彭麗花,陳志娟,葉婷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一人民醫院 外科,江西 撫州 344100)
急性闌尾炎屬于外科常見疾病,會引起惡心、嘔吐、下腹疼痛等癥狀,嚴重時可誘發腹膜炎、休克及膿毒血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當前臨床治療急性闌尾炎以手術為主,可迅速緩解患者病情。但受疼痛、手術創傷及術后臥床等影響,多數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加之部分老年患者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出現治療、護理依從性下降等情況,進而影響治療順利開展,不利于術后恢復。研究[3]表明,改善急性闌尾炎患者疾病相關認知,對提升配合度、促使治療順利開展具有積極作用。健康教育通過強化性與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以改善患者認知,進而提升護理質量。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82 例。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存在嘔吐、惡心等癥狀;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悉,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60 歲;意識清醒。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急腹癥、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傳染性疾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1 例。觀察組女20 例,男21 例;年齡60~82 歲,平均(69.46 ± 3.71)歲;BMI 18.5~30.2 kg/m2,平 均(23.9 ±1.60)kg/m2;受教育年限6~16 年,平均(10.92 ± 1.11)年。對照組女19 例,男22 例;年齡60~79 歲,平均(69.43 ±3.73)歲;BMI 18.5~30.21 kg/m2,平均(23.90 ± 1.58)kg/m2;受教育年限6~16 年,平均(10.95 ± 1.09)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術前常規宣教疾病相關知識;術中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術后遵從醫囑開展對癥治療,告知術后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囑其做好心理準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①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向其詳細介紹醫院、病區、規章制度、主治醫師及相關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病區內各種器具的使用方法;采取發放健康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講解急性闌尾及手術治療相關知識,盡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鼓勵患者提出問題,并給予針對性解答,宣教結束后采取提問方式了解患者認知情況,針對仍存在疑問的患者進行強化宣教;向患者介紹以往成功治療的案例,告知醫師的治療專業性,提升其治療信心;評估患者情緒狀態,并結合其心理狀態、理解能力等,給予相應的支持、安慰與鼓勵。②術前健康教育:向患者詳細宣教手術麻醉、術式等相關手術流程,提升其對手術知識的了解;術前協助患者完善術前檢查,并給予飲食、作息等指導。③術后健康教育:術后將患者及時送回病房,結合手術部位適當調整其睡姿,保障通暢呼吸的同時,避免嘔吐發生;術后6~8 h,如患者無異常情況發生,可遵從醫囑給予少量流食;術后1 d,食用少量半流質食物,并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術后飲食應遵從清淡、易消化的原則,多食新鮮蔬果,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禁煙戒酒,少食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術后1 d,向患者宣教術后活動相關內容,鼓勵其早期進行床上、床下活動,首次下床必須由護理人員與家屬陪同開展,并從床旁訓練逐漸過渡至樓道走動,患者活動期間如出現疼痛或不適,應立即停止,及時告知醫師實施對癥處理。④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前,護理人員發放急性闌尾炎術后康復指導手冊,并向其重點宣教相應藥物的服用方法、營養補充方式、復診時間等,定期回院復診。兩組均持續隨訪1 個月。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的焦慮、抑郁情緒及術后恢復情況。①焦慮、抑郁情緒: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入院時)及護理后(出院時)焦慮、抑郁情緒,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4]評價。兩個量表各包含20 個項目,均采用4 級評分法,SAS>50 分為有焦慮癥狀,SDS>53 分為有抑郁癥狀,分數越高則患者負性心理越強。②術后恢復情況:對比兩組的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焦慮、抑郁情緒護理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SDS、S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的SDS、SAS 評分比較(,分)
2.2 術后恢復情況觀察組術后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d)

表2 兩組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d)
急性闌尾炎屬外科常見急腹癥,約占全部急腹癥的25%,具有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等特點,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當前臨床通常以手術方式治療急性闌尾炎,但老年患者身體素質較差,機體耐受性較低,加之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與治療的正確認知,可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影響治療與預后,這就要求臨床加強護理干預。
常規護理內容較為單一,在提升患者認知水平、改善情緒狀態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7]。健康教育是針對患者開展的健康宣教,具有計劃性的特點,旨在促使其自覺開展有益于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進而達到提升健康水平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健康教育能夠改善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促進術后恢復。將健康教育應用于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圍繞患者入院至出院的過程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護理全程可獲得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而獲得理想的宣教效果,有效改善患者情緒狀態。待患者入院后針對性開展入院教育,提升對病區環境、疾病、手術相關知識的了解,為各項護理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8]。健康教育重視患者個體差異性,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不僅可充分滿足不同患者的認知需求,還可有效緩解其負性情緒,使其以積極心態面對手術治療。術前強化手術流程宣教,可促使配合術前準備措施,充分做好術前準備,有利于手術順利開展。術后針對患者飲食與運動給予個性化指導,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保障營養均衡攝入,利于改善機體營養狀態,提升機體免疫力。術后早期指導患者開展床上、床下活動,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增加活動強度,可改善機體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加快術后恢復。出院時進行出院事項宣教,能夠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出院后仍持續進行自我護理,利于預后。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應用于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護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縮短術后恢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