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潛山市關工委 鄭炎貴
安徽省潛山市王河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關工委工作,安排一名在職副書記主抓,實現了“五有”,即有專班領導與隊伍,有辦公室及相應設備,有經費保障,有制度考核,有活動落實。到2022年底,與全鎮433 名常年仍在鄉村居住的“五老”建立了檔案與聯系。以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葉慶樓為首的“五老”,在理想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向學生進行現身說法,受到好評。
“我們這里是皖河流域的魚米之鄉,皖河是從皖山即天柱山流下來的,歷史上皖公愛民的故事代代相傳,我把愛心傳遞給下一代,責無旁貸!”葉慶樓原是王河鎮老農技員,如今的他常常挾著公文包走村串戶,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接交流。他常說,“稻要長,苗要壯,教育兒童要抓小”。
改革開放后,王河地區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者很多,需要關心照顧的青少年不少,尤其是偶然失足的“問題少年”更需要加強正面關愛與教育。全鎮留守兒童有488 人,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六一兒童節籌措禮品……鎮關工委在開展工作中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表現,有什么不好苗頭及時予以疏導,把困難學生的狀況及時反映到鎮、村,爭取資助。鎮關工委聯系紅光村青年農民徐義海,幫助他興辦家庭農場,早年曾指導他稻田養鴨,一舉兩得。近年又幫助他聯系安慶農科所搞到優質紅糙米稻種,種植生產薛家崗牌紅米,并以其為主要原料釀造紅米酒,這種紅糙米的硒含量為普通米的40 多倍,享有“補血米”“長壽米”之譽,在上海舉辦的安慶名優農產品交易會上特受追捧與歡迎。
潛山市王河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葉慶樓與孩子們在一起
鎮關工委非常關注與支持王河街道“許玉芳留守兒童之家”,葉慶樓自己多次走進課堂,講述革命斗爭史、新中國成立史、改革發展史;結合自身經歷,講述勤奮刻苦學習是成功人生的最佳途徑,崇仁向善、孝義持家是中華民族傳承的美德。
王河鎮是潛山市的南方大鎮,現有人口5.8 萬,16 個村和一個居委會,中小學生2600 多人。要實現關工委工作全覆蓋,需要動員更多的“五老”來參與。鎮關工委以各村老年協會為聯系點,從中物色人選。河鎮村的退休干部余錫海經歷豐富,當過兵,辦過企業,擔任過省市人大代表,聲譽好,威望高。他被推薦到“許玉芳留守兒童之家”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傳紅色基因,受到師生們的歡迎。特別是講到本鄉本土的革命烈士芮蘭生的事跡時,更令人肅然起敬。葉老、余老常常以身邊這樣的英雄事跡為教材,給留守兒童之家講課,使孩子們倍受鼓舞,從小就堅定了為國為民謀未來的遠大志向。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在全國廣大農村,正是有關工委和“葉慶樓”們這樣的“五老”,才使得農村的留守兒童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