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榮寶 王菊
摘 要:為了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解決檢驗檢測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本文對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實踐提出了完善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
Abstract: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olve prominent problems in inspection and testing wor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based on practice.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technology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消費者擔心的是農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是否存在污染、農藥殘留、病蟲害等隱患,影響到身體健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可以從源頭上加強對農產品的監管,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保障食品安全。雖然全國各地都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也相繼建立了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但從當前現狀來看,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應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法,助力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現狀
近些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為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管理,提升檢驗檢測的能力,創新檢測技術與檢測方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1]。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資金投入不斷加大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監督管理工作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經過40多年的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系統已逐步完善,檢驗檢測技術也在這一大背景下得到快速發展。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很多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如部分菜農和經營戶為了延長蔬菜的貯存時間,使蔬菜葉子不易變黃,會在蔬菜上噴灑“五水硫酸銅”,這就是被消費者投訴的“染色蔬菜”,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農業農村部與其他相關部門共同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方面加大了資金投入,各地都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從事檢驗檢測工作的人員也越來越多,成為保障農產品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2]。
1.2 農產品監管能力不斷增強
隨著農產品安全監管的力度增強,我國的農產品質檢中心已超過2 200個,實現了對地市級全覆蓋、區縣級基本覆蓋,質檢中心工作總人數超過了2.3萬人。且加強了對農業質檢中心檢驗檢測人員的考核,對評審人員實行規范化管理,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體系。在2020年農業農村部提出了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要穩定在97%以上的工作任務,對農藥、獸藥殘留限量標準進一步進行修訂,全國“菜籃子”工程主要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模式已初步建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規模化生產的“菜籃子”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基本建成了質量安全追溯體系[3]。截至2020年,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省級追溯平臺28個,市縣級追溯平臺785個,且已有40多萬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成功完成注冊。2021年《關于進一步落實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查驗的通知》發布實施,對農批市場開辦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對入場食用農產品可溯源憑證、產品質量合格證進行查驗并留存,使農產品追溯機制更加完善。
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問題
雖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不斷完善,數據采集、整理、加工、分析等信息化處理技術逐步得到推廣與應用,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致使農產品檢驗檢測問題時有發生。
2.1 檢驗檢測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少部分農產品質檢機構意識不到時代發展變化給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帶來的影響,管理制度滯后于市場發展,無法根據市場新要求及時做出調整,工作方法未能及時迭代和優化,這就造成質檢機構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與市場環境脫節,實際工作中存在不規范的情況,管理制度難以起到指導作用。另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工作開展覆蓋范圍較小,檢驗檢測工作的運用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4]。
2.2 檢驗檢測設備配備不足
開展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是為了保證農產品食品安全,為農產品經營者、消費者、監督管理部門提供科學、準確的質量檢測數據,所需的試驗室檢測儀器和設備較多,如食品安全檢測儀、農藥殘留檢測儀、食用油檢測儀、食品添加劑檢測儀、獸藥殘留檢測儀和病害肉檢測儀等,先進的設備是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的關鍵。但有些質檢機構的檢測儀器相對落后,檢測儀器配置不足,尤其是一些新型儀器設備,如等離子體質譜儀、微波消解儀等,因此有些檢測項目無法完成,或者檢測結果差距較大,對農產品經營主體的安全生產行為起不到有效的指導作用,甚至還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5]。
2.3 專業技術型人才不足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起步較晚,質檢機構中具備檢驗檢測技術的專業型人才嚴重不足,部分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技術水平較低很難勝任一線工作。質檢機構在選拔和聘用檢驗檢測崗位人員時把關不嚴,比如聘用的是非本專業人員,上崗前也未經過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因此許多檢測人員既缺乏理論專業知識,也不具備實際操作經驗,工作中經常出現操作不規范的情況,這就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數據不準確,引發食品安全問題[6]。
2.4 質檢機構經費不足
經費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無法保障質檢機構工作人員的薪資福利,無法留住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型人才,無法建立高素質的質檢隊伍。經費不足會導致檢測儀器設備得不到及時更新,技術落后、老舊的儀器設備無法滿足新時期農產品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無法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最終檢測結果無法成為有力的執法和監管依據。經費不足也不能從事新項目的研究,先進技術得不到及時更新,檢測能力無法適應不斷擴展的農產品市場發展需求。
3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完善策略
農產品質量安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是農產品質檢機構的重要職責。
3.1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對部級檢測機構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對檢測機構的增設方式作出調整,按照農產品優勢生產區域結合農業發展需求合理設置部級農產品檢測機構。強化市縣級農產品質檢機構與檢驗檢測技術的適應性,根據市場發展需求對檢驗檢測技術做出適當調整,可以應對各種新型介質、復雜介質或特殊成分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的風險[7]。提升農產品質檢機構的檢驗檢測能力,積極引進新型生物分析技術、化學分析技術,優化檢驗檢測流程中冗余環節,提高農產品質檢機構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加快質檢機構向著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以更好地向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提供農產品檢驗檢測服務,推廣使用微型、智能、便攜檢測設備,使檢測技術人員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方便快速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
3.2 加大檢測儀器與設備的投入
為提高檢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農產品質檢機構應引進更加先進的檢測儀器與設備,相關部門也應在財政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根據不同農產品的不同檢測項目選擇適合的定性、定量分析檢測儀器,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檢測效率。檢驗檢測崗位人員也要積極學習新儀器、新設備的使用與操作,保證檢測結果精準。還要按照儀器、設備的使用規程做好日常維護與保養,確定能夠穩定運行。根據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規范儀器設備的運輸、存放、使用與維護標準。制定詳細的操作流程、維護方式,使用過程中對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做好記錄以備查驗。對于一些精密儀器、重要設備,應安排專業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人員專門負責,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儀器設備運行狀態良好[8]。如果使用過程中出現儀器設備過載、缺陷等情況,應立即報備有關部門,由專業人員排查故障原因并做出相應處理后再使用,以免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并非一成不變,在工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與優化,重要的是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能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專業支持。
3.3 加快全優型檢測人才隊伍建設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不斷迭代、優化發展,組建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人才隊伍十分重要。①農產品質檢機構應規范人才選拔和聘用相關標準,對選拔和聘用方法做出適當調整。以市場發展為導向,結合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技術與檢測設備應用要求制定人才選拔與聘用標準,確保檢驗檢測技術人員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要求。②要定期針對在崗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和技術培訓活動,學習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更多先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同時還要鼓勵檢驗檢測技術人員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③建立并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在某一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在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積極性。在單位內部開展優秀人才模范學習活動,創造“比、學、趕、超、傳、幫和帶”的良好氛圍,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整體水平[9]。
3.4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無法加大定量檢測,無法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也會影響質檢機構檢驗檢測能力的提升。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各級政府機構、財政部門應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充足,通過財政預算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農產品質量安全主管部門對本區域內質檢機構進行梳理,充分了解市場動態與發展要求,保證各項資金的使用落實到位[10]。農產品質檢機構的資金主要用于4個方面。①許多儀器設備長時間運行存在各種故障,檢測結果不準確,或者無法滿足新時期農產品檢測要求,需要進行更新換代。②更換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儀器設備,可減少檢測人員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概率,提高檢測結果準確度,提升工作效率。③推廣新型檢測技術。快速檢測技術以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的優勢在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得到快速推廣,如酶抑制率法和免疫學方法可用于農產品農藥殘留、獸藥殘留以及違禁物質的檢測。但隨著低毒、低殘留農藥的增多,以及農業生產中用藥手段的不斷變化,僅靠快速檢測技術很難發現藥物殘留,因此部分地區開展了膠體金免疫速檢技術的相關研究,這種技術的針對性更強、靈敏度更高。④用于改善實驗室的工作環境,加強實驗室污染防護,可以按照實驗性質對實驗室進行功能分區,按照標準要求配置通風和空調系統,保證實驗室內空氣清潔。
4 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著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可以消除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保障農產品市場穩定、有序發展。相關技術人員應提高自身技術水平與職業素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流程進行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環節,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對實現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快速、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趙婷婷,孫新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與方法探討:以江蘇省泰州市為例[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2(5):89-92.
[2]閆金婷,栗婷,黃東亞,等.淺析基層農產品檢測人員技能培訓[J].南方農機,2022,53(18):82-84.
[3]馮巖,祝金.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現狀及發展趨勢[J].南方農業,2018,12(9):85-86.
[4]楊丁亥.論農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義務承擔:兼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關條款[J].標準科學,2022(9):37-41.
[5]謝勝芳.氣質聯用和液質聯用在農殘檢測中的應用[J].化工設計通訊,2018,44(11):153.
[6]張小允,許世衛.新發展階段提升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22(9):155-162.
[7]王曉翠.關于做好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農家科技,2020(4):50.
[8]王鑫,馮驍驕,樊志鵬.鄉村振興戰略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探討[J].農產品加工,2022(16):93-95.
[9]陳志民.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的樣品質量控制[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5):67-68.
[10]高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性[J].農業科學,2021,3(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