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在去往北京延慶玉渡山景區就會進入景區的路口處,有一個博物館——山戎文化陳列館,它是文化中的“非主流”,那是當下絕大多數北京人所陌生的另一種粗獷文化。
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考古學家在當地陸續發掘600余座墓葬,其墓葬習俗、出土文物的特征均說明這是一個以游牧文化為主要特征的部族,距今歷史可追溯至2500年前。
山戎文化陳列館
山戎文化陳列館位于延慶玉泉村東向陽的山坡上,該館是中國國內第一座以古代少數民族文化命名的陳列館。
1965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延慶大柏老公社古城村西北1公里的小山坡上,當地農民像往常一樣破土種地,殊不知,卻觸及了地下塵封著的一段千古之謎。他們戰戰兢兢地站在墓葬被無意中打開的缺口處,下意識地傳遞出一件件遺物——魅力四射的金飾和青銅短劍。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延慶縣的玉皇廟、葫蘆溝、西梁垙等處發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墓葬600余座,出土了金飾、青銅器、貨幣、馬具、服飾等文物60000余件,有學者認為這就是山戎部族的文化遺存。
北京山戎文化考古的重大成果,是建國以來北京先秦考古和中國北方地區青銅時代的一項重要發現和突破,引起中國考古界和中外諸多專家的注目。
山戎文化陳列館于1990年7月正式開放,占地十余畝,展廳面積600平方米,廳內分類展出銅、金飾等珍貴文物近千件。廳內保存發掘完好的山戎文化墓葬10座,其中酋長墓2座,部族成員墓8座。酋長墓為一25歲男性,腰佩 青銅短劍和銅削刀,左置青銅馬具,右置箭鏃、箭囊及黃金耳環。
400平方米的大廳內,黃土地面裸露,完整地排列著10座已發掘清理過的墓穴。其中,有酋長的大型墓2座,部落成員的中型墓5座,部落成員的小型墓3座。從原狀陳列的墓穴中,可以看到山戎民族獨特的生活與殉葬習俗。
墓坑排列為,頭朝東,腳朝西,土坑豎穴,有木棺,單人仰身直肢。按照地位高低,棺材的頂頭之上,分別有馬、牛、狗等動物的頭骨和肱骨作殉葬品。
男性酋長戴金耳環,脖頸佩金項圈,腰間左掛青銅短劍,右懸箭鏃一囊。殉葬品中還有山戎的各種代表性器物;各種直刃的匕首式青銅短劍、青銅車馬器、青銅、刮刀及各種飾物。
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之時,燕王北有山戎,他們以射獵禽獸為生,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常為燕、齊國之邊患。后來,燕國曾集中兵力打擊,這個部族被迫北遷,然后就消失了,也沒有文字記載。是滅絕了,還是讓漢族同化了?不得而知。
山戎常常騎馬搶掠平原地區的百姓。男子多配有青銅短劍,叫直刃銅劍,劍把柄很漂亮,往往鑲有松綠石,或做成動物狀,沒有兩把劍是一樣的式樣,當時成為燕國的心病。齊桓公稱霸時,派30萬軍隊征討山戎。
據考證,山戎人發明“千秋”,吊著找樹上的食物,齊桓公時帶到平原。到漢武帝時,宮中把單繩改成了雙繩,更安全了,用途也變成了娛樂或祝壽,叫“千秋萬壽”,“千秋”后來演變成了“秋千”。原來的“千秋”字邊都帶“革”字。是用細皮帶子悠來悠去的。
在《欽定熱河志》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戎菽又名胡豆,種出山戎,北土甚多,百谷之中最為先熟。”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食用的大豆,最早是由山戎人培育和種植出來的,然后才引種中原,廣泛種植。
山戎部族的歷史蹤跡
2500年前盤踞于此地的部族,可謂十足血性。大量出土的冷兵器,表明了墓主人生前的彪悍與尚武,而隨葬品也充滿了原始部族的野性與粗獷。
山戎歷史悠久,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這說明山戎早在夏代以前就已存在。《史記·五帝本紀》亦載:在舜時期,曾“南撫交北山戎、發、息慎。”另據《逸周書·王會解》記載:“成周之會,天子南面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北方臺正東山戎,戎菽。”這一記載告訴我們在西周早期的成周大會上,山戎不僅作為北方重要部族成員參加了大會,而且還向周王朝進獻了本民族特有的產品——戎菽,可見山戎與中原的交往是比較早的。歷史上常以地理位置稱呼其名,山戎在文獻中稱為“北蠻”“北山戎”,山戎當是居住在我國的北方。
春秋時期,中原政權把周邊比較強大的部落勢力按方向稱呼為“南蠻、東夷、西狄、北戎”。由于西狄、北戎都是游牧部落逐草而居,還導致中原的稱呼也經常發生變化,比如“戎”就有“西戎”“北戎”,在歷史記載中稱為“戎”的部落有很多,比如“烽火戲諸侯”講的就是“犬戎”攻打周朝王室的故事。
據史書記載,山戎部以 “射獵禽獸為生”“隨畜牧而轉移”,經常聯合侵犯中原,成為燕、齊諸國之邊患。公元前664年齊桓公興兵救燕伐山戎,滅掉令支、孤竹山戎部族,約戰國晚期,山戎逐漸銷聲匿跡。根據《史記》的記載,在燕莊公二十七年時,燕國遭遇了山戎的進攻。但是燕國卻沒有招架之力,最終還是在齊桓公的幫助之下,暫得以維持國土的安定,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齊桓公的幫助,燕國可能早就被山戎給亡國了。
齊征山戎之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也是一次不尋常的遠征。在齊桓公發兵之時,入侵燕國的山戎部落已有三個月之久,在這三個月中他們燒殺搶掠,貪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們的將士也無心戀戰。一聽到齊國已經出兵援燕,便收拾好戰利品逃之夭夭。此戰之后,中原勢力延伸到灤河域流和遼西地區,燕國成為該區域的實際控制者。
由于“山戎”是中國人自己獨有的文化概念,是西方學者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他們對這一文化的研究是放在一個更大的歷史社會背景上,比如把山戎納入包括東北和蒙古地區的整個鄂爾多斯文化系來進行比較分析。因而有學者說山戎文化與北歐文化有諸多共同淵源,所以山戎文化研究在國外尤其是在北歐影響較大。
山戎文化的出土與考古研究,證明著在這片土地上曾有著一個迥然不同的文化部族。
編輯 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