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軍
一是積極參與重點領域前瞻布局,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大力參與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二是大力推動專業化整合、專業化重組,培育、支持和發展一批專業化國有企業,促進產業融合,增強產業韌性,補短板,揚優勢。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開辟新領域。
三是完善國有企業專業化品牌建設制度體系,統籌規劃、分類管理,明確實施路徑。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專有品牌價值估值體系,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品牌建設成效專項考核機制。
一是梳理資源類型,分門別類形成資源管理臺賬,發揮資源精確流動的作用。
二是建立精明、精干的經營管理隊伍,培養一批“懂經營、善決策、會管理”的人才,重點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掛職鍛煉等方式,選派到管理一線磨礪,為國有企業發展儲備一批“細致精當”的后備人才。
三是加強“精益型人才”的配置,尊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戰略規劃,著力形成人才市場競爭的比較優勢,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事業中來。
一是自覺把國有企業自身改革發展放到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去謀劃,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二是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學、促學、督學”的作用,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研究解決問題作為著力點,以抓好重點領域為切入點,旗幟鮮明講政治,將黨的建設要求嵌入公司治理的重要流程和關鍵環節,有效提升工作效能,推動黨的建設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
一是增強國有科技型企業引領創新的作用。充分發揮國有科技型企業在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上的“主力軍”作用,著重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前沿導向的探索性等方面的研究,構筑全面均衡發展的現代化國有企業高質量研究體系。
二是增強國有科技型企業協同創新的作用。健全同研究貢獻相匹配的評價激勵、成果應用轉化等制度,鼓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與其他科研機構、高校開展聯合攻關,組建創新聯盟,集成科創成果,打造研究先鋒力量。
編輯/車玉龍 統籌/陳邦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