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清
高職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也要通過美術等藝術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帶給學生豐富的精神食糧。對于和美術領域有著密切聯系的藝術設計類專業來說,美術教育也就變更加重要。結合專業需求及《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方針政策,教師應該做好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美術課程教學,為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今后真正創造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設計做好全面且充分的準備。
一、基礎美術課程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性
基礎美術課程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些對于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藝術設計還是美術作品,其綜合品質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是其是否具有較好的獨創性,有沒有融合創作者的個性特征。因此,個性是藝術設計和美術作品的生命。如果學生缺少個性,就不能在藝術設計中展現自身的思維和情感,就會淪為對其他作品的簡單模仿。基礎美術課程能夠啟發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以美術鑒賞和創造為切入點,基于學生展現個性的空間并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創作特色。
在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的情況下,審美能力及創新意識的提升就成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為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通過美術欣賞、作品臨摹、手工制作等方式感受如何實現對具體事物的創意設計,形成自己的設計語言和藝術表達方式,這些都會增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實現學生與藝術家之間的共情。學生在心理和情感上能夠受到優秀美術作品的感召,產生強烈的創作意愿,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具體而有效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創作需求,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完成美術作品和藝術設計的創新創造。
二、高職基礎美術課程當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根據目前已有的調查研究結果和對課程教學的實際觀察,可以發現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美術課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學生基礎薄弱、目標不夠明確和教育手段落后。其中,前者屬于困擾學生藝術素養成長的內因,后兩者則是外因,內外因的相互作用造成基礎美術課程教學質量不如人意。其實,內因并不屬于課程本身的不足,而是高職學生相對來說普遍存在的某種缺陷,教學工作應該幫助學生彌補這一自身缺陷。可惜的是,因為外因的存在,并未起到良好效果,學生基礎薄弱的情況長期沒有改觀。
目標不夠明確主要體現在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基礎美術課程對學生專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理解不夠深刻,只是作為一種知識技能方面的基礎,沒有視作學生在精神上的食糧,不重視挖掘學生在藝術情感等各方面的潛力。有些教師還會過多地強調藝術設計的專業性,造成學生的基礎不夠牢固,其藝術設計經常是一種“空中樓閣”,無法有效落實,基礎素養的缺乏使得學生難以將自己的藝術設計在現實中呈現出來。教育手段的落后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造成學生不能很好地實現美術學習成果向自身藝術認知的轉變。
三、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美術課程的創新改革途徑
為了發揮出基礎美術課程在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中的應有作用,解決以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就必須對基礎美術課程進行創新改革。其具體途徑如下。
1. 提升教師水平,做好充分教育準備
當今的教育工作要堅持學生主體,讓學生發揮出關鍵性的作用,不能讓學生只能在教師的身后亦步亦趨地前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才是教師的榮耀。但是,這并不是在貶低教師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工作才是高效的教學,既能開發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又能及時采取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鑒于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基礎美術課程的重要意義,可能無法達到上述水平,所以必須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教育準備,確保教師能夠盡快找到合適的教育路徑。
在這方面,高職院校必須發揮作用,一方面要積極引入新鮮血液,特別是要注意招聘有先進教育思想,對行業最新發展有較好了解,能夠與當代高職學生有效交流的青年教師;另一方面則要對目前已有的教師力量進行培養,以黨和人民的需要為核心,以讓行業滿意為目標,考查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工作安排和教師管理方面加入教師自我提升的內容,獎勵先進,激勵后進,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思想素質、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教師自己則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通過網絡等途徑加強與廣大同仁之間的交流溝通,并注重學習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2. 運用先進技術,全面展現藝術魅力
基礎美術課程的重要內容是美術藝術鑒賞。美術藝術可以通過動態的形式呈現,但其本身的客觀存在是靜態的。比如舞蹈藝術,帶給觀眾的是一種視覺美,每一個瞬間就像一幅美妙的圖畫,舞者的表情、動作、姿勢乃至服裝都是圖畫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從“舞蹈是由每一個美麗的畫面所構成”這一認識也可以發現,動態是靜態的積累,是連續且流暢的畫面帶給了人們美好的視覺感受。在總是面對靜態內容的情況下,學生容易產生枯燥無聊的感覺。而且上文已經提到,一些高職學生的藝術素養基礎是較為薄弱的,他們不能很好地自主發現美術藝術的魅力,更容易對基礎美術課程失去興趣。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應增加對信息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美術藝術欣賞體驗,讓學生通過靜態的美術藝術得到動態的豐富收獲。比如在欣賞中國畫的時候,中國畫所講究的是意境,本身已經是動態的,又帶有強烈的個性化特征。比如《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靜態的市井畫面,但在觀者的心中,完全可以產生動態的效果,仿佛熙熙攘攘的北宋東京城就這樣呈現在自己面前,畫面中的各種事物都“活”了過來。網上有很多類似的視頻創作,教師應利用這些素材,結合原本的畫作一起展示給學生,還可以搭配古色古香的音樂和熱鬧的音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并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畫獨特的藝術魅力。
3. 鼓勵藝術實踐,創造多元展示舞臺
實踐是高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來說,其實踐的路徑是非常豐富的。既可以在基礎美術課程的教學中,于美術藝術鑒賞完畢之后馬上展開藝術創造,也可以在學生結合專業課和基礎美術課程的收獲之后,在藝術設計上完成綜合性的藝術實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意愿和能力水平靈活選擇。不過要注意的是,教師因為學生創造多元展示舞臺,不能將藝術實踐只作為一種課堂作業或學習任務,要認識到學生自主完成的藝術實踐必然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要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
以西方繪畫藝術的學習為例。在學生理解了西方繪畫藝術中的人物造型特征、藝術創作思想、繪畫技巧等各種知識,得到了豐富的藝術鑒賞體驗之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嘗試創作某一風格的西方繪畫藝術作品。實踐的時間可以拉長一些,組織學生開展外出采風等各種活動,激發學生靈感,豐富學生的創作選擇。對于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可以整理起來開設校園內的小型畫展,邀請廣大師生前來觀看并給出評價,學生再根據大家的評價和自己對優秀西方繪畫藝術的鑒賞體驗進行對比。學生一定能夠因此而得到更多的藝術啟發,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和獲得感,把藝術鑒賞和創造視為人生的寶貴體驗。
4. 組織合作探索,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首次接觸美術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時候,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復雜的教學內容。這與一些學生薄弱的基礎有關,這里不再贅述。要克服這一難題,依靠教師的一對一教學是不可能的,教師也無法針對每一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實際上,教師可以采取的針對性措施是有限的,大部分情況下仍然要進行面向整個班級的集體教學。組織合作探索是一種較好的處理方式,應該成為課程教學創新改革的主要途徑之一。
因為在合作探索中,教師可以把具有不同特征的學生組織在一個探究小組,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推動學生的共同進步,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彌補學生的不足。比如在學習影視藝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一名學生具備豐富的影視作品欣賞經驗,或者至少有比較獨到的看法,能夠從藝術的角度展開一定的分析。這樣每個小組就有了一名主持者,教師再根據組內學生特征幫助大家完成分工,推動大家展開自主學習討論,普遍存在疑惑的典型問題由教師最后集中解決,并集合大家的自主學習收獲,以思維導圖的形成展示影視藝術的全貌,指出影視藝術和美術藝術及藝術設計之間的聯系,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都會因此而顯著提升。
總之,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夯實發展基礎,提升專業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教師應盡快完成全面透徹的教學反思,找到以往教學中的不足,并通過積極主動地創新改革,找到新穎的教學途徑,形成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通過教學實踐加以落實。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一定能夠取得越來越好的教學成果,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藝術的魅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展現出擁有藝術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