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投資者情緒有望伴隨對疫情的預期調整及政策發力逐步改善,目前市場仍處于布局期。
2022年12月初以來市場整體走勢偏弱,上證指數重回3100點下方,主要股票指數普跌,市場情緒低落。
近期全國較多地區正在逐步進入或處于疫情擴散的高峰期,疊加地產下行等因素,市場擔憂消費和生產等經濟數據可能階段性較弱。而美國近期雖然加息節奏有所放緩,但美聯儲表態仍然整體偏鷹,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增長較為擔憂。
接近底部
中金公司認為,結合目前的內外部環境,尤其是國內疫情仍處于擴散階段,對市場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一方面考慮當前市場處于估值低位,滬深300指數前向市盈率僅為9.4倍,股權風險溢價重新回升至歷史向上一倍標準差附近;交易方面,近期日成交降至5800億元左右,對應按自由流通市值計算的換手率降至1.6%附近,重新回落至歷史階段性底部附近的1.5%~2%的換手率區間。另一方面政策方向較為積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方面回應市場關切,強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我們認為當前的階段調整不改市場長期走勢,后市投資者情緒有望伴隨對疫情的預期調整及政策發力逐步改善,目前市場仍處于布局期。”中金公司稱。
中信證券認為,當前是接近市場底部的最后觀察期,全國疫情正處于快速流行期,疫情擾動帶來經濟增速預期下修,存量資金年末加速調倉趨向均衡配置,成交低迷程度接近2022年9月末水平,預計情緒影響在2023年1月份逐步明朗,預計市場將迎來業績驅動的全面修復行情下半場的起點。
首先,全國疫情快速流行帶來短暫的階段性生產和消費疲軟,經濟增速預期正動態下修,低位行業和主題交易降溫,北上資金流入節奏趨緩。
其次,過往防疫政策下制造業相對消費有優勢,而未來消費領域積極變化明顯增多,當前公募持倉仍整體偏向制造業,因此年末持續調倉轉向均衡配置。
再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極具長期吸引力,中小市值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交投清淡,成交僅聚集在少數高熱度主題。
最后,預計1月份主要城市疫情達峰后市場底部將確認,迎來2023年最佳配置時點,當前繼續圍繞醫藥醫療、地產鏈和疫后復蘇3條內需主線均衡配置。
盈利改善
剛剛過去的2022年A股市場整體表現較弱,全年行情一波三折,板塊上結構分化明顯。展望2023年,市場將如何演繹?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表示,在基準情景下,假設今年3月兩會后防疫形勢好轉,預計經濟復蘇與下游利潤率改善將帶動A股滬深300指數的每股盈利增速從2022年的4%躍升至2023年的15%。
“由于2022年初至今A股盈利仍錄得正增長,且在岸剩余流動性與信貸脈沖均呈回升態勢,我們認為如此之低的估值水平并不合理。如果我們對2023年的基準情景展望成為現實,A股市場的估值有望出現回升。目前較高的股權風險溢價也應會隨著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而有所回落。”孟磊表示。
“對市場來說,防疫形勢好轉將是最為重要的催化劑。宏觀政策放松力度加大以及監管邊界的進一步明確則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孟磊認為,若防疫形勢未出現好轉,2023年的盈利增速或被壓低至6%。房地產市場復蘇延遲、海外需求疲軟以及地緣政治風險都可能打壓市場風險偏好。目前投資者正在權衡市場的上行機會與下行風險,因此短期內股市或將出現盤整。
投資主題
瑞銀建議投資者在2023年關注以下投資主題:①防疫形勢好轉推動消費全面復蘇;②國家安全背景下的自主可控與進口替代;③具有可持續增長前景且估值不高的賽道股;④高股息率個股作為防御性持倉的一部分。
由于房地產政策放松與市場所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瑞銀認為“價值”有望在2022年底跑贏大市。不過,一旦市場的風險偏好回升“,成長”或將后來居上。
由于無風險利率已逆轉其此前的下行趨勢,中小盤股跑贏大盤股的趨勢可能暫告一段落。板塊偏好方面,戰術上傾向于受益于政策利好且被投資者低配或低估的板塊。對于防御性板塊和受損于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出口放緩的行業持謹慎立場。瑞銀建議超配休閑服務、家用電器、食品飲料、動力電池和計算機,并低配銀行、能源、材料、機械、傳媒和農林牧漁。
布局成長
興業證券則明確表示看好成長股在2023年的表現。
綜合指數與估值比價、30日均線偏離度、擁擠度等指標看,隨著成長板塊的悲觀預期釋放,擁擠度壓力消化,相對性價比已經顯現,而對于成長板塊中的高性價比方向,當前又到了可以重點掘金、布局的時間。
站在當前時點,可重點聚焦成長中符合政策引導方向、2023年有望高景氣或迎來邊際改善,且當前擁擠度已顯著回落的高性價比方向:信創(計算機軟件、云計算、網絡安全等)、半導體(設備、設計、材料)、消費電子(顯示面板、汽車芯片)、儲能、軍工(航空發動機、軍工電子、碳纖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