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
既然這期的特策主題是“未來在即:進入AI創造的‘身臨其境”,那必然要想辦法讓AI幫我們干點事。雜志嘛,最能讓AI動手的就是做封面和寫文字。所以我們決定試一試。一小時后,我們就得出了結論。
美術編輯:有圖層讓我發揮嗎?
首先是嘗試制作封面。
文字編輯聚在一起,打開了某個口碑最好的AI繪圖網站。據說它擁有海量元素,還能當成“聽話的工具”。大家摩拳擦掌,首先輸入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60秒內就生成的4張圖,中國元素濃郁的畫風引來陣陣驚嘆。但等定睛一看,卻發現哪里不對勁,幾座高樓配了三個月亮,其中一個還泛著橙色。這絕不是普通人低頭所思的故鄉。
再接再厲,輸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四張頗具風格的照片快速生成。意境有了,也依舊頗有傳統國畫的風格,但是“蘇杭”元素呢?始終找不出來。再仔細品品這幅圖給人帶來的感覺,似乎冷冰冰,不帶一絲溫度。
有人提出,一定是我們輸入的關鍵詞太詩意了,以至于AI辨別不出來。于是我們輸入了“小貓飛翔”。畢竟,誰不喜歡萌萌的小貓呢?很快,網站就生成了幾張品種不同、憨態可掬、毛茸茸、胖乎乎的小貓。它們有的飛行在云端,有的遨游在城市上空,有的朝著花叢飛撲。正當大家發出“好可愛”的歡呼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這幾只貓的腿是不是不對……”第一只貓,單靠一只翅膀就飛翔了起來,另一只貓則“隱晦”的少了一條腿,當然也有腿和翅膀都缺少的。
于是一群人圍著電腦討論了起來。有人覺得AI畫出來的圖視覺效果雖好,但細節不完整,此外對“蘇州”這個關鍵詞的反饋沒有地方特色,根本不能采用;有人覺得它重在速度快,可以增加細節,并且任勞任怨,不如多試試,選到滿意為止。文字編輯的頭腦風暴正“刮”得火熱,美術編輯默默地走了過來,只瞅了一眼屏幕,“圖層都沒有,讓我怎么做封面?”
所有討論偃旗息鼓。本期封面依舊由了解蘇州文化、注重人間美學的美術編輯人工設計制作完成。
文字編輯:有邏輯讓我滿意嗎?
那么,文字編輯用AI寫稿了嗎?
經過海量查詢,文字編輯選擇了一款能進行AI寫作的國內軟件,并且單刀直入,輸入關鍵詞“AI寫作的前景”。30秒內,一篇兩千三百多字的稿子洋洋灑灑形成,甚至很有邏輯地產生了七個小標題。
經過了圍觀AI畫圖的過程,文字編輯表現出了平靜,開始逐字逐句地閱讀這些文字。
有一說一,AI成文很有條例性。它把文章分為了7個小標題,分別是“AI寫作比人類更擅長”“AI寫作可以降低人類的工作強度”“AI寫作可以更快更準確地完成稿件”“AI寫作可以降低用戶的創作門檻”“AI寫作可以幫助媒體實現智能化轉型”“AI寫作會讓自媒體平臺的內容生產效率得到提升”“AI寫作還會推動新媒體的發展”,把各個方面都說到位了。
文章開頭,它甚至還會用第一人稱舉例子。“如果你問我AI寫作的前景,我一定會給你講個故事。朋友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每天在網上寫著各種文章,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什么靈感了,也無法找到更好的題材去寫。于是他決定用AI寫作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過去的幾年里,我接觸了很多用AI來寫文章的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媒體從業者,所以我也會和他們聊一聊AI寫作的前景。我想告訴你的是,AI寫作確實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看似有理有據,編輯卻發現了和AI畫圖一樣的問題,文中細節缺乏合理的邏輯。
比如“人類寫作更注重于詞語和語法,而AI寫作則更注重于風格和邏輯。也就是說,人類的語言更具有邏輯性,而AI則更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AI寫作更注重邏輯,但人類的語言更具有邏輯性?一眼就看出了自相矛盾。
還有這句,“所以說在語言表達方面,人類不如 AI。但是在內容編輯方面,AI要比人類更擅長。”明明是并列的關系,為何用了一個“但是”?小學語文老師會不會想讓它罰抄兩邊詞義。
可見,對語言的駕馭,AI還有一段路要走。盡管它走完這段的時間或許會很短。作家余華這樣評價AI寫作:“就它的能力,如果它要寫小說的話,它大概能寫出中庸的小說,它不會寫出充滿個性的小說。”而在本刊編輯看來,如果它要寫稿的話,暫時也不能寫出生動全面的稿件。
當然,最后文字編輯還是把它生成的文字作為解讀AI寫作的案例進行了引用,運用AI目標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