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雨



4月,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一項數據讓山東汽車產業頗為振奮。1-3月,全國汽車產量625.7萬輛,山東以47.17萬輛的成績排在廣東和重慶之后,首次超越長期占據前三位的上海,躋身三甲。而能有此成績,山東新能源汽車可謂居功至偉。從五菱到比亞迪,從濰柴到重汽,山東新能源賽道上的競技之旅充滿精彩。
不知從何時起,五菱成為了網絡上的熱詞、新梗的主角,它可以是“秋名山車神”五菱宏光S,可以是停車場“刺客”五菱宏光MINI,是“后備箱經濟”的首選,更是把跨界聯名玩出“新花樣”的“老車企”。2022年,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整車產量為47萬輛,其中以宏光MINI為代表的新能源車型產量將近20萬輛,占比突破40%。
早在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就立足青島區位資源優勢,成立了青島分公司,輻射山東乃至整個北方市場。十余年里,公司開創了“大微客”五菱榮光、“人民的代步車”宏光MINIEV汽車細分新市場,先后完成乘用化轉型、新能源升級改造,實現上下游產業鏈同步升級,帶動青島汽車產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與公司一同成長的苗立岐是企業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先后履職過汽車裝配、汽車調試、維修電工等一線崗位,取得過16項技術發明、技術革新、絕招絕技,是公司上下公認的創新技術領域發言人。
行走在廠區,尤其是車間內的每一步都需要“小心謹慎”,不僅要謹防走出規劃好的“斑馬線”“人行道”,更要在過路口時左右觀察、注意避讓,“紅燈停、綠燈行”。這就要說到讓苗立岐最引以為傲的一個創新項目——智慧無人物流車。與其說研發的是物流車本身,不如說是在開發物流車的應用場景。就如我們所看到的,面前的車間雖然很大,但生產線及設備布局較密,這就需要為物流車規劃出合適的行進路徑,開發出適用的應用場景。“要讓廠區86臺物流車實現智能主動避讓、禮讓行人、線路保持、窄路緩行、定點啟動、多線路切換,并非易事,但目前已經順利實現了。”苗立岐拿出手機,打開了可實現物流車云端調度、數據可視化分析的APP。“地圖誤差不超過五十厘米,即便走出室內車間,也可以精準操控。”
屬于五菱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產品端、科技創新上,還體現在服務端、與用戶交互中。“為了迎合年輕人的消費心理,我們推出了多款主題定制,從外觀到內飾將MINI進行改造。但成交只是服務的開始,體驗店還會幫車主完成改裝車上路的備案手續,解除車主的后顧之憂。”品牌公關經理王鳴一介紹說。“不僅如此,線上為粉絲組織拍照打卡、改裝改造PK賽,線下為新晉MINI車主安排一場儀式感滿滿的提車禮,我們甚至還見證、策劃了年輕車主們的求婚儀式!這些都源于我們的品牌意識、服務意識,和對于與用戶交互的重視。”下一步,“我們還計劃把廠區打造成旅游區,讓產品端、服務端與制造端的發展齊頭并進。”
企業的發展從來離不開地方的支持。多年來,西海岸新區管委會與五菱青島分公司通過政企聯動機制,推動新能源充電生態建設,開展新能源汽車全民體驗。自2017年以來,青島政府補貼建設的充電樁超過1000個,通過“新能源汽車城市生態圈”的打造,讓島城人民切實感受到新能源出行體驗的升級,在客觀上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
無獨有偶,在濟南,比亞迪的現代化智能工廠展示著自己傲人的產能。一分鐘一臺車的速度幫助山東刷新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數據。據廠方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比亞迪濟南工廠主要負責生產“海豚”——一款售價約1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由于市場需求巨大,消費者的提車周期原先要3個月,而今,隨著生產線全線加速,可以縮短至1個月。
比亞迪在濟南的布局,不僅有整車廠,還包括動力電池、半導體等配套產業。從產業鏈上看,比亞迪濟南基地是其全國產能布局中最完整的一環,其重要性比肩深圳與西安基地。
不僅是家用車,山東的新能源輕卡、重卡產業同樣乘勢上升且勢不可擋,作為中國商用行業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的新興力量,濰柴新能源商用車集結全球優勢資源成功打造了長續航智能純電輕卡——德藍K1,它的到來,將成為濰柴新能源商用車保持輕卡市場強勢地位、占據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制高點的有力臂助。在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濰坊千億元級動力裝備產業正在崛起。
而作為傳統燃油車的霸主之一,中國重汽也積極擁抱新能源趨勢,新能源業務徐徐展開。70余款新能源車型將覆蓋六大場景。其中,公司無人駕駛的充電或換電純電動牽引車已服務于包括天津港、寧波港和日照港在內的智慧港口。
山東在汽車產業領域的長期深耕正帶來豐厚的回報,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作為底氣,加上不斷完善的汽車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將更加精彩。
(未署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