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這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作為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推進農村道路交通治理現代化是題中必有之義,也是必須答好的重要考題。
農村道路交通治理,應當置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局中思考和把握。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廣大農村群眾收入持續增長,帶動農村地區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也催生出農村交通出行的新特征新趨勢。例如,農業生產結構多元轉變,電商蓬勃發展帶動農產品銷售走旺,“快遞進村”不斷向農村消費市場拓展,鄉村旅游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加速復蘇回升等諸多因素,讓農村交通流量不斷攀升且時空分布更加復雜。與此同時,農村地區機動車安全性能良莠不齊,汽車、農機車輛混行,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等穿村入戶,農村道路交通設施建設相對不足,農村群眾交通文明素養相對不高。這些新老問題和矛盾疊加交織,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一系列新挑戰,需要創新應對、探索有效解決途徑。
要更好地推動法治與德治融通并舉。道路交通治理本質上是依法而治,做好路權的科學分配和保障通行秩序順暢。當前,在持續完善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為龍頭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體系基礎上,必須以更大力度強化執法,既突出對客貨運企業等的源頭監管,也突出對酒駕、超載等農村多發易發違法行為的路面執法,以法之必行的廣泛認知促進廣大農村交通參與者的文明習慣塑造和文明素質涵養。同時,高度重視道德作為“內心的法律”的力量,根據農村出行特點和地域特色,因地因時制宜加大宣傳引導,進行文明交通的浸潤式教育,發揮守法文明榜樣的引領作用和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將法律剛性與道德柔性有機結合,讓安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風尚。
要更好地推動共治與自治相得益彰。農村道路交通涉及面廣,一個部門、某個地區單打獨斗是不可能奏效的。要持續深化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共治格局,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一體化研究部署推進。全面細化責任體系,強化屬地管理責任、相關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著力推進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深入開展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促進農村客運發展和保障農村校車安全運營。同時要看到,我國自古而今的鄉村治理中蘊藏著深厚智慧和強大動能。要重視將文明交通理念納入新時代村風民俗、村規民約,重視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組織力和鄉賢、親鄰的感召力,促進“兩站兩員”、網格員、路長等機制持續落地,讓更多農村居民成為交通宣傳、聯防巡邏、義務勸導隊伍的一份子,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密切協同配合,在不斷增強積極性、參與感的過程中當好主角。
要更好地以智治促進善治長治。當前的社會治理創新更加強調以數據為驅動的“智慧治理”。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抓住契機,將農村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設放在新一輪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大盤子里整體謀劃,加大科技信息化投入,針對農村道路線長面廣的特點,促進信息科技與執法力量的更深度融合;打通城鄉之間、部門之間、地域之間的數據壁壘,促進“雪亮工程”“天網工程”以及其他農村交通管理系統的整合集成,加快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應用,通過交通大數據的廣泛匯集和深度挖掘,提高感知、研判、部署和處置能力,使農村道路交通治理向著智能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指示。使命在肩,時不我待。要著眼廣大農村群眾對高質量生活、高水平安全的期待,創新應對農村道路交通發展趨勢和挑戰,堅持源頭治理與系統治理相結合,不斷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