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仕蘭
“雙減”吹響了教育回歸初心的號角,也喚醒了全社會對教育本質的重新認識。我校為響應“雙減”政策,積極落實五育并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效實施各項課后育人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學校嚴格落實“1+1+N”菜單服務,即作業輔導、陽光體育活動和社團活動等基礎菜單服務和特色菜單服務,豐富學生的課后服務。在“雙減”背景下,學校重點以社團融合校園文化、藝術課程,以美育人,讓藝術厚植教育沃土,讓美育溫潤學生心靈。
一、活動背景
在“雙減”背景下,遵循教育規律,著眼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美育對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育人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時刻關注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訓人的核心問題。2023年3月成立了全校性口風琴社團,口風琴作為一種鍵盤式樂器,它音準好,方便攜帶,旋律性強,將鍵盤與吹奏巧妙結合。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在“雙減”背景下提升音樂素養,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從而努力學習。
二、籌建社團
學校先組織校級家委會成員召開會議,獲得家長們的支持,同時介紹口風琴樂器,讓家長們對口風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得到家長的支持,不久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樂器——口風琴。
三、采取措施
在“雙減”政策下,讓全校年輕教師都參與學習口風琴,要求50周歲以下的男女教師上口風琴社團課,要么作為指導者,要么作為學習者,要么作為組織者,從校長到老師全員參與。學校利用音樂教師資源,組成一個口風琴輔導團隊,1名音樂教師擔任總輔導,其余3名為副總輔導,上課形式就是一位音樂老師在錄播室上直播課,另外3名輔導員分別以年段進行輔導,分別進班進行指導,同時每個班明確一名社團紀律教師一起學習。
四、具體做法
首先要教會學生識簡譜,在識譜教學中,節奏與音高是最主要的內容。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創新型活動中習得知識和技能,提升審美素養。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節奏與音高的訓練,難以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作用。
(一)音符唱名與口風琴相結合
對于音符唱名的學習,要做到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心里,不能讓學習只停留在知道的層面上。了解了音符的唱名以后,學生要再進一步認一認、看一看、聽一聽、唱一唱、奏一奏、用一用。比如“do、re、mi”三個音的學習,知道了它們的唱名以后,結合口風琴的鍵盤認識它的位置。
( 二)節奏型與口風琴吹奏法相結合
在初學階段音樂作品中多是二拍子和三拍子的音樂,我們重點訓練學生能感受、區別這兩種節拍,可結合劃基本拍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練習。開始進入口風琴學習了,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準備,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可以從五個音開始,結合一些簡單兒歌進行學習,如《劃船歌》《祝你生日快樂》等等,讓他們開始學習一些簡單上手的樂曲,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充分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后面再學習一些難度大一點的樂曲就容易得多了。
五、階段性成果
我們學校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啟動這一活動,取得了豐碩的階段性成果。在音樂課上,要求學生們把口風琴吹起來,目前全校學生都會吹《劃船歌》《歡樂頌》《祝你生日快樂》等10多首兒歌,高年級的學生們還會吹《貝加爾湖畔》《大魚》等等10 多首兒歌。此外,我??陲L琴社團參加全縣藝術節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并代表我縣參加市里的樂團比賽,榮獲三等獎。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口風琴已成為了學生們課余生活的好伙伴。現在我們學校的音樂課都有口風琴的聲音,學生們拿到一首兒歌就會自行地吹出好聽的旋律,藝術之花真正地開滿了我們的校園,真正讓“課后服務琴聲美,‘雙減路上追夢想”的目標奮斗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