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吉美
在魯地有一個小村叫魯家莊,莊里人大都姓魯,只有一戶姓余。男主人余糧身高五尺,濃眉大眼,鼻梁挺直,是男人中的人尖兒。娶了個媳婦細皮嫩肉、模樣挺好,卻因為小時候生病落下殘疾,腿有點兒瘸,腦子還一陣清醒一陣糊涂的。兩個人生有一女,年方十八,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俊姑娘。因此常常有人感嘆:好漢娶丑婆,破繭出好蛾呀……
余糧媳婦有一門從祖上傳下來的好手藝:剪窗花。也不用樣子,她心里有什么剪什么。只要她不糊涂的時候,往炕頭上一坐,剪刀一拿,她就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巧媳婦兒。小小的剪刀在她的手里彎來扭去一陣忙活,花鳥蟲魚、亭臺樓閣便躍然紙上,活靈活現。一邊剪,她還一邊唱:
莫看剪刀小,用處真不少。
能剪山,能剪水,能剪鴨子扁扁嘴;
能剪雞,能剪鵝,能剪鯉魚跳天河;
能剪龍,能剪鳳,能剪老鼠打地洞……
所以,當年他們的閨女一落地,余糧便給孩子取名“窗花”。
每年一入冬,窗花娘便開始剪好多窗花、過門錢什么的,以備過了臘月十五,余糧趕四大集換點零花錢兒。當然,村里人誰家娶媳婦、嫁閨女了,窗花娘都會剪一些喜鵲登梅、鴛鴦戲水、金童抱鯉、花開富貴什么的“喜花”“喜字”送給人家貼窗戶,蓋嫁妝。因此,盡管窗花娘是個殘疾人,余糧卻寶貝得很,村里人也沒有下眼看的。
青出于藍勝于藍,窗花不僅生得好看,心性也伶俐得很。五六歲跟著娘學剪紙,十幾歲便遠遠超過了母親。不但能剪窗花、門錢,還能剪墻畫、頂棚花、燈花,繡花用的花樣等。
七歲那年,窗花有一個鄰居是私塾先生,見窗花聰明伶俐,就問她:“窗花,想學識字不?”窗花一聽,眼睛立刻樂成兩彎新月,脆脆地說:“想?!薄昂茫歉愕f說,明日開始,一日兩個時辰,我教你?!睅啄晗聛?,窗花看書寫字都不成問題,還練就了一手好毛筆字。
有了文化,窗花在剪紙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把剪紙與民間諺語結合起來,圖案配文字,契合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品特別受大家的喜愛。比如:猴騎牛,地流油;蛙捧錢,豐收年;石榴結子,保生貴子;碗扣金蛤蟆,抱個胖娃娃……她還琢磨出了巨幅剪刻,整幅就選福、祿、壽、喜幾個字,把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各種圖案都蘊含在一撇一橫的筆畫中,那些大戶人家有喜宴、壽宴什么的特別喜歡來買窗花的剪紙。尤其叫人稱奇的是,她還練就了一項絕活:盲剪,就是眼睛不看,藏在袖子里剪,或者雙手背后,在褂子下面剪。
那是日本鬼子攻進魯地第二年的臘月初五,正是鄰村大集,在一處壩下開闊地,一大群人圍得像甕似的,里三層外三層的,多數是大閨女、小媳婦,還有一些毛頭小伙子。被圍在中間的,正是余糧和閨女窗花。從窗花懂事起,她就不讓娘再勞累,趕集剪紙、賣對子,都是她和父親的事。只見余糧忙不迭地給窗花打下手,大冬天的,忙得頭上汗津津的。窗花呢,一對粗黑的麻花辮垂在胸前,紅撲撲的臉蛋上一雙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顧盼生輝,一把剪刀在她靈巧的手中小泥鰍般在紙上鉆來鉆去,只一會兒,一幅玲瓏可愛的剪紙便完成了,連小鳥的羽毛、蝴蝶的須,都精細入微,讓人稱奇。與其說是在做生意,倒不如說是在進行藝術表演。
那些小伙子們眼都看直了,遲遲不肯離去。余糧也不惱,知道人家稀罕他閨女,心里美得不行,他笑著打趣蹲在最前邊的一個俊秀后生:“娃兒,我可是上了眼了,你集集都來,光看不買呀?!焙笊t了臉摸摸腦袋:“那……各種各樣的,都要一幅吧。”“哈哈哈,要那么多干嗎?又不好插豆腐……”
后生窘迫地看看窗花,用眼神求救。窗花知道他是對面不遠處糧店老板的兒子,當然看得懂他眼睛里的意思,也不多說話,紅著臉很快挑了一些,遞給后生,小聲說:“這些應該夠了,回吧。”
誰也沒有注意到,在人群后面,有一雙眼睛一直注視著窗花。這是一個精瘦精瘦的五十多歲的男人,臉色蒼白得如同死人,一雙眼睛卻如狼似虎般閃著寒光,仿佛他哈一下腰就能從里面倒出冰碴子來,那里面有陰險兇殘、狡詐貪婪,甚至還有一絲不由自主的欣賞。他就是駐扎在附近的日本陸軍指揮部的大佐小野一郎。
小野一郎的父親當年帶著妻子也就是小野的母親以開布莊為名來到中國魯家莊一帶販賣煙土,賺得盆滿缽滿。他母親無聊時到集上閑逛,無意中碰到了在集上擺攤剪紙的窗花姥姥鳳妮,她一下就被鳳妮精湛的技藝征服了,從此迷上了剪紙,天天跑到鳳妮家要拜師學藝。鳳妮開始因為她是日本人不愿教,但架不住她軟磨硬泡,就答應了。
就這樣一年多的時間,鳳妮不但把各種技巧教給了小野母親,還把她家祖傳的一幅剪紙“百福圖”拿出來給她觀賞。這幅“百福圖”,是采用不同朝代、不同流派、不同字體的一百名書法家所書的“?!弊旨糁贫?,據說光收集這些“福”字就用了好幾年的時間,可謂寶貝。后來小野母親回國時,鳳妮還送給她“龍鳳呈祥”“花開富貴”“孔雀開屏”等不少剪紙。如此,剪紙也成了小野家的一種偏好,從他母親傳到他妻子,再到他女兒。
后來,小野一郎參與了侵華戰爭。來中國之前,他女兒讓他一定要找到鳳妮,想辦法多弄些剪紙精品回去,包括那幅“百福圖”。
經過多方打聽,小野終于找到了窗花父女,并從窗花眾多剪紙中發現了跟鳳妮送的一模一樣的那三幅,他認定窗花是鳳妮的后人,不禁喜出望外,仿佛“百福圖”已成他囊中之物。另外,他還想讓窗花給他剪一個大大的“壽”字,以備他五十歲大壽賀壽用。
這一天,窗花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是大佐的狗腿子龜戶。一同來的還有一隊鬼子兵,位列門口兩排,槍上的刺刀在日光下閃著耀眼的寒光。龜戶進門后,兩只賊眼里里外外瞅了一圈兒,然后跟余糧說,大佐托我來看望你們。據說,當年大佐母親跟你岳母在剪紙方面有過……切磋之誼。大佐仁厚,三日后請窗花姑娘去府上做客,展示剪紙技藝。去的時候不用帶什么禮品,把那幅“百福圖”帶上就好。
余糧一聽,雙眼立即充滿了血色,脖子上的青筋跳動起來。自打他們來了以后,今日搶糧,明日放火,一些百姓家的閨女媳婦慘遭蹂躪,自己的岳母鳳妮也在日本人的飛機轟炸中慘死,如今搞什么“親善”,還讓上門“做客”,真不知道他們肚子里憋著啥壞水呢。他粗聲大氣地說,“你是誰呀?我憑什么給你面子?不親不友的,不去!”龜戶一聽,立刻拉下個驢臉:“這是要敬酒不吃吃罰酒了?中國一句古話不知聽說過沒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你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家人、為村里人想想吧?明早見,否則,后果自負!”說罷揚長而去。
龜戶走后,余糧癱坐在當門,一袋煙接一袋煙地抽。村里有好幾個青年都參加了抗日游擊隊,窗花從他們那里知道,對于這些豺狼,躲是躲不過去的,只有想辦法和他們斗。于是她就說:“爹,甭愁,我去,咱不能連累了鄉親。再說,他們能把我怎樣?”余糧嘆口氣,無話。
次日一早,龜戶帶一隊人馬持槍趕來,窗花拿了剪刀,提上龜戶帶來的兩盒點心,走在前頭。到了鬼子的駐地,小野見到窗花,假惺惺地客氣一番,就問:“‘百福圖帶來了?”窗花說:“帶不來了,幾個月前,你們的飛機炸彈炸死了我姥姥,也炸毀了‘百福圖!”小野不相信窗花的話,又不好立刻發作,只好壓住火,一使眼色,衛兵立刻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厚厚一摞紅紙,是市場上尺寸最大的那種,要求窗花照紙剪。
窗花觀察了室內,發現有一幅大大的軍用地圖,上面有紅藍許多標記。她知道這東西對抗日游擊隊肯定有用。剪紙的所有材料就放在茶幾上,窗花坐在茶幾前,正好斜對著地圖。屋里有四個衛兵,無死角監視著她。
窗花鋪開紙,比畫一番,心里打定了主意,便鋪紙開剪。窗花長得俊,大紅紙一耀,臉蛋兒越發紅潤水靈,如同神話里走出來的仙子,小野和幾個鬼子兵看得哈喇子差點流到下巴,窗花用眼角的余光瞅見,氣得把剪刀“咣”往茶幾上一扔,說:“這活沒法干,你們這樣圍一圈兒瞅著,分心!”小野生怕惹惱了窗花,就留下倆士兵守在門口,帶著其余人灰溜溜地撤了。
當天日下三竿之時,一個大大的行書“壽”字剪制完成。那“壽”字,遠里看,筆畫如行云流水,一瀉而下。近處瞧,筆畫都以物象人物填充,有彩云如鉤,有雀上枝頭,有蜂蝶飛舞,有水中魚游;有粟、豆、麻、麥、稻五谷,還有蜈蚣、蛇、蝎、壁虎、蟾蜍五毒;甚至還有———獵人滿弓射狼豺,屠夫圍欄宰羊豬……活活一幅大千世界圖,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小野一看,眼睛驚得像死了多日的魚目,一轉不轉地盯了半天……他不知道的是,那“壽”字最下方,有一個小字,看起來似飄灑的彩帶,實際上是一個倒著的“終”字,因此整個作品的寓意就是“壽終”。他更不知道的是,窗花利用自己的盲剪絕技,把墻上的地圖分四部分在袖中完整地剪了下來。當天晚上,她就讓父親趁夜色將地圖窗花送給了游擊隊。
次日,小野一郎喜滋滋地召集人欣賞他的“壽”字,那些日本人紛紛贊不絕口的時候,有一個翻譯官看出門道來,他面有懼色、戰戰兢兢地說:“大佐,這下面好像還有一個字呢,您倒過來看。”
小野祖輩父輩頻繁進出中國,他自己癡迷漢字書法多年,也算半個中國通,倒過來一看,不由勃然大怒,拿出軍刀,“八嘎”一聲劈了“壽”字,帶上走狗們直奔窗花家。
可是窗花家已經人去屋空,小野把屋里屋外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百福圖”,遂放火點了房子。盡管鄉親們拼死相救,余糧家還是被燒成了一片廢墟。
第三天夜里,人們聽到魯家莊一帶槍炮聲響了一夜,游擊隊聯合八路軍,準確地炸毀了鬼子的彈藥庫、給養庫,端掉了日軍陸軍指揮部。小野一郎剖腹自殺,真真的“壽終”了。人們看到,昔日戒備森嚴的魔窟死尸遍地,到處都掛滿了白幡。跟平常的白幡不同的是,這些白幡都是剪紙,上面剪了字:“侵略者必亡!”“日本鬼子滾出中國去”……
從此以后,魯家莊再也沒有姓余的。后來有人傳言,余糧帶著窗花娘投奔了親戚家,窗花和糧店老板的兒子雙雙參加了八路軍,打鬼子去了。
解放后,縣博物館展出一幅珍貴的剪紙“百福圖”,讓所有愛好剪紙的行家嘆為觀止,捐贈人卻沒有留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