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根麗 張利 趙亞璇
目前我國人口處于老齡化加速發展期,伴隨著當前高速信息化、城市化和家庭空巢化等社會發展特征,老年人成為社會隔離高風險人群。社會隔離又稱為社交孤立,是一種主動或被動的與社會脫軌,活動參與、社會互動、人際交往處于某種斷裂或絕緣的狀況,社會隔離反映了社會聯系的嚴重缺失[1]。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老年人的認知水平與社會聯系相關,與外界聯系越緊密,認知功能減退風險越低,而存在社會隔離的老年人認知功能評分則較低,但這種關聯性是否會受到其他預測變量的影響還未明確。另外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礙可導致工作記憶、注意力以及抽象問題的解決能力等高水平神經行為出現異常,從而損害認知功能[2]。社會隔離、睡眠障礙都會增加認知功能減退的風險,但目前還未有研究將三者納入同一模型來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系統研究社會隔離、睡眠質量與老年人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并探討社會隔離、睡眠質量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為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及預防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法,于2021年10~12月按照前一年的經濟收入水平將蚌埠市所轄區域劃分為高、中、低三層,每一層隨機選取2個街道社區或行政村的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蚌埠市常住人口,年齡≥60歲;(2)能夠正常溝通,配合完成本次調查;(3)未確診為癡呆。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20份,剔除不合格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506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7.3%。本次調查的研究對象年齡60~92歲,平均(72.7±7.28)歲。
1.2 研究內容 (1)一般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合并慢性病等情況。(2)Lubben社會網絡量表簡表(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LSNS-6)[3]:該量表可反映個體社會網絡情況,總分為30分,分數越高表示社會聯系越緊密,總分<12分為存在社會隔離。(3)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用于測評研究對象的睡眠情況,總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的睡眠質量越差,8分及以上表示個體存在睡眠障礙[4]。(4)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基礎量表(MoCA-B)[5]:用于評估個體的認知功能,總分為30分,認知功能障礙判定的標準為:小學及以下<19分,中學<22分,大學及以上<24分[6]。
1.3 統計學分析 雙人核對后錄入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不同人口學特征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社會隔離、睡眠質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對認知功能的影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社會隔離、睡眠質量及二者的乘積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相加交互作用采用Delta法;并引入Andersson等[7]編制的Excel表以計算相對超危險度比(RERI)、歸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數(S)等評價指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人口學特征老年人認知功能情況 本次調查的506例老年人中,存在社會隔離166例(32.8%),存在睡眠障礙138例(27.3%),存在認知障礙116例(22.9%)。同時存在睡眠障礙與社會隔離75例,其認知障礙發生率為66.7%(50/75)。存在睡眠障礙但無社會隔離63例,其認知障礙發生率為19.0%(12/63)。存在社會隔離但無睡眠障礙91例,其認知障礙發生率為30.8%(28/91)。無睡眠障礙也無社會隔離277例,其認知障礙發生率為9.4%(26/277)。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合并慢性病情況、社會隔離情況、睡眠質量老年人認知障礙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老年人認知功能狀況比較(n,%)
2.2 社會隔離、睡眠質量與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相關性 以是否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為因變量,社會隔離、睡眠質量為自變量,控制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合并慢性病情況等混雜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存在社會隔離的老年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為無社會隔離老年人的3.673倍(95%CI:2.174~6.205),有睡眠障礙的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發生風險為無睡眠障礙老年人的3.308倍(95%CI:1.970~5.556)。見表2。

表2 社會隔離、睡眠質量與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社會隔離、睡眠質量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乘積交互作用分析 以是否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為因變量,社會隔離、睡眠質量及兩者的乘積為自變量,在控制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合并慢性病情況等混雜因素之后,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社會隔離×睡眠質量的OR值為1.648(95%CI:0.575~4.721,P=0.352),說明社會隔離與睡眠質量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見表3。

表3 睡眠質量、社會隔離與認知障礙的相乘交互作用分析
2.4 社會隔離、睡眠質量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 以不存在社會隔離且無睡眠障礙的老年人為參照組,調整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合并慢性病情況等混雜因素之后,多元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同時存在社會隔離和睡眠障礙的老年人發生認知障礙為兩者均正常老年人的11.811倍(95%CI:5.923~23.552)。交互作用評價指標:RERI= 8.167(95%CI:0.199~16.134),AP=0.640(95%CI:0.379~0.902),S=3.276(95%CI:1.374~7.814),其中RERI和AP的95%CI不包含0,且S的95%CI大于1,說明社會隔離和睡眠質量對老年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見表4。

表4 睡眠質量、社會隔離與認知障礙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
本研究中32.8%的老年人存在社會隔離,高于趙迪等[8]對青島市老年人的調查結果(29.7%),與蚌埠市大量年輕人外出就業,父母、子女空間距離的增加導致老年人社會隔離的發生風險增高有關。本研究中27.3%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礙,低于奚婧等[9]的調查結果(38.5%),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男性比女性多,而女性情緒較敏感,更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從而導致各種睡眠問題。本研究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22.9%,與王玲等[10]的調查結果(22.5%)近似。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80歲者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高于70~79歲及60~69歲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隨著年齡增長,腦細胞逐漸萎縮、老化,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退行性改變,大腦認知功能也隨之減退[11]。受教育經歷對老年人認知功能起到正面影響。研究發現,受教育經歷能增加個人的大腦儲備,并且文化程度越高,接收醫療健康知識的途徑和獲得衛生機構服務的機會越多,進而能夠延緩認知能力的下降和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12-13]。無配偶、獨居老年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概率更大。離異、喪偶是獨居老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變故會導致老年人與外界交流減少,并且缺少來自配偶或子女的生活照顧、情感陪伴,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心理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增加了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14]。本研究結果顯示,患有常見慢性病的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高于無慢性病者。以往的研究證實,高血壓病人血壓升高會引起形成記憶的海馬谷氨酸濃度降低,并且會導致腦萎縮、腦白質的病變;而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波動會損害機體的各個器官及神經系統,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腦血管病則通過引起腔隙性腦梗死和白質改變,導致海馬損害,直接損傷大腦功能[15],這些都使認知損害的風險增加。
控制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合并慢性病情況等混雜因素后,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社會隔離、睡眠障礙是老年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社會隔離主要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的視空間/執行能力、命名、語言和延遲記憶能力[16]。存在社會隔離的老年人活動參與度、社會交往程度降低,致使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認知受損、執行功能減退,而隨著軀體功能和認知功能的減退,又進一步加重了社會隔離程度[17],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危險因素。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有睡眠障礙的老年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較無睡眠障礙者更高。睡眠障礙會導致神經元無法得到良好的恢復和重塑,另外,睡眠障礙能夠通過增加β淀粉樣蛋白沉積[18]、影響前額葉皮質血流速度[19]、干擾神經通路等途徑損害認知功能,并且可以促進大腦各區域(特別是與學習、記憶相關的海馬區)神經炎癥反應的發生,導致神經退行性改變,進而加劇認知功能的下降[20]。
本研究交互作用結果顯示,社會隔離與睡眠障礙對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但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加交互作用是基于風險差尺度來衡量風險的絕對變化,更具有生物學意義。研究顯示,存在社會隔離的老年人如果同時出現睡眠障礙,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是二者單獨作用之和的3.28倍,而其中64.0%的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可歸因于社會隔離與睡眠障礙的交互作用。隨著城市化、信息化、空巢化的進展,老年人接受新技術的能力有限,社會隔離已成為人口老齡化面臨的新問題。睡眠障礙是老年人群常見的問題,會導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問題,其常常與焦慮、抑郁情緒以及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有關,而社會隔離也與情感關系、社會關系疏松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社會隔離與睡眠障礙可能對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具有協同作用。因此,針對老年重點人群,拓展其社會聯系網絡、有效的睡眠干預措施將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社區可以定期組織老年興趣活動小組、開展新技術的培訓、提供有效的睡眠健康指導,相關部門在政策上制定探親假及探親交通優惠等措施來解決老年人社會隔離和睡眠問題,從而預防和控制其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和發展。
綜上所述,本研究從統計學角度研究了社會隔離、睡眠質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同時存在社會隔離與睡眠障礙的老年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遠高于二者的單獨作用,提示改善重點人群的社會聯系及睡眠質量對預防認知功能障礙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樣本量包含的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較少,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影響,且本研究屬于橫斷面調查,無法證實這三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也提示在今后進行縱向隊列隨訪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