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遠


西方世界里流傳著所羅門王的傳說:這位充滿智慧的猶太君主得到了上帝的垂青,被賜予了無盡的榮耀、財富與美德。在上帝的恩賜中,有一枚樸素的指環,它看似不起眼,卻有著神奇的魔力:只要戴上它,無論是飛禽、走獸、魚蝦還是蚊蟲,所羅門王都可以與它們自由地交談,從動物的視角窺探世界的奧秘。
所羅門王故去后,這枚指環也不知所終,無人知道它的下落。直到數千年后,一本名為《所羅門王的指環》的著作橫空出世,人們才得以跨越千年時光,通過文字感受指環的魔力;而它的作者,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勞倫茲,或許就擁有這樣一枚能與動物對話的指環。
為什么研究動物?因為熱愛
20世紀初的維也納巨匠迭出,康拉德就出生在這精英會聚的時代。他的父親是維也納大學醫學教授,也是享譽世界的整形外科醫生。出于子承父業的考慮,他在大學時選擇攻讀醫學,并在25歲那年成為助理教授。如果康拉德沿著這條人生道路走下去的話,他將極有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
是什么改變了康拉德的人生軌跡?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他9歲那年隨家人下鄉避暑的某個時刻。在那里,他第一次邂逅到多種多樣的、只在書本上見過的動物,享受著與它們肆意玩耍的歡樂時光。雖然學了醫,可康拉德心心念念的,始終是兒時那些伴他左右的可愛生靈。比起研究人體的骨骼、皮膚等器官,康拉德更喜歡鳥類蓬松的羽毛與昆蟲精巧的節肢。就這樣,在30歲那年,康拉德放棄了令人艷羨的薪酬與社會地位,開始從事動物學研究。
康拉德有著自己的研究方式,那就是“散養”。他在鄉下買了一幢帶田地的房子,養了他感興趣的動物——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加起來有數百只之多,堪稱一個微縮版的“動物世界”;康拉德還允許動物們自由活動,甚至縱容攻擊性較強的鸚鵡、猿猴與渡鴉互相爭斗……
康拉德為何要這樣做?這與他的研究理念息息相關。學醫的康拉德曾參與過大量特定情境下的動物研究,他對此深惡痛絕。他認為,在非自然的實驗條件下得到的研究結果是不具備普遍性的。他認為,要想了解動物,就要到動物生活的世界去直接觀察研究它們,要讓動物在自然環境中充分地釋放天性。
偉大的發現,
從當“鵝媽媽”開始
有一次,康拉德家里的燕鵝產下了一批蛋,為了確保這批蛋能順利孵出,康拉德很是上心,時不時就來院子里轉轉,看看母燕鵝有沒有盡心盡力地孵育它們。在康拉德的熱心監督下,有一只蛋的破殼日比預想的提早了一天,當這只小燕鵝破殼而出的時候,母燕鵝正在外面覓食,它第一眼見到的,正是旁邊的康拉德。欣喜不已的康拉德為這只小燕鵝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瑪蒂娜,并為它稱了體重,記錄在數據表中。當時他還不知道,這只體重只有區區10克的小生命,將成為他科學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康拉德對親自“接生”的瑪蒂娜尤為關注,很快,他就發覺到異樣。與其他剛出生的小燕鵝不同,瑪蒂娜和燕鵝群沒有任何親密的交流行為,甚至表現出明顯的排斥與敵意;對康拉德,它卻有著極深的依賴性,不僅外出時只跟著康拉德走,一旦康拉德在它的視線里消失,它還會表露出明顯的恐懼情緒,發出歇斯底里的喊叫聲,直到康拉德回來為止——顯然,它把康拉德當成媽媽了。
對于自己喜當“媽”的情況,康拉德既好奇又無奈。為了履行自己“鵝母”的職責,康拉德如同一只真正的燕鵝,陪瑪蒂娜度過了它的童年。他趴在草地上,像燕鵝一樣邁步與奔跑,教給瑪蒂娜一些基本的生存方法;他把燕鵝常吃的食物偷偷撒在田地里,自己裝作覓食的模樣,引導瑪蒂娜完成尋找、捕獲食物的過程;到了晚上,他還要在床頭為瑪蒂娜空出位置,一邊輕撫它的羽毛,一邊模仿燕鵝的叫聲,確保它能夠安然入睡……
撫養瑪蒂娜的經歷對他的學術研究頗有啟發。在整理這段體驗的過程中,康拉德發現了雛鴨印記現象,并借此大膽地提出了著名的動物行為理論——印記理論。
所謂印記理論,是指某些動物在初生嬰幼期間為應對外界環境所表現的一種原始而快速的學習方式,如雛鴨對周遭生物的跟隨、嬰幼兒對眼前動作的模仿等,這也使得新生命更容易對跟隨、模仿對象產生依賴,形成親密關系。但這種行為并不長久,只在動物生命早期出現,在發育過程中,神經系統會自行摒棄這一學習方式,依賴性與親密關系也將通過其他方式得到建立與延續。印記理論最終成為康拉德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學術成果。
康拉德于1989年初春逝世。除了大量極具價值的學術著作,他還留下了4部膾炙人口的通俗科學作品——《所羅門王的指環》《狗的家世》《攻擊的秘密》及遺作《雁語者》。在《所羅門王的指環》中,他俏皮地調侃道:“所羅門王可能是極聰明,也可能極笨……需要用到魔戒才能和動物交談,未免太遜色了一點……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借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述說至美至真的故事?!?/p>
康拉德從未擁有過所羅門王的指環,也從未渴求過所羅門王的指環——他的能力并非來自神靈的贈予,他的目的并非實現萬物的臣服,他窮盡一生的愛、真誠與溫情,只為觸摸那些鮮活而又靈動的生命,發自內心地欣賞造物之美而已。
(摘自《科學畫報》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