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倜 何玉潔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化發展,已成為傳統制造業轉型的必經之路。
作為一家央企,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西部建設”)始終以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為己任。黨的十九大后,中建西部建設黨委把準航向,正式提出加入數字化賽道。
通過強化黨建引領,中建西部建設黨委制訂了以“圖靈密碼”解鎖灰色混凝土牢籠,煥新成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深度結合的“智慧工廠”的藍圖。
夢想正一步步實現。2022年6月,在中建西部建設所屬子企業中建商砼舉辦的數字化轉型論壇上,“智慧工廠”階段性成果亮相。
從原材料進廠無人值守的智能過磅系統,到實現安全、質量、成本管控集成智能管理的廠站生產運營指揮中心,再到充滿現代機械感的智慧試驗室……智慧工廠 1.0版本基本實現了設備、產品、流程的平衡調試和使用。
“這些項目為生產運營帶來了質的變化,可以概括為‘三減’和‘三增’。”中建商砼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濤概括了智慧工廠為混凝土攪拌站帶來的成效。“三減”即操作層員工精簡、操作類工作量銳減、繁瑣環節刪減;“三增”是運營質量提升、運營效率提升以及客戶體驗提升。“智慧工廠將徹底改變混凝土攪拌站幾十年來在大眾眼中臟、亂、差的印象,迎著時代新風,探尋行業新機。”
從前,數字化領域于傳統行業來說猶如無人區。闖蕩無人區,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了“排頭兵”作用。
“要是過磅全自動了,要我干什么?豈不是要失業了?”基層材料員林志文的顧慮很具代表性。各級黨組織從發展的角度開展宣講普及,企業上下逐步形成思想共識:利用數字技術,把員工從重復、機械的操作中解脫出來,從繁瑣、復雜的數據報表中解放出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員工職業發展、企業的成本管控。
作為智慧工廠的試點單位,中建商砼黨委成立黨員突擊隊,著力攻破重點難點。各系統黨員干部頂在前面,帶領小組成員披荊斬棘,奪取“智能過磅系統”第一個“橋頭堡”。
黨員突擊隊不僅收獲了員工的尊重,更帶來了實質變化:廠站實現了由人工值守到無人過磅的轉變,信息化的推進實現了主材報表線上自動生成……
林志文們的顧慮變成了學習的內在動力:“以前每天機械地看著材料車進來過磅,現在在學習材料采購管理。”變化則來源于智能過磅系統的上線。
隨著各類智慧項目的上線,越來越多的操作員工面臨著“一崗雙控”的要求,林志文們利用智能系統承擔更多的工作職能,同時也能收獲更多的薪資。
眼下,中建商砼正緊鑼密鼓地推進著智慧工廠 2.0的建設進程。
“當代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由內而外延伸到企業的供應鏈、產業鏈。”鄭濤介紹說,中建西部建設打造產業級生產性服務業平臺,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賦能,通過數字化轉型帶動產業鏈整體轉型,不斷擴大企業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打造出一家基于互聯網的新模式公司——砼聯科技,積累企業數據資產。
如果說,“智慧工廠”是“數字西建”的基石,砼聯科技則肩負著這家混凝土企業邁向產業互聯的壯志。
當前,一座座煥新的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深度結合的“智慧工廠”正在興起,努力朝著高質量發展的藍海奮力航行,為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