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孩子都是幼苗,需要小心呵護、悉心引導、正確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健康快樂地長大。每個孩子都是在“大手牽小手”的過程中,邁出人生一個又一個腳印,父母的引導與支持對他們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與重要的影響,有些人用幸福的童年來治愈一生的傷痕,有些人用一生的努力來治愈不幸的童年,如何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讓孩子眼里有陽光、心里有希望、步伐有力量,是每一位家長都應思考的問題。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面對小生命的降臨與成長,難免會有束手無措的時候。父母們總有很多擔心或顧慮,擔心自己錯誤的教育方法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讓孩子的心頭籠上陰霾。基于此,身為父母應重視學習科學的家教知識,豐富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對于家庭教育的學習應當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幼兒正處于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關鍵時期,這也是培養孩子心理健康、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的重要階段,父母不應在這個階段一味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要把目光放得長遠,致力于運用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策略,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首先,家庭是幼兒學習的第一場所,家庭教育是幼兒社會化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父母應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習慣就像一位好朋友,能陪伴孩子的一生,幫助孩子規范自我的言行舉止,走在正確的成長道路上。許多教育學家都曾說過:人的初始化條件能夠決定他的一生,而幼兒的初始化條件如何,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教育理念。禮貌用語、良好的生活習慣、交際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強烈的道德感與規則意識能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也能為孩子今后的生活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想要讓孩子擁有這些良好的品質與技能,父母應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通過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與引導,讓孩子在愛的教育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搭上快樂的成長直通車。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6歲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受到了好的教育,在今后的生活中便會“順勢而為”。反之,如果這個階段的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而養成了壞習慣,在今后的成長路上便很難糾正。教育從來不是片面的“口頭說教”,而是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更是孩子的偶像,理應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行動的力量。幼兒階段的家庭教育知識不僅包含“我們應當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涵蓋了“我們應當在孩子面前怎么做”的內容。家庭教育知識不僅幫助家長掌握了科學的育兒方法,還引導家長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重視他們的未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好的避風港,家長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孩子適應社會、健康成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上,身為父母的我們可能都會走彎路、犯錯誤,但是通過學習家庭教育,我們可以盡量減少錯誤的發生。學習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引導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也在于幫助我們自己做“最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