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YUAN

墊肩——在時裝史上與女權運動被緊密連接起來的一個象征性元素,但在最近幾季的時裝舞臺上,它的形態和隱喻似乎在悄然發生變化。
墊肩造型曾在過去的時裝舞臺上風靡一時,它象征著“權力”“力量”以及一種鋒利的時髦感。通常提到墊肩,我們就會想到又大又方的墊肩造型。而在2022秋冬季,墊肩的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設計師Rick Owens、Demna Gvasalia和Rei Kawakubo都將之演化成了高聳的圓錐體形態。如果說Viktor&Rolf設計二人組給出了墊肩最夸張的雙曲線設計,賦予普通的職場套裝一種哥特式的幻想與超現實基調,那么Marc Jacobs則是將高聳的墊肩變得更柔軟圓潤—2022秋冬秀場上,Bella Hadid頂著一頭“阿凡達發型”、踩著“恨天高”、身著有著極度夸張的肩部比例尺寸的亮面黑色長裙出現。
類似的“巨大肩膀” 還出現在了其他時裝品牌上:Giambattista Valli的2022秋冬高級定制時裝秀上,高聳的肩膀是以如天使般輕盈的白紗與棉布出現的;而Balenciaga的2022秋冬高級定制系列,則是用緊身乳膠勾勒出如氣球般鼓起的肩線;由Olivier Rousteing操刀的本季Gaultier高級定制則用高肩膀為女性塑造出如“角斗士”般的光環。Moschino的2022秋冬高級定制廣告大片找來攝影大師Steven Meisel,整個拍攝通過影子特效突出了如金字塔般的尖形肩膀輪廓,帶來好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好萊塢恐怖電影氛圍。這也許呼應了當下世界的混亂以及后疫情時期的一種悲傷氛圍,同時也是對抗現實的一種幽默的武器。

追溯過去,墊肩最初是1877年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名學生為橄欖球比賽發明的。1930年代,墊肩首次出現在了女性時裝上。而二戰爆發后,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工作,時裝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想要為那時的女性從著裝上增加體積感,來模仿男性的寬肩,她通過墊肩為女性增加“權力感”:“現實越艱難,時裝就要越極致”。由此,“被放大的肩膀”成為女性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上的重要標志。隨后,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為女性穿上“吸煙裝(Le Smoking)”;1980年代,“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出現,引領女性權力著裝的風潮,寬肩西裝套裝正式成為女性權力著裝的同義詞。
而40年后的今天,我們再看時裝設計中被放大的肩部,隨著高度的增加,它對“權力”的渴望似乎降低了幾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對自我的關注。Rick Owens的金字塔狀肩膀似乎是身體自然長出的一部分,如同某種昆蟲或是外星生物,回應當下關于未來主義以及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思考。Viktor&Rolf則將高高長出的肩部以柔軟的形態寬大地鋪在女性肩膀兩側,設計師Rolf Snoeren說這個系列是關于“男子氣概不適用”的衍生,時裝秀的最后,設計師二人組上臺將模特身上有著巨大肩膀廓形的外套脫去,然后給她穿上了一件性感的睡衣。整個過程似乎是一個隱喻—巨人放棄了赫拉克勒斯式的掙扎,進入自己渴望已久的夢境。
這些帶著未來主義或是懷舊情感的肩膀設計,已經不再“叫囂”著要為女性爭取更多的權利,而是帶著一種內觀的態度提問:當女性獲得經濟獨立、取得領導地位之后,她們還渴望什么?超現實的肩膀設計背后,是女性在面對當下政治、經濟等各種紛雜時,短暫地抽離出來片刻,回歸女性氣質本身,擁抱想象力,哪怕是最陰暗、最恐怖的想象。
兼實用與時髦于一體的“戰術靴”成為當季時髦人的新寵。綁帶、金屬扣,還有厚底,越多刷存在感的細節越好,腳上有分量了,才有底氣對抗寒冬。


TOTEME創始人ElinKling與Karl Lindman,兩人于2014年成立該品牌。TOTEME自女性生活中汲取靈感,創作出符合當代需求的穿衣方式。

在變著花樣刺激消費的大型奢侈品集團和產生過量環境負擔的快時尚潮流面前,有一批主張極簡主義和慢時尚的品牌滿足了那些希望高效管理衣櫥、同時注重可持續性、反對消費主義的消費者。來自北歐斯德哥爾摩的TOTEME即是這類品牌中的佼佼者。它秉持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簡約舒適風格,同時又帶著經過深思熟慮的面料、廓形選擇以及透著分寸感的創作理念。創始人Elin Kling與KarlLindman于2014年創立該品牌時,便將“創作出符合當代女性需求的衣櫥與穿衣方式”作為品牌理念。帶著鮮明的觀點,TOTEME的設計圍繞經典款式與精簡選擇而不斷演化,縮減不必要的選擇,保持衣櫥的精簡—一種極簡與慎重的觀念。每個系列都來自于過往的延伸,使衣櫥更加完整,而不是將其推倒重來。在加入新設計前,TOTEME總是會重新審視過往的系列,找到可以在搭配上進行延伸的方式:新的款式如何融入原來的衣櫥?
Kling以干練、精致、優雅的個人風格獨樹一幟,但她也切身體會到一些缺失與遺憾:“我希望創立一個從當代女性的衣櫥出發的品牌,她需要很多經典實穿的單品,同時擁有別致細節與獨特廓形。這樣的衣櫥是有不斷演化精進的能力的。”Kling的伴侶Karl Lindman作為品牌的聯合創始人,也對品牌抱有相同的愿景:“我們的使命是為女性提供日常又超越潮流的衣櫥選擇,通過增加品類、開設新店鋪,我們希望與更多女性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如今,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TOTEME正努力打造屬于自己的在地社群文化,從女性真實的生活及需求出發,詮釋一種舒適自在、不必追趕潮流的“時髦”。
積極、時髦、有智慧、有魄力。
我們認為一個經過精心策劃的衣櫥是非常貼近生活日常的,從不同的造型與場合出發,TOTEME的關注點由此至終圍繞著穿衣者。這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她的需求是什么,怎樣的造型適合她的生活,她的服裝應該要能扮演某種角色。她的需求在持續改變,因此TOTEME的衣櫥也在持續不斷地更新:每件單品都藏有一些線索,隨著時間推移,統一的風格中也能演變出不一樣的驚喜。
經過深思熟慮的一種精簡。我們青睞高品質的面料以及超越潮流的設計。還有我們瑞典人對于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與熱愛,所以我們認為建立一個有可持續性的衣櫥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全球各地的店鋪都是根據當地特色去做設計的,他們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與表達方式,來與當地的TOTEME女性產生更多聯結與共鳴。這就是一個最佳例證。
誰都知道Loewe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癡迷手工藝。2023早春,他以來自中國明清兩代間的傳統單色釉陶瓷美學為靈感設計系列。Anderson說:“我在一次中國的旅途中,初次見到單色釉即折服于它的無窮魅力。中國的單色釉從古至今對世界各地的陶瓷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為今天眾多陶藝家奠定了色彩的堅實基礎。”于是他把這些不加提煉的原生態礦石的色彩運用于Loewe2023早春系列甄選包袋作品中,以現代視角詮釋單色釉的至雅之美。


關于“中國結”,每個中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記憶。出生于美國洛杉磯、成長于中國香港、現定居美國紐約的設計師Sarah Law也是,她的母親來自美國且極具藝術氣息,父親則是一位來自中國白手起家的生意人,“我時常懷念成長時期的點點滴滴,比如和母親一起學習如何制作中國結,在春節和元宵節時,贈送給我的奶奶,傳達對她的節日祝愿。”Law說。她于2016年創立了配飾品牌Kara,“Kara”一詞來源于日語中的“Karaoke”:Kara是漢字“空”之訓讀,OK是英文的管弦樂“Orchestra”。Sarah Law認為“Karaoke”代表了一個人們可以自由表達個性與創意的空間。新季,Law汲取兒時關于“中國結”的記憶篇章,以此綴飾煥新融于Kara標志性的腋下包、手提包及相機包。同時邀請90后視覺藝術家江宥儀(John Yuyi)進行視覺創作。江宥儀以1990年代香港流行音樂和發型師Luisa Popovic為時尚雜志設計的巨大中國結造型為靈感,將Law對“中國結”的闡釋融入生活,創作了一組別開生面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