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關工委
福建省關工委組織老專家在制茶師研習班為“種子工程”學員授課
2023 年4 月6 日到10 日,福建省關工委、省委老干部局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福建漳州平和縣舉辦“平和白芽奇蘭制茶師研習班”。41 名“種子工程”優秀學員參加了培訓。
白芽沁蘭香,青綠的茶葉在老專家手中翻飛。在這場為期5 天的培訓里,著名茶葉專家組成的教學團隊從白芽奇蘭的栽培及初制加工技術等方面授課,并組織學員進行實操演練、茶樣品鑒和制茶師(四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核。通過這樣的研習班,學員“一站式”掌握平和白芽奇蘭種植、制作、品鑒技術,成為獨當一面的制茶能手。這是福建省關工委打造“優質種子工程”的一個縮影。
“十四五”期間,“三農”工作重心轉向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2021 年初福建關工委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三農”工作要求,落實中國關工委助力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打造“優質種子工程”品牌。
“為讓青年農民獲得真正的勞動致富技能,省關工委組織了強大的老專家師資陣容,加強以‘五老’為主體的‘種子工程’專家庫、‘五老’工作室、老科技服務團三支服務隊伍建設,為‘種子工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省關工委副主任、農業委主任張偉光說。省關工委在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單位選聘了183 名茶葉、果蔬、數字農業等老科技專家加入“種子工程”專家庫,承擔全省示范性培訓任務。動員專家型、工匠型“五老”開設“種子工程‘五老’工作室”。發動全省885 個關工委老科技服務團、9196 名科教員與青年農民結對幫扶,開展傳幫帶。
在培訓方面,省關工委也進行了升級。“除了傳統的農業技術,省關工委還在包裝、經營模式、營銷模式等方面開展培訓。我們還為‘種子工程’的學員提供職稱評定平臺,為青年農民評職稱,推動他們以證就業、以證創業。” 省關工委農業委副主任、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茶學教授郭雅玲介紹。
“升級后的‘種子工程’不是講完課就完了,培訓僅僅是第一步。現在我們的專家隊伍已廣泛開展回訪,幫助學員尋找生產出路、銷售渠道。”省關工委農業委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推廣研究員高峰介紹。“我們的技術指導也不是停留在產業鏈的一個點,‘五老’是從種植到銷售全鏈條的參與。”
老專家團隊為學員提供現場教學、政策技術咨詢、項目推介、產業技術推廣等服務。各級關工委則加強與財政、農業、交通、國土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幫助種子學員協調產業項目用地審批、貼息貸款、資金扶持等,解決實際困難。真正做到,技能傳授、創業指導一管到底。
“我們就是要看著自己培育出來的‘金種子’們在農村廣袤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新時代的高素質農民。”省關工委副主任、農業委主任張偉光說。
福建省關工委組織老專家在制茶師研習班為“種子工程”學員授課
“種子工程”實施以來,共培訓青年農民23.9萬人次,建立示范基地597 個,涌現出1.6 萬名種子學員典型,帶動16 萬戶農民增產增收,目前由“種子工程”學員創辦的省級龍頭企業67 個,市級龍頭企業438 個。福州閩清縣下祝鄉農民姚朝響學員創建福建省著名商標“麒麟”品牌,年產值上億元,帶動全鄉231 戶農民靠種茶增產增收;被評為“大國農匠”的寧德古田縣農家女孩余海燕學員創辦鶴塘明艷茶葉專業合作社,帶領 208 戶村民發展茶葉、食用菌生產,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翻3 番、近3 萬元;龍巖武平縣退伍軍人鐘亮生學員創辦“梁野仙蜜養蜂專業合作社”,帶動 820 戶農戶養蜂,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 170 多戶,安置殘疾人 160 多人。越來越多的“種子”學員成長起來,成為帶動一方群眾致富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