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景
摘 要: 對山西省杏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了杏樹流膠病、杏疔病、杏瘡痂病、杏樹蚜蟲、桑白蚧、杏球堅蚧的發病癥狀、為害特征及發生規律,并從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3個方面提出了綜合防治對策,以期為山西省杏主要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杏;病蟲害;防治對策
文章編號:2096-8108(2023)03-0073-02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Apricot in Shanxi Province
LONG ?Xiaojing
(Shanxi Agricultural Valley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Jinzhong 030800, China)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apricot in Shanxi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symptom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majo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aprico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Shanxi Province.
Keywords: aprico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 prevention measure
杏是一種經濟價值高、具觀賞性、抗干旱耐瘠薄的經濟林樹種。山西省是杏的重要栽培地區之一,杏是山西省第五大果樹。據山西省果業工作總站統計,2019年杏樹栽植面積2.99萬hm 2,產量20.12萬t, 產值6.04億元。2021—2022年杏總產值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倒春寒和病蟲害未及時防治。經調查發現,山西省杏樹主要病害有杏流膠病、杏疔病和杏瘡痂病等;常見蟲害有桃蚜、桑白蚧和杏球堅蚧等。這些病蟲害常混合發生,須進行綜合防治,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1 杏樹主要病害
1.1 杏樹流膠病
該病主要發生在枝或主干上,以樹杈處易發病。
1)發病癥狀:枝干發病后,以皮孔為中心,流出淡黃色透明的樹膠,后逐漸變成褐色。發病嚴重時,葉變黃變小,枝干枯壞死,樹勢衰退。
2)發病規律:一是枝干侵染性流膠,由真菌所侵染,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當年不流膠,一年有2次高峰期,5月—6月1次,8月—9月1次。二是生理性流膠,如枝條發生凍害、日灼、蟲傷和機械傷等因素均會引起傷口流膠,雨季或長期干旱流膠明顯加重 ?[1] 。
1.2 杏疔病
又稱紅腫病,該病主要危害嫩梢、葉片、花和 果實 。
1)發病癥狀:嫩梢發病后,生長緩慢,會蔓延至植株葉片。葉片發病前期,葉片顏色變為黃褐色,布滿褐色小斑點,厚度明顯增加;受害后期,變為黑褐色,葉面散生小黑點,逐漸干枯。花發病后開花受限;果實發病后停長,果面出現淺黃色病斑,直至 干縮 ??[2-3] 。
2)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芽內越冬。第2年春天新梢長到15 cm左右時,杏疔病癥狀明顯;之后發病率低。一般5月—8月發病。
1.3 杏瘡痂病
該病主要危害果實、嫩梢和葉片。
1)發病癥狀:果實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暗綠色小病斑后逐漸變為褐色小病斑;果實快成熟時,病斑上出現黑色霉點,嚴重時果面形成龜裂。嫩梢發病后枯萎,直至整樹死亡;枝梢發病初期出現黃褐色病斑后漸變為黑褐色病斑;葉片受害后,導致早期 落葉 ??[4] 。
2)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枝內越冬,第2年春天借風、雨傳播。5月為發病初期,6月—8月(雨季)為發病盛期。杏瘡痂病潛伏期長,初侵染時對樹體危害最大。
2 杏樹主要蟲害
2.1 杏樹蚜蟲
主要是桃粉蚜,屬同翅目、蚜蟲科。
1)為害特征:群集為害,以成蟲、若蚜刺吸葉片、新梢和芽的汁液,受害處產生白粉狀物質。葉片被害后向背面卷曲,導致葉片早落、新梢停長,影響樹體發育。花受害后開花受阻 ?[5] 。
2)發生規律:一年發生20余代,以卵在枝條芽腋或裂縫等處越冬。春季萌芽時,卵開始孵化;無翅胎生雌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繁殖最盛;5月下旬后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飛到蔬菜或雜草上為害;10月上中旬有翅蚜返回枝條上為害,產生兩性蚜,雌雄蚜交尾產卵越冬。
2.2 桑白蚧
又稱桑盾蚧、桃蚧殼蟲。屬同翅目、盾蚧科。
1)為害特征:群集為害,以雌成蟲、若蟲刺吸枝干汁液。卵孵化時,發病嚴重的枝干上若蟲蟲口密度大,灰白色的介殼密集重疊,導致枝條表面凹凸不平,形成枯枝,樹勢衰退,甚至全株死亡。由于蟲體微小、生活隱蔽,初期不易被發現 ?[6] 。
2)發生規律:一年發生2代,以第2代雌成蟲在寄主枝條上越冬。5月份越冬雌成蟲產卵于介殼內,6月份雌蟲孵化出第1代若蟲,7月份2齡若蟲變為第1代成蟲并開始產卵,8月份第1代雌成蟲孵化出第2代若蟲,9月—10月份若蟲蛻皮后變為第2代成蟲,交尾后受精雌成蟲在枝干上越冬。
2.3 杏球堅蚧
又稱杏虱子朝鮮球堅蚧。屬于同翅目,蚧科。
1)為害特征:以若蟲蛀入2~3年生枝干皮層危害枝條,或以螺旋形串圈為害枝條,受害枝條枯梢,病枝不能安全越冬。幼樹受害嚴重時,可能造成全株死亡。
2)發生規律:一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在枝干上越冬。3月下中旬至4月中下旬越冬若蟲開始活動。4月下旬至5月下旬,雌成蟲蟲體膨大。5月上旬至下旬,雄成蟲開始羽化,羽化后立即和雌成蟲交尾。雌成蟲在介殼內產卵孵化成若蟲,孵化盛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蟲爬出介殼為害幼嫩枝條。9月下旬,若蟲形成介殼在殼內越冬。
3 綜合防治對策
3.1 農業防治
1)阻斷病源。選擇無病蟲的苗木栽植。冬季休眠期剪除病枝、病葉、病果等,集中燒毀;生長季,一旦發現病枝,及時剪除。
2)重視田間管理。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合理修剪,減少枝干傷口。
3.2 物理防治
秋季蚜蟲飛遷時,利用黃板誘殺蚜蟲;利用桑白蚧群集性用麻布抹殺樹上的桑白蚧;利用害蟲的趨向性進行誘殺害蟲。
3.3 生物防治
利用性誘劑預測與防治害蟲。利用蚜蟲天敵瓢蟲、寄生蜂、草嶺、食蚜蠅等捕殺蚜蟲;利用天敵桑蚧蚜小蜂、瓢蟲防治桑白蚧;利用天敵黑緣紅瓢蟲防治杏球堅蚧。注意保護天敵,盡量不噴或少噴廣譜性殺蟲劑。
3.4 化學防治
冬季休眠期進行枝干涂白;早春萌芽前全園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預防。在生長期噴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可防治杏樹流膠病和杏疔病;噴14.5% 多效靈水溶性粉劑1 000~ 1 200 倍液防治杏瘡痂病。萌動后至落花后噴布10% 的撲虱蚜可濕性粉劑3 000~5 000倍液或10% 吡蟲琳1 000~1 500倍液或3% 啶蟲脒乳油 1 500 ~2 000倍液防治桃粉蚜;用速蚧克1 000~ 1 500 倍液防治桑白蚧和杏球堅蚧 ?[7] 。
中文致謝
參考文獻
[1] ?蔣 偉新,朱偉龍.園林經濟樹種杏病蟲害的無公害綜合治理[J].中國林副特產,2009(5):45-47.
[2] ?樊 德青.太行山林區仁用杏病蟲害防治技術[J].山西林業,2020(6):44-45.
[3] ?陳 月德,畢武臣.山杏病蟲害的防治技術[J].防護林科技,2004(3):73-74.
[4] ?周 永,湯永,張瓊.樹上干杏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8(23):149-151.
[5] ?于 生龍.冀北山杏病蟲害發生種類與防治技術[J].河北果樹,2022(3):42-43.
[6] ?王 德志.朝陽凌源地區兩杏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J].現代農業,2020(9):24-25.
[7] ?楊 曉華,戴桂林,聶國偉,等.晚紅杏及其豐產栽培技術[J].山西果樹,2013(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