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佳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收藏成了越來越多人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方式。石頭收藏則是其中最為廣泛的一種。人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感受著美與力量,也不斷喚醒善于發現的眼睛和充滿想象力的心。虎丘街道來運社區的退休居民徐興君,正是這樣一位享受著石趣的民間收藏家。
走進姑蘇區虎丘街道來運社區內的一棟普通居民樓,古稀之年的徐興君面帶笑容地打開大門,歡迎著朋友們走進屬于他的石頭奇妙世界。
整潔的公寓里,擺放著各種惟妙惟肖的石頭。玄關左邊的架子上,有一個黑色的“肺”。這塊石頭是徐興君重要的收藏品之一,每年的世界無煙日,他都會拿出來展示一下,以此提醒人們注意健康。對面的木架上,有著各色各樣的石頭,可愛的“獼猴”,惟妙惟肖的“冬瓜”……
一旁的餐桌上,是徐興君擺出的石頭宴。這些色澤誘人的“美味佳肴”全是用大小、形狀、色澤都酷似各種食物的天然石頭“扮”成。水果拼盤、蒸餃、紅燒魚、包子,各色美食應有盡有。“紅燒肉”層次分明,一看便是上好的“五花肉”;“枇杷”圓潤可愛,惟妙惟肖;“青椒”帶著逼真的褶皺和綠意;“蝦餃”完全符合港式點心“皮要透明,餡兒要飽滿”的要求,引得人口水直流。甚至最近立夏蘇州人要吃的咸鴨蛋,徐興君的“石頭宴”上都有。臥室的柜子里,還擺放著石頭袖珍“小布鞋”等。
這是一個真正的石頭世界。
家里究竟有多少石頭藏品,徐興君說沒有細數過,但怎么也有一兩百件。這些都是他從1986年第一次接觸藏石開始,慢慢搭建起來的小世界。
徐興君是山東人,老家位于泰山腳下的泰安市。1986年,老屋翻建,正趕上修建立交橋,他意外看到了泰山石打地基的場景。工地上成堆的泰山石,其中有不少石面滿是奇紋。感到驚奇的他不由揀了一塊自己滿意的泰山畫面石。這方泰山石也成了他的第一方畫面石藏品。每每陳列欣賞摩挲之時,徐興君都百看不厭,心生歡喜,由此開啟了觀賞石收藏之路,并在以后的歲月中一發不可收拾。
幾十年來,他如癡如醉,一方面積極參加全國各地的石展,另一方面積累了自己的“渠道”,收藏了諸多畫面精彩,內蘊豐富的珍奇美石。

徐興君藏石,全憑自己喜歡,看的就是眼緣。“一般來說,沒有十分像,也要六分七分像以上。不過我基本上一眼過,就差不多知道它像什么了。”他說。此外,蘇州人喜歡靈璧石、昆石、英石、太湖石這四大名石,而他喜歡的比較雜,不管什么石頭,只要好看有趣,他就收集。
收藏有益身心健康,樂趣多多,既可以大飽眼福,也可以驚喜連連。這里有收獲之樂,得到心儀已久的藏品時,那種喜悅能讓人如癡如醉。這里有把玩之樂,安安靜靜把玩自己的藏品,可以走進屬于自己的寧靜悠遠世界,領略無盡的想象與陶醉,可以達到“外適內和,體寧心恬”的境界。其中更高的境界,是在賞玩中探尋藏品折射出的時代氣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徐興君的藏品海洋玉髓“大國重器”作為極具藝術性、文化性和現實性的賞石藝術珍品,受到了關注。
這是一次意外的發現。不間斷地收藏也不間斷地激發他的靈感,更是練就了成熟收藏者所必備的敏銳感。在某次“開石”的過程中,朋友發現了一個橫截面像毛筆的海洋玉髓。但徐興君卻靈感迸發,將它反過來,不就是發射的導彈嗎?他立刻將它收藏起來。

這塊石頭玉質感強,晶瑩通透,畫面神似我國東風導彈的發射畫面。首次精彩亮相北京潘家園之后,立刻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而且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題的第三屆“米芾杯”國石賞石藝術精品展上,被眾多專家毫無爭議地評為特等獎。“大國重器”展示了徐興君的眼光和想象力。仔細觀賞,會看到見茫茫的戈壁灘上,一排導彈噴著尾焰騰空而起,直插蒼穹,氣勢逼人。其中的細節尤為突出,導彈彈體形象生動,輪廓清晰,彈頭、彈身、彈尾非常真實,尾焰與彈體虛實對比,自然協調,極具動態感。畫面下方,又是一望無垠的戈壁,黃沙滾滾,寥廓蒼茫,展現了西北大漠火箭軍演靶場的地形地貌,讓人不由得贊嘆天工的神奇。2021年,徐興君還帶著“大國重器”參加全國賞石藝術國家級非遺專題展,獲得金獎。
獲獎,只是一種錦上添花。作家馮唐認為,人們收藏美好事物的沖動存在于骨血中。在人生的某一個時刻,人們會突然遇到一些令他們心醉神迷的事物,以至于它們在生命中變得不可或缺。徐興君的石頭,或許并非各個價值連城,但它們更多代表著一位姑蘇居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便是最好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