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孫卉

1
我女兒認識的第一個字,是“門”。她爸爸用毛筆寫了好幾個工工整整的“門”,每個字足有盛湯的海碗大,白紙黑字,異常醒目,分別貼在家里的防盜門及各房間的木門上?!伴T”是象形字,筆畫雖然簡單,卻實實在在很像一扇門的模樣。那時,女兒剛剛十個月,扶墻能站,偶爾搖搖晃晃略走幾步。
這種教認字的辦法不花錢,也不必費力氣解釋,效果卻很好,女兒很快認識了這個字。以此類推:床尾木板上貼了紙條寫著“床”字,書架上貼“書架”兩個字,洗衣機上貼“洗衣機”三個字……等到女兒上幼兒園時,已經認得校園標志牌上的很多字,甚至拿著花名冊念得出大多數同學的名字。
教認字的同時,我還教她讀詩。第一首詩,我選擇的是李白的《靜夜思》,全詩二十個字,她爸爸用毛筆寫了,貼在書房門板上。我抱著女兒,握著她的右手,一個字一個字點著讀給她聽。由三合板做成的門,輕輕敲一下,就“咚”一聲,聲音清脆而渾厚,仿佛敲鼓。十個月的孩子正牙牙學語,喜歡學大人說話,聽我讀詩,不由自主跟著我“哦、啊、呀、哇”地,好像也在讀詩。
這首詩尾字押ang 韻,由開口最大的a和ng 組成,加上后鼻音口腔共鳴,聽起來比其他的字更有氣勢、更響亮,落在孩子的耳朵里,自然更悅耳更好聽。發音時嘴巴完全張開,口型又大又圓,尾音拖得很長也沒關系,非常適合嬰兒學舌發聲。
她太小,不可能懂得李白此詩的含義,我也壓根不打算解釋。她能夠看見我讀詩的笑容,體會到我讀詩的快樂,并且跟著我一起沉浸在詩歌優美的氛圍里,就夠了。我相信,雖然孩子還小,不懂詩的內容,但那鏗鏘的節奏、飽滿的音節、開闊的意境所帶來的美感,她是隱隱約約能夠體會到的,并因此感覺愉悅。不僅孩子,連我自己,打著拍子吟誦幾遍,心情都跟著明媚起來。
如此這般,從《靜夜思》開始,到《獨坐敬亭山》《登鸛雀樓》《詠鵝》《鹿柴》《竹里館》《春曉》《宿建德江》……我精心選擇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讓丈夫抄寫,一張張貼在門上,讀給女兒聽。在女兒看來,這些短詩也許就是優美好玩的句子而已,因此她一直保持了簡單而純粹的快樂,每次讀詩,她點頭、拍手、跺腳,喊叫聲仿佛童子軍出操,興頭大得很。到女兒上幼兒園小班時,已經能夠背誦五十多首古詩了。
2
從女兒上幼兒園開始,我在讀詩的基礎上,進一步解釋詩意。
晚飯后去公園散步,遇到晴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彩,月亮又大又圓,高懸在巨大的黛藍天幕上,我告訴女兒:“床前明月光的意思,就是月亮像現在這樣,照得地上一片雪白。”早晨一覺醒來,聽見窗外小鳥嘰嘰喳喳叫,我告訴女兒:“處處聞啼鳥的意思,就是像現在這樣,小鳥很多,叫得很響亮很歡快,樓上樓下到處都聽得到?!贝禾?,到陽澄湖邊曬太陽,小草厚軟如綠氈毯,遠處湖水清澈空明,倒映著岸邊蘆葦和頭頂藍天,我告訴女兒:“離離原上草的意思,就是小草像現在這樣,綠綠的、密密的一大片;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意思,就是水像現在這樣,綠得勝過藍草?!钡洁l下奶奶家,大白鵝伸長脖子、撲閃著翅膀嘎嘎叫,我告訴女兒:“這就是曲項向天歌?!睅字话樛现氶L的腿、拍打著雪白的大翅膀悠悠然飛過水面,我告訴女兒:“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鼻锾?,帶女兒爬天平山,漫山遍野的楓葉舉著星星般的葉子在風里搖擺,像一朵朵小火苗灼灼燃燒,我告訴女兒:“這就是霜葉紅于二月花。”
如此積累一段時間之后,到了幼兒園中班,我開始挑有難度的詩。有一次讀李商隱《樂游原》,我念了幾遍,故意不解釋,而是直接問她:“‘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是什么意思???”
正開心玩耍的她,猛地停了下來,嘴角在兩腮抿成了兩個深深的肉窩窩,滿頭自然卷的頭發跟著圓腦袋向右歪過去。大約一分鐘后,她呼出一口長氣,說:“就是,嗯,不開心呀,出去兜一圈?!蔽矣煮@又喜,沒想到她解釋得這么好,孩子氣十足,卻妥妥地抓住了詩句文縐縐的意旨,我激動得在她胖臉蛋上狠狠親了一口。
從此,“出去兜一圈”就成了我和女兒之間的密語,泛指一切戶外游戲,散步,遛狗,逛街,看新開的花,淋小小的雨,喂流浪貓,撿有花紋的漂亮石子……在這個過程里,女兒逐漸長大,學了更多的詩,也積累了更多對生活的美好感受。從最初的門板,到生活里每一處細節,日子就這樣在精心安排下,詩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