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沒人能想到淄博不僅火了,而且熱度持續攀升,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對于媒體而言,相比于燒烤的“淄味”,我們更關注他對流量的態度。
爆火,淄博表現得很理性——飲食安全、衛生清掃、秩序維護,全方位做好保障,其在流量面前表現出的克制,意外地成為流量新“密碼”,實現了關注度的指數級增長。不理性的反倒是此起彼伏的“輿論”,有人給燒烤“上價值”,有人給淄博總結成功模式,更有人把“看看人家淄博”當成了現代城市發展的金科玉律。但,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淄博依然只有一個,流量至今未尋“新歡”。
可流量,從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難馴服、短周期、不可預測,但事后似乎也總能找到合理的“規律”對現象予以解釋。不過,沒有一座城市可以靠流量永久地火下去,在流量的裹挾之下,輿論的關注,本身就是一門流量“生意”。
城市要發展,流量從來都不是本源,只是“助燃劑”。激情褪去,城市總要回歸其本色——正如樸實真誠、熱情好客就是淄博的本色,是齊魯大地的本色。
齊魯大地上的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本色,從青青之島到悠悠泉水,從泱泱齊風到深深魯韻,流量的下一個落腳點在哪里?我們能做的只是猜測,開門邀流量,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
對城市經營者而言,相比于追逐變幻莫測的流量,修煉好城市內功顯然更現實,人來了,流量自然就來了。而“好客山東”最擅長的,就是用淳樸與赤誠讓“燕子”來了又回,讓客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