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時節,萬物競發。
濟南黃河大堤兩岸綠色漸濃,站上大堤北望,一座靚麗新城正拔地而起。2021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兩年,700多個日夜,扎實勤勉的山東人爭分奪秒,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高端高新產業加快落地……從“一紙規劃”繪藍圖到“多手聯彈”抓實干,這片承載著國家戰略與時代機遇的熱土,在屬于它的第三個春天里,一步一個腳印,朝著未來希望之城目標不斷邁進。
起步就是沖刺,未來之城現雛形
幾年之前,這里還只有一條國道和零零散散的村落,今天,各種高新技術產業園正拔地而起……濟南黃河北岸,日新月異是所有人共同的體會,尤其是起步區獲批后兩年時間里,這里更是始終以沖刺的姿態,向未來突進。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明確了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同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賦予濟南先行先試的改革權、試驗權、先行權。2021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至此,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疊加,為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及強省會戰略提供了重大機遇。
起步區一起步就以沖刺的姿態,緊抓重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加快推進規劃建設各項工作。數字是成績的最直接體現,據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斌介紹,兩年時間里,起步區(直管區)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平均增長28.6%,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長4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增長51.4%。2023年一季度,起步區(直管區)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開門紅,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2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3.7%。
兩年,起步區已從頂層設計規劃階段,進入如火如荼的大規模建設進程中,未來之城雛形已現。
橋隧橫跨南北,攜河北跨夢成真
攜河北跨,是濟南的夢,而這個夢的實現,從打通跨黃通道開始。
20世紀80年代,濟南第一座黃河大橋開通,整個城市都為之歡喜。但之后相當長的時間里,這座黃河大橋和黃河浮橋,是濟南人往返黃河兩岸的“唯二”通道,遇到凌汛等特殊情況,黃河浮橋還會拆除。這種狀況隨著起步區建設的推進,已經發生改變。濟濼路穿黃隧道開通、黃河鳳凰大橋建成通車……如今濟南人跨越黃河,只需要幾分鐘時間。
早在起步區獲批半年時,濟南市委、市政府就印發了《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規劃指出,濟南將建成濟南黃河大橋復線橋、濟濼路穿黃隧道北延、黃崗路穿黃隧道、航天大道隧道、濟濱高鐵(G308)公鐵兩用橋、聊泰鐵路公鐵兩用橋、濟鄭高鐵橋等跨黃通道項目。未來,整個濟南將形成30余座跨黃交通布局,而起步區范圍內跨黃通道將達到18處,平均2.3公里1處,在沿黃城市中位居首位。
不僅僅是聯通南北的跨黃通道,對于起步區而言,未來的交通格局更大、更立體。東部濟南機場的二期改擴建工程已經啟動,南部小清河復航工作穩步推進,未來起步區將建成鐵路港、空港、水港、公路港“四港聯動”的交通樞紐,打造“京滬走廊-黃河走廊”交通樞紐以及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生態商務示范,三年之約創未來
山東省政府印發實施的濟南起步區發展規劃提出,濟南起步區“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兩年的時間,起步區交出了讓人驚嘆的答卷,使我們對未來三年有了更多期待。
“未來三年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睂O斌表示,為了完成五年成形的目標,起步區“在大橋組團規劃了建設用地12平方公里的示范區,定位為生態商務區(EBD)”。
與濟南東部的中央商務區遙相呼應,起步區的生態商務區將包含4.8平方公里集中開發建設區和7.2平方公里生態功能區。為完成其建設,起步區“配套制定了三年行動方案,謀劃了108個重點項目,集中資源力量,加快推進建設,確保三年內全部開工、五年內相繼建成,全力打造對外展示山東和濟南城市建設發展形象的示范窗口”。
綠色低碳高質量將是未來濟南起步區發展的核心理念,以此為指引,起步區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目前已累計引進141個高端優質項目,總投資3144億元,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一批重大園區載體啟用運營,為起步區發展激發了勃勃生機。孫斌表示,起步區明確了智能車、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新金融、新會展等“6+4+2”產業主攻方向,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構建高端高質高效現代產業體系。在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一批科技成果已經讓起步區走進了大眾視野,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完成20兆瓦燃氣輪機研發制造,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并實現首臺套銷售。2022年,濟南起步區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較前一年度增長6倍,高價值發明專利同比增長114.3%。
在多重國家戰略的加持下,今天的起步區定位更高、功能更強、政策更優。黃河東流,不舍晝夜。岸邊,這座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新城,正以昂揚的姿態,書寫屬于齊魯大地的精彩新篇章。
(編輯/王立群? ? 設計/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