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仕均
摘要 為全面提升公路工程SMA路面施工質量,保證公路運營安全及使用壽命,加強公路工程SMA路面施工質量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結合某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實踐,針對公路工程SMA路面施工技術要點展開綜合探究,全面分析了SMA原材料選擇、拌和、運輸、攤鋪和碾壓等各環節施工技術要點,并提出了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為后續同類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公路工程項目;SMA路面;粗細集料;施工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U416.21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09-0141-0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公路工程建設的逐步完善,社會經濟及交通運輸行業取得空前發展,對公路工程路用性能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傳統瀝青路面已無法滿足日益繁重的交通通行需要,影響公路使用安全和使用壽命。SMA路面作為一種新型路面結構形式,具有抗滑耐磨、耐久穩定、平整度高、抗車轍能力強等優點,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為此,該文依托具體工程實踐,針對公路工程SMA路面施工技術進行全面探究,對提升SMA路面施工技術水平,保證公路工程建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工程概況
某高速公路工程,設計總長度157.56 km,路面結構為20 cm厚水穩砂礫土底基層+34 cm厚水穩碎石基層+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10 cm厚ATB-30下面層+5 cm厚SMA-16上面層。其中ATB-30材質為A級70號石油瀝青,SMA-16為SBS改性瀝青。因該高速公路交通等級要求較高,需滿足重載交通的使用需求,因此應強化SMA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提高道路路面施工質量,防止產生路面質量缺陷,保證道路安全穩定運營。
2 公路SMA路面施工技術要點
2.1SMA原材料選用
(1)粗集料:SMA混合料粗集料采用輝綠巖碎石,質地堅硬粗糙、表面潔凈、無雜質、耐磨性好,且含水量滿足要求;其粒徑為9.5~16 mm、4.75~9.5 mm、2.36~4.75 mm。
(2)細集料:細集料主要為機制砂,要求質地堅硬、無風化、無雜質,其粒徑為0~2.36 mm。
(3)礦粉:礦粉選用廠制優質礦粉,純度、含水量和級配應滿足要求;料場應采取有效的防雨排水措施,防止遭受雨淋和浸泡,影響使用性能。
(4)木纖維:木纖維主要選用廠制TS-001鏈環狀纖維,根據0.3%~0.4%質量比進行拌和,嚴格控制其質量,嚴禁使用變質、變脆的材料。
(5)瀝青:瀝青選用A級SBS(I-C)級改性瀝青,嚴格控制改性劑摻量,不得超過瀝青總量的4.60%。
(6)生產配合比設計:①目標配合比設計。對原材料相關性能實施檢測,確定滿足標準要求后實施配合比設計,分別計算各料倉內礦粉摻量,并確定最佳石油比。②按照確定的目標配合比制備試件,當石油比為5.8%時,摻合料毛體積相對密度為2.434,空隙率為4.1%,穩定度為9.13 kN,流值為32.1(0.1 mm),15 ℃密度為1.030 g/cm3,針對度指數為?0.24,軟化點為99.0 ℃,25 ℃彈性恢復至97.3%,質量變化為?0.10。以上各項指標完全滿足技術標準要求。③摻合料性能檢測結果為謝倫堡瀝青泄漏試驗檢測值 0.07%,肯塔堡飛散試驗檢測值4.3%,殘留馬歇爾穩定度檢測值 86.4%,車轍試驗動穩定度檢測值 6 226次/mm、變異系數為4.7,凍融劈裂試驗殘留強度比為84.4%,滲水系數為44 mL/min。以上各項檢測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1]。
2.2 SMA拌和
2.2.1 拌和設備
該高速公路項目SMA制備選用間歇式拌和機,嚴格按照瀝青拌和料種類科學確定振動篩規格,有效確保拌和料均勻性。孔徑依次為3.5 mm、6 mm、11 mm、19 mm、22 mm、30 mm、35 mm。
在攪拌機礦料投放倉安裝合適的振動設施,并通過礦料倉摻入消石灰外加劑,利用振動設施對礦料實施充分混合,防止拌和時產生離析現象[2]。
2.2.2 拌和生產
(1)SMA混合料拌和時,應嚴格控制投料順序,通常狀況下,應先加入礦粉和纖維攪拌10 s,待溫度達到180~190 ℃后,再加入瀝青持續攪拌40 s;拌和站每盤拌和量為3.8 t,每小時拌和量為210 t。
(2)SMA混合料生產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拌和過程,并科學進行取樣檢測,實時監測混合料拌和狀態,若產生結塊、粗細集料不均勻、離析等現象,應將該盤混合料廢棄。
(3)混合料拌和時,嚴禁混入粉塵,應加強粉塵池周圍灑水工作,通過濕法作業減少揚塵干擾。
(4)混合料拌制完成后,嚴格控制使用時間及溫降幅度,確保在拌和后6 h內用完,并保證溫度降低于10 ℃。
2.2.3 拌和質量控制
(1)混合料生產過程中,應詳細記錄各種原材料摻量情況,并對礦料級配、油石比等相關指標進行全面檢驗,確保符合目標配合比標準要求。
(2)科學把控礦料和木質纖維配比,并實時監控拌和溫度,確保位于165~175 ℃范圍內;拌和出廠溫度不得超過195 ℃,否則應進行廢棄處理。
(3)混合料拌和過程中,應在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組試樣對其礦料級配、集料配比及相關性能實施全方位檢測,確保滿足標準要求。其中礦料級配技術標準為粒徑小于0.075 mm及2.36 mm的集料偏差分別不得高于±2%和±4%;粒徑超過4.75 mm的集料偏差不得高于±5%[3]。
2.3 SMA運輸
2.3.1 裝料
(1)SMA瀝青混合料通過載重量較大的自卸式運輸車進行運輸。結合該項目實際情況及現場攤鋪能力,共配備自卸汽車8輛。
(2)裝料前全面檢查車輛運行狀況及性能,防止運輸過程中產生故障;同時對車廂實施徹底清理,并給車廂內部涂刷隔離劑,防止混合料黏附車廂,影響卸料速度。
(3)裝料過程中車輛應前后緩慢移動,使混合料均勻填滿車廂,防止在同一位置堆成料堆,導致混合料離析。
(4)混合料裝車時,應嚴格控制出廠溫度,并科學做好溫度檢測,確保滿足施工標準要求。
2.3.2 運輸
(1)SMA混合料運輸時,應采取必要的防雨保溫措施,防止混合料溫降過快,影響使用性能。
(2)在運輸車車廂兩側合理布設測溫孔道,實時監測其溫度情況。
(3)混合料運輸過程中應勻速行駛,嚴禁急剎車,防止混合料傾灑。
2.3.3 卸料
(1)混合料運抵施工現場后,應安排專人負責接車卸料。
(2)運輸車應停靠在攤鋪機前方30 cm位置,逐漸完成卸料作業,嚴禁碰撞攤鋪機。
2.4 攤鋪
2.4.1 施工準備
混合料攤鋪前應對基面實施全面處理,清除表面雜物,并對局部破損及平整度較差部位進行修整,經檢驗合格后開始灑布粘層瀝青。
2.4.2 攤鋪作業方式
SMA路面攤鋪時采用雙機聯合攤鋪,并通過平衡梁找平法對平整度實施控制,當施工至路面寬度、線形變化處,通過伸縮式攤鋪機進行攤鋪;按照道路最內側攤鋪機在前,外側攤鋪機在后的順序展開攤鋪作業,其中內側攤鋪機熨平板寬度為8.0 m,外側攤鋪機熨平板寬度為7.5 m[4]。
2.4.3 攤鋪施工要點
(1)混合料攤鋪前應預先對熨平板實施升溫處理,確保正式攤鋪時熨平板溫度高于100 ℃。
(2)攤鋪時,應安排專人負責指揮卸料,科學安排卸料順序,確保供料及時性和攤鋪連續性。
(3)攤鋪作業時應嚴格控制攤鋪機運行速率,確保勻速、緩慢行駛,其攤鋪速率以2~6 m/min為宜,嚴禁出現中途停頓。
(4)嚴格控制攤鋪溫度,確保不低于165 ℃;并嚴格控制攤鋪機收斗頻率,以3~5車/次為宜,保證混合料分布均勻性[5]。
(5)橋隧連接處應平順連接,嚴禁出現錯臺問題。
2.5 SMA碾壓
2.5.1 碾壓方式
結合該高速公路實際情況,現場共配備鋼輪壓路機5臺、微型壓路機1臺,具體組合情況如下:
(1)初壓。選用2臺鋼輪壓路機,振動碾壓1~2遍,速率控制在2.5~3.5 km/h。
(2)復壓。先通過鋼輪壓路機振動壓實2遍,稍微停頓后,再振動碾壓2遍,速率控制在4~5 km/h。
(3)終壓。通過鋼輪壓路機靜壓1遍,速率控制在3~4 km/h[6]。
2.5.2 碾壓施工要點
(1)碾壓施工時,應嚴格控制壓路機運行速率,確保勻速、緩慢碾壓,碾壓過程中應對壓實度進行全面檢測,當其大于98%且孔隙率低于6%時,應暫停碾壓。碾壓過程中若出現石料破碎嚴重、瑪蹄脂上浮及粗集料磨損嚴重等現象,應全面處理,防止造成質量隱患。
(2)碾壓時,應及時清理壓輪表面黏附的混合料,并涂刷適量隔離劑,防止黏輪。
(3)嚴禁壓路機在未碾壓成型的路面上轉彎和掉頭;碾壓成型后24 h內,嚴禁停放重型施工機械。
(4)路面碾壓成型后,應對碾壓效果進行全面檢查,對于壓實效果較差部位,應通過微型壓實設備實施碾壓。
2.6 接縫處理
(1)縱向接縫處理:①混合料攤鋪施工時,縱向接縫應采用熱接縫,碾壓時預留10~20 cm寬度暫不壓實,以此位置為標準實施后續路面攤鋪作業。②后續路面施工時,應設置5~10 cm搭接層,通過熱接縫施工方式進行騎縫碾壓,從而全面清除表面縫跡。③上面層和下面層縱向接縫應相互錯開至少15 cm以上[7]。
(2)橫接縫處理:①橫向接縫施工,應將道路表面混合料殘渣清理干凈,采用切縫機進行切縫,并在縫內涂刷粘層瀝青。②熨平板靠近接縫位置,采用鋼輪壓路機碾壓5~6遍。
3 施工質量控制
3.1 質量保證措施
構建科學完善的質量組織機構,合理分配崗位職責,形成科學高效的質量控制體系。
(1)質量保證:選用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施工隊伍,確保施工能力滿足施工要求,并加強施工過程巡查,制止施工中存在的違規施工行為,并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
(2)思想保障:施工前,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并增強質量意識,確保嚴格按照施工技術標準進行施工,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3)技術保證:①科學進行圖紙會審,并實施技術交底,全面了解設計意圖及施工要點。②加強日常質量控制,逐步優化質量管控體制,切實提高工程建設質量。③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科學編寫施工資料,保證真實性和有效性。④科學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并嚴格落實。⑤對原材料質量實施嚴格把控,加強進場驗收工作,確保材料規格、型號、數量、力學性能等相關指標滿足標準要求[8]。
3.2 施工過程控制
(1)拌和設備采用規格為4 000的拌和站,工作時間處于3年以內,確保運行狀況良好;使用前,科學調試拌和站稱量系統和溫控系統,以有效確保混合料拌和質量。
(2)SMA路面正式攤鋪前應進行試驗段施工,結合試驗段施工效果,科學確定混合料拌和速度、攤鋪速度、碾壓速度、碾壓遍數等相關技術參數[9]。
3.3 施工質量檢測
(1)混合料質量檢測:①拌和過程中,對混合料形態、級配等實施動態監測,確保質量符合要求。②通過拌和站自由傳感器,全面檢測混合料拌和及出廠溫度,分別控制在165~175 ℃和175~185 ℃范圍內。③全面檢測混合料礦料級配,確保各粒徑礦料級配偏差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④嚴格控制瀝青用量,確保偏差不超過±0.3%。
(2)路面施工質量檢測:①通過插入法對路面結構層厚度進行全面檢測,確保各層偏差滿足規范及設計標準要求。②路面壓實施工時,按照每2 000 m2布設1處檢測點,確保壓實度不低于94%。③對道路結構層平度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基層、下面層及上面層平整度依次處于1.2 mm、1.8 mm、2.4 mm范圍內。④對各斷面寬度、高程和坡度實施全面檢測,偏差分別控制在±20 mm、±10 mm、±0.3%范圍內[10]。
4 結論
綜上所述,SMA作為一種優良的道路材料,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得到了大規模應用。該文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分別從SMA原材料選擇、拌和、運輸、攤鋪、碾壓、接縫處理等環節詳細闡述了SMA路面施工技術要點,并從完善質量管控體系、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強化施工質量檢測等方面制定了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工程實踐表明,公路工程SMA路面施工中,實施全過程動態管控,加強關鍵工序、關鍵部位的施工質量控制,能顯著提升SMA路面施工質量,防止路面質量病害發生。
參考文獻
[1]劉帥. 高速公路SMA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術[J]. 交通世界, 2021(32): 75-76+78.
[2]鄭志國. SMA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應用要點分析[J]. 運輸經理世界, 2021(6): 151-152.
[3]王百祥. 公路工程施工中改性瀝青SMA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探析[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21(28): 155-157.
[4]劉棟, 裘秋波, 紀文強.? SMA路面就地熱再生工程應用研究[C].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 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22: 120-126.
[5]楊小國. 公路SMA改性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J]. 交通世界, 2020(20): 90-91+93.
[6]郝金海, 盧先榮, 陳宇, 等. 浙江省典型養護措施路面性能長期衰變研究[J]. 公路工程, 2019(1): 76-80+110.
[7]鐘國武. SMA路面抗滑性能優化設計與施工控制要點分析[C]. 《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 2019年4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19: 71-73.
[8]陳永榮. 淺析SMA-13瀝青路面施工技術[J]. 福建建材, 2020(7): 95-96.
[9]朱之安. 改性瀝青SMA路面施工技術及應用[J]. 交通世界, 2021(12): 46-47+57.
[10]張麗華, 薛莉莉. 公路工程SMA路面施工技術分析[J]. 運輸經理世界, 2020(7):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