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重要論述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被提到。站在新時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牢記使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要聚焦“優質”和“公平”,在教育的新征程上有所作為。
從唐口一號路小學到河東區實驗小學;從當年支教辦學、立足改革謀求發展到如今的兩個校區并駕齊驅,辦學品位不斷提升;從當初享譽津門且被稱之為“數學小王國”的數學特色校,到如今涵蓋全學科特色的育人大講堂;從當初的學生活動單一到如今合唱團、啦啦操、古箏、手風琴、田徑、皮影、書法、科技等幾十種學生社團百花齊放;從當初教師手持教案上課,到如今白板課、微課的信息化教學;從當初的艱苦創業到現在早已斬獲“3A學校”“示范學校”“特色學校”“先進學校”等無數榮譽獎牌……建校62年來,河東區實驗小學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凝聚一流教育理念,完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持續引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努力創建集實驗性、示范性、國際化、信息化和現代化于一體的全國一流名校。
如今,教育已經走入新時代,圍繞河東區“一二四四”教育格局,新時期學校管理工作要在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上,提出新觀點,拿出新招法。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近年來,河東區實驗小學不斷構建發展大格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學校引路人,校長更要思考教育新理念,引領教改新征程,發展教育新未來。學校發展應秉承傳統,改革創新,走精細化管理與內涵發展之路,探索學校教育“四有四立”發展目標,使學校站在新的起點,孕育新的教育,成就新的未來。
一、學校要有靈魂——文化立校,成就品質校園
實驗小學的發展離不開多年來凝結的學校精神,即風、雅、頌、人、和、通。風,傳播也;雅,文質也;頌,揚名也;人,物主也;和,諧美也;通,暢達也。
學校精神這六個字及其引申的含義皆出自古文,對師生,尤其是對學生來講,晦澀難懂。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傳承。于是,我們給學校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氣息,將其解釋為“立德樹人、風清氣正;修養內心、溫文爾雅;成績彰顯、播名展業;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美美與共、和合至高;實驗功能、共享共生”。
這六字精神貫穿于學校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的每時每刻。我們不斷以此激勵大家,規范師生言行舉止,提升其精神境界,將六字精神確定為成長目標的一把尺子。當前,學校六字精神也已成為教師專業生活的寫照:風清氣正,師德高尚;培根固元,內心豐盈;梯隊建設,人才成鏈;和合至高,團隊成長;三大方略,推而行之;成績彰顯,播名展業。表現在學生層面,業已形成:意氣風發,文明守禮,自主自律,各美其美,全面發展,人人成材。
學校精神,是學校文化的靈魂。文化立校,精神為根,向著共同的價值取向而努力奮斗,必然能夠成就品質校園。
二、學校要有格局——管理立校,成就文明校園
新時代,激發團隊及團隊中每個成員發揮最大潛力,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有管無理”管住了人身,管不住人心,效率低,效果差。“有管有理”管住了人身,也管住了人心,投入大,成本高。“無管有理”各種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管理成本最低,這也是學校管理者不斷追求的管理目標和境界。
實現“無管有理”,一靠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靠管理,成就學校,敢于擔當。三靠教師,積極主動,自主管理。學校規模越大、歷史越長、前景越好,教師個人發展規劃就距學校的管理目標越近,其工作積極性就越高,主人翁意識就越強,自我管理水平就越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和社會信譽也就越好。好的信譽反過來又能增強教師對學校的信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從“日清周結月評”到“網格式精細化管理”,涵蓋了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是教師自主管理的主要方式。多年來,這種管理方式得以堅持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這得益于學校倡導的管理文化,即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促成了學校追求“無管有理”的最高境界。
三、學校要有發展——創新立校,成就活力校園
素質拓展活動,是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創新舉措。推進速度,提高成效,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是學校將社團活動不斷總結改進、發展創新的做法。其動力是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在2008年“三院一中心”社團活動基礎上,2015年,學校以堅定“多彩六年,惠澤一生”的社團發展理念,正式設立素質拓展課程。2018年,為傳承和弘揚學校龍文化精髓,立名“多彩祥云龍社團”,一直延用至今。
除引進“好玩數學”“英語泡泡劇”“經典國學閱讀”等趣味體驗課程外,學校聯合“愛藝鴻K12”國際藝術機構,開設了傳承皮影這一文化瑰寶的美術課程;聯合“布凡創客”開設了未來科學家課程;聯合“卉木社”開設了“紙編”“扎染”“泥塑”等非遺課程。每個孩子都能受益于素拓課程,愉快地學,盡興地玩,拓展的是素質,享受的是教育。
“素拓課程”以“寓教于樂、培養興趣,彰顯個性、激發潛能”為宗旨,切實起到了豐富學生特長的積極作用,以其獨具魅力的素質拓展活動,成為實驗小學獨特的活動品牌。天使合唱團連續多年獲得天津市文藝展演合唱一等獎、全國金獎,古詩文誦讀、舞蹈社團也在市、區文藝展演中斬獲佳績,田徑、小型多樣運動在市、區比賽中拔得頭籌,DI社團獲天津市小學組一等獎,科技社團被評為市科技創新比賽最佳組織單位,書法、美術社團在市專項文藝比賽中收獲頗豐……
四、學校要有傳承——品牌立校,成就特色校園
2008年9月,河東區實驗小學從學校的“教改實驗室”出發,正式啟動學校“教改大課堂”。十余年間,為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改革課題“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自主學習課堂”的實踐研究,學校與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和天津市名校攜手開展“教改大課堂”教學課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共同研究并促成成果轉化。活動中,教師們獲益匪淺。這里不僅是課程改革的加油站,更見證了十余年來,全國課堂教學改革的歷程。在這里,師生不斷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不斷提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河東區實驗小學跨步走在教改大路上。
進入新時代,發展新理念,歷經十年的“教改大課堂”已然形成學校教育的里程碑。要保持品牌不丟,特色不變,需要順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實現轉型和跨越,更好地契合“教育是為了實現人的發展”這一主題。
學校于2018年暑假申請了“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研究模塊之一——教師的職業幸福。2018年秋,將“天津市河東區實驗小學·教改大課堂”升級轉型為“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天津市河東區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育人大講堂”,創設成就教師成熟、引領學生成長的研究平臺,讓更多教師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力爭通過學校“育人大講堂”的平臺,為中國培養出更多“四有”好教師。
“育人大講堂”不只局限于教學課展示,更會關注師生的“雙主體”發展,旨在助力教師錘煉師能,專業發展,提升職業幸福感;助力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做人,幸福成長。2022年5月,以“名師引領促發展,創新實踐樹品牌”為主題的河東區實驗教育集團、第三學區深化“育人大講堂”品牌建設“全國名師走進河東”活動,以河東區實驗小學為主會場,正式啟動。“知行合一”的語文專場,圍繞新課標展開探討的數學專場,聚焦系統化和專業化的英語專場以及立足“雙減”背景,對作業設計展開深度解析的專題講座在云端吸引了上千名教師在線學習并討論。學校的“精品課”和“點評課”正在為河東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不斷賦能。傳承是學校教育的必要元素,創新是轉變局面的必經之路。“育人大講堂”將成為傳承學校教育特色,創新學校教育發展的一座重要豐碑。
學校教育“四有四立”發展目標的提出,也是新時期學校發展的再思考,引領學校朝著既定目標快速前進。造福人民,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思考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