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
“雙減”教育政策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貫徹落實,為小學語文教師推動語文課程建設,創新語文教學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國內教育科技的迅速發展,使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日趨成熟,教育實踐信息化、智能化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流。智慧教育理念構建和提出,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產生提供了理論支撐。智慧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創新語文教學提供了條件,也為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提供了技術支持。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技能,結合實際學情開展語文智慧課堂,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一、智慧課堂的內涵
教育科技產品的迭代,為數字化教育在小學階段的運用提供了設備支持,日新月異的數字環境建設,為智慧課堂在小學階段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信息技術在教育上的推廣,在各個方面改善了教師的語文教學條件,為教師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教學發揮空間,更加豐富的備課資源,從多個方面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智慧課堂作為教學的一種新型模式,利用了信息技術創建智慧化教學課堂,完成“智慧教學”“智慧學習”和“智慧互動”的教學任務。學者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課堂是借助信息技術力量創建智慧學習時空環境,旨在促進學習者的智慧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在智慧課堂的助力下,教師的教學決策針對性得到增強、評價反饋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學資源的使用更加得心應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具有學習個性化、評價數據化和資源共享化的特點,智慧課程的建設需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夠在語文課堂上持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智慧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一)滿足小學語文課堂建設的內在發展需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雙減”教育政策,其目的就是為了有效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獲得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將信息技術同日常教學深度融合,使得語文課堂教學趨向智慧化,實現了課前學情分析數據化,與此同時,課上可以調動更多的共享教育資源,課后評價也更加多元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語文教學的效果。由此可見,智慧課堂是小學語文課堂發展的結果,能夠推動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
(二)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人性化課堂環境
智慧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前期的學情分析中,教師可以通過即時通信軟件制作調查問卷,搜集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利用通信軟件與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特點和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得語文課堂環境的教學智能化,給予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表達機會,幫助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能力。
三、智慧課堂的應用現狀及有效舉措
(一)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應用現狀
1.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被忽視。
語文學科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掌握漢語的常規表達方式,還有利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成長體驗。但是,智慧課堂在語文教學實踐的運用過程中,會導致常見的問題出現,即部分教師執著于技術的創新使用,忽視了對學生主體的關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智慧課堂的把控力,將所有的“教”與“學”寄托在數據分析層面,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需求,進而影響到最終的語文教學效果。
2.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發展。
智慧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認知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但是,目前來看,部分教師對智慧課堂的教學認知具有很強的局限性,僅僅停留在了設備使用、技術能力的提升層面。教師需要有效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時刻牢記“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利用智慧課堂創造性開展語文課堂教學,處理好技術與課堂主體之間的關系,讓智慧課堂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3.語文課堂活力有待激發。
智慧課堂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教師創新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產生了“一葉障目”的影響。教師利用技術完成了對學生的課前學情分析、課堂導入和課后教學服務,但是,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卻減少了,甚至出現學生課堂不主動回答問題的情況。學生在智慧課堂上缺乏參與活力,學生的學習傾向于機械化,學習情況平面化、數字化,師生互動嚴重缺乏。因此,教師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智慧課堂始終是教師開展教學的輔助工具,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環節需要保留,師生交流、學生討論環節需要優化,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保持學生的思考力。
(二)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創新舉措
1.強化自身理論學習,創新教師教學理念。
“活到老,學到老。”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其教學理論和教學理念始終要保持與時俱進,才能夠滿足語文教學時代發展需求。智慧課堂作為一種新生的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教師的理論認知和教學理念是否能夠與智慧課堂相匹配,成為影響智慧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師因缺乏相應的理論認知能力,導致智慧課堂出現了“炫技”的情況。事實上,語文教學很忌諱“炫技”,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前提,要基于教學需要,才能夠真正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強化理論學習來提升對智慧課堂的認知,真正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為學生學習語文、學好語文服務。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參與“智慧課堂”相關課題研究的方式,學習更多最新的理論知識,總結智慧課堂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導致該問題的原因。在研究前期,教師可以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閱讀大量的智慧課堂研究成果,從理論層面、實踐層面全面了解智慧課堂帶來的優勢與弊端。“炫技”這種問題,在教師接觸智慧課堂初期容易出現,根源就是對智慧課堂教學的理論認知的不足。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短板通過系統學習,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有可能發現智慧課堂所遵循的潛在規律,大幅度提升教師對智慧課堂教學的掌控力。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可以通過和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交流打開全新的思路,進而加深自己對智慧課堂的認知。教師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集訓活動,在集訓過程中學習智慧課堂理論研究知識,糾正自己在智慧課堂領域的片面認知。現場觀摩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可以強化教師對智慧課堂的學習效果。如教師通過第三視角來觀摩智慧課堂教學,更容易發現智慧課堂為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所帶來的隱形挑戰,有利于教師加深對智慧課堂的認知,創新教學理念。智慧課堂理論水平的提升,不僅能夠幫助教師解決智慧課堂的認知局限性問題,還可以對教師創新語文智慧課堂起到指導作用。
2.利用學校的技術設備,搭建智慧課堂環境。
智慧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的確可以有效優化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但是也需要良好的技術設備環境作為支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技術設備,搭建智慧課堂環境。在正式講課前,教師需將智慧教育相關軟件升級到最新狀態,調試好教室相關教學設備,準備好即將運用到的教學資源。在智慧課堂的全面配合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鑒于語文教學的特殊性,無法通過單一量化來衡量學生的掌握情況,智慧教學系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跟蹤,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使得系統數據能更具可靠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技術設備使用能力的有效提升,為熟練搭建智慧課堂環境做好準備。
例如,教師為學生講解《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時,可以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相關資源,初步打造小學語文教學的智慧課堂。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通過免費的優質視頻教學資源,可以幫助教師解決最基礎的教學資源問題。對教育欠發展的偏遠地區來講,運用好這個免費的平臺資源,可以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智慧化程度。一般情況下,“課程教學”模塊提供的資源有視頻課程、學習任務單和課后練習,可以滿足教師一般的教學需求。而“課后服務”模塊包含了科普教育、體育鍛煉、文化藝術、經典閱讀、研學實踐、影視教育等六個模塊的教育視頻資源。其中,文化藝術、經典閱讀和影視教育三個模塊與語文教學聯系頗為密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三大模塊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如在經驗閱讀模塊,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古典名著、外國詩歌、現代詩歌、紅色讀物和兒童文學的閱讀學習任務,有效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對條件相對優越的學校來講,可以引進先進的智慧教育設備和智慧教育軟件,為學生打造優質的智慧教育課堂,完善的智慧教育系統包含了智能學習終端、智慧學習管理平臺和智慧學習軟件等。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教學設備在課前做好學情分析,制定出針對性更強的教學策略,為順利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提供科學依據。
3.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打造人性化智慧課堂。
邵承博曾說:“教育有規律,循道而行事事皆可行,學生有個性,因材施教個個都可教。”智慧課堂的“智慧”之處,不僅在于教師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了,運用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了,還在于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為學生打造人性化的教學策略。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因教育條件有限,采用通用的教學手段可以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基本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難以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班級內學習成績兩極分化長期存在,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如今,智慧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教師實現“因材施教”理念提供了條件。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利用教學設備打造人性化的智慧課堂,滿足更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
例如,教師充分利用智慧學習管理平臺向智能學習終端發布學情分析調查問卷,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后提交到學習者管理平臺,然后通過智能學習軟件的即時通信功能對沒有完成調查問卷的學生進行補充詢問,進而得到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最后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如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計難度稍高的問題,幫助學生最大限度提升。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計難度稍低的問題,而對學困生,教師可以為其設計基礎性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便覆蓋了所有難度,不僅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促使所有學生能夠在課堂互動中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布置語文課下作業時,也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學習軟件實現作業的分層設計,分基礎作業、拓展作業和創新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相應的作業。基礎作業是檢驗學生在課堂上的所學知識和內容,拓展作業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創新作業則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創造性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智慧課堂為教師提供的教育資源,可以最大限度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教師也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修改、調整和優化,以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真正發揮智慧課堂的智慧教學作用,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提升語文學習能力,拓展學生視野。
4.定期進行智慧課堂交流,優化智慧課堂效果。
集思廣益是把事情做成、做好的有效途徑。智慧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語文智慧課堂時都會遇到問題。教師可以定期進行智慧課堂交流活動,將問題進行歸類、分解、探討和研究,分析總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舉措來優化智慧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智慧課堂交流活動,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的教師作為交流活動的核心成員,可以選擇一個模塊分享自己的智慧課堂實踐經驗,對智慧教學感興趣的教師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相關問題進行咨詢和提問。學校組織教師通過參加智慧課堂集訓活動的方式來促進校際交流,能夠幫助教師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學習。集訓活動結束后,參與活動的教師可以在校內進行學習分享活動,幫助更多的教師解決自己在智慧課堂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智慧課堂主題交流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實現教學問題的集中解決,有利于促進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將會對教師智慧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四、結語
智慧課堂教學是一柄雙刃劍,可以有效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有可能使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智慧課堂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提升自己的理論認知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專業水平,牢記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始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斷努力,才能夠滿足現階段的語文教學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