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愛軍
在房價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居民購房意愿不足,但隨著疫情影響的減弱,居民的觀望情緒有望得到改善。在2023年下半年,需求端政策的持續落地,有望對銷售產生提振作用。
進入2023年,樓市相比以往將是另外一番景象。那么,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樓市又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呢?我們不妨提前進行一次大膽猜想。當然,所有猜想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購房決策的依據。
猜想1:房價繼續下跌
2022年前11個月,新房價格百城中累計下跌的城市有69個;二手房價格百城中累計下跌的城市數量達到了74個。特別是2022年下半年以來,新房、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跌,其中二手房價格連續下跌7個月,新房價格連續下跌5個月。
2023年,房價將會出現分化,受企業降價促銷、二手房掛牌量增加等因素制約,短期房價下跌態勢難改。不過,核心一二線城市市場有望恢復信心,優質項目逐漸入市,將對銷售均價產生結構性帶動,全年商品房銷售均價有望逐漸趨穩。而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或延續下行態勢。
可能性|★★★★☆
猜想2:市場成交企穩
2022年前11個月,重點100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015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同比下降近四成。其中,一線城市市場韌性較強,成交面積同比降幅最小。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托底房地產的政策頻出,但是購房者置業情緒并未出現明顯好轉,100城成交面積同比和環比均繼續下降。
在房價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居民購房意愿不足。但隨著疫情影響的減弱,居民的觀望情緒有望得到改善。2023年下半年,需求端政策的持續落地,有望對銷售產生提振作用。
可能性|★★★☆☆
猜想3:調控繼續放松
2022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政策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核心一二線城市存在政策優化空間,特別是核心二線城市政策空間較大,繼續優化“認房又認貸”、調整限購政策等,進一步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管理層仍將會對需求端政策進行加碼,以進一步促使市場需求的釋放。
可能性|★★★★☆
猜想4:房企融資改善
2023年,房地產行業最重大的工作就是防范風險,防住不發生重大金融違約風險,防住不發生大面積的無法交樓的風險,防住不發生房價明顯下跌導致的踩踏風險等。
機構認為,“保交樓”仍是2023年政策的側重點,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金融機構配套融資等資金將持續到位,保障項目交付。企業端資金支持力度有望延續,“三支箭”相關資金也將加速落地。
可能性|★★★★☆
猜想5:房貸利率下降
2022年總體房貸利率仍在下降。貝殼研究院發布的重點城市主流房貸利率數據顯示,2022年11月103個重點城市主流首套房貸利率為4.09%,較上月下降3個基點;二套房貸利率為4.91%,與上月基本持平。
未來貨幣政策仍然存在放松的可能。在2022年12月初,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此次降準降低了金融機構資金成本,疊加2022年9月以來商業銀行啟動的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這一因素,5年期以上LPR下調概率很高。正因為如此,房貸利率下降的概率也不小,但降息的幅度會明顯小于2022年。
可能性|★★★★☆
猜想6:改善需求抬頭
2022年,改善型客戶購房意愿好于剛需客戶,主要城市大戶型、高總價的改善性住宅產品占比有所提升。從政策支持來看,需求端政策持續優化,重點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預計接下來核心城市在改善性需求方面仍有政策優化預期,如降低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優化認房認貸等。
展望2023年,在租購并舉的行業格局下,新房市場中改善性住房需求占比將明顯提升。同時,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一二線城市20~34歲、35~49歲年齡人口占比普遍高于全國水平,未來剛需和改善性需求有支撐。
可能性|★★★☆☆
猜想7:房租價格反彈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國50個城市住宅平均租金為36.9元/平方米/月,環比下跌0.49%,跌幅較上月收窄0.10個百分點。從漲跌城市個數看,2個城市環比上漲,48個城市環比下跌。從同比來看,全國50個城市住宅平均租金較2021年同期下跌3.09%,跌幅較上月收窄0.54個百分點。租賃住宅方面,市場進入傳統淡季,租金整體水平繼續走低。
2023年,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各行各業復蘇,宏觀經濟向好,將會推動房租價格水平反彈。不過,租金漲幅有限,整體漲幅預計在5%以內。
可能性|★★★☆☆
猜想8:千億房企減少
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42.1%,16家房企業績超千億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16家;拿地總額同比下降50.5%,頭部企業投資呈現向核心城市聚焦、強化城市和區域深耕。
在2022年樓市成交量整體下滑達四成的大背景下,“千億俱樂部”成員數量銳減。考慮到2022年低基數現狀,加之促消費政策將會不斷出臺,樓市基本面向好,所以千億房企數量進一步減少的概率降低。
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