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羽暄 問:
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學習,是我現在的常態,猶如平靜的湖水。能讓這泓湖水泛起一絲漣漪的是在大家談論夢想的時刻,可是我自己卻沒有夢想,沒有目標,這讓我很沮喪,甚至覺得自己有些無知。“怎么連未來想做什么都不清楚呢?”我常常這樣自責。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嗎?我想請問老師,您高中的時候有夢想嗎?
林帝浣 答:
100多年前的5月,中國青年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展示出了巨大的青春力量。今天的青年,擁有更好的社會條件,也擁有更多追逐夢想的機會。看到你的疑惑,我也問自己:在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我有夢想嗎?
或許有吧。
中學的閑暇時候,我習慣坐在海邊,凝望碧海藍天,不停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也許這是夢想播種的時刻,但答案你們也許都想不到。“當漁民,或是跟著長輩們去大城市打工。”在那個年代里,參考身邊的人所從事的工作,模仿、追隨,也許是我能夠想到的關于“長大后想做些什么”的最遠的“夢想”。
陷入思考之時,我隨手在沙灘上畫火柴人,有打斗的,有跳舞的。突然有一天,我的腦海里蹦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以后能當畫家嗎?
夢想的種子也許就在那一刻萌芽了,但我沒有意識到。從那之后,我開始關注畫家們的作品,也為了買顏料省吃儉用,橫下心逼自己攻克弱項——英語,因為即使專職畫畫,也要做個國際化的畫家,萬一哪天要去巡游講學呢。
我告訴自己,每天堅持畫幾筆,每個學期進步一點點,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吃頓好吃的,回來畫幾筆;為了給畫寫題跋,練習書法;和同學們組織文學社團,為了背誦更多詩詞,邊背邊畫畫……
慢慢畫,功底有了;堅持畫,走上了聯合國的講臺,向世界介紹二十四節氣等中國傳統文化。疫情期間,我的畫被掛在醫院走廊里,很多人發來信息告訴我:“小林老師,你的畫治愈了我。”能讓更多人開心、快樂,也是我開心、快樂的事情。
當然,也有人問:“小林老師,你有沒有遇到過挫折,有沒有放棄過?”我的回答是,挫折、低谷都遇到過,我學的是醫學專業,但這并不妨礙我熱愛畫畫、熱愛文學啊。
不著急,慢慢來,先邁出第一步,讓自己好好走在人生旅程中。夢想就是那個可愛的陌生人,也許在某個街角,一轉彎,你就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