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雷 丁強 左仁堂
在大悟縣彭店鄉楊畈村,67歲的曾麥香老人拿起掃帚,匆匆出了門,清掃家門口不遠的村道。精神十足的她,誰也看不出,其實患有嚴重的肺病。
“她每天如此,寒來暑往,風雨無阻。別人上班都是按時按點,她卻是隨時隨地,不嫌臟不嫌累,沒有一絲怨言。” 村黨支部書記張友國說。
作為一名有著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她先后4次被鄉鎮評為優秀共產黨員、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一項項榮譽,記錄著曾麥香一生向黨的信念。
“倒貼錢”的村主任
談起入黨,曾麥香瞬時興致高漲,打開了話匣子。“我是1975年3月15日入黨的,我入黨是為了報黨恩。”年月雖久,但入黨日期,她記得清楚;入黨初心,她始終銘記。
曾麥香說,她出生于村里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帶著5個孩子,生活非常困苦,經常受凍挨餓。“是黨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成了家中第一個識字的人,也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結婚后,曾麥香任楊畈村婦聯主任、村主任。那時耿河村還沒合并到楊畈村,她看到連接耿河村和永安村的路無法通行,便從家中拿出1萬元,與村民們耗時1年,把3公里長的搓板路修成水泥路。
2011年,曾麥香在彭店鄉橋店街道開起了鄉鎮上唯一一家超市。超市緊鄰鄉福利院,福利院老人買東西從不收一分錢,這一不收就是10年,從未間斷。
2021年超市轉讓,她給超市新主人提出唯一要求:永遠不收福利院老人一分錢!
福利院老人李云義雙腿殘疾,曾麥香總是定期到福利院為他換洗被子,至今已記不清為他買了多少被子、衣服和輪椅。
2022年1月,寒冬大雪,氣溫驟降。曾麥香擔憂福利院10多名老人的冷暖。她連忙打電話給大兒子張輝輝,沿著冰凍的道路驅車4個多小時,將滿滿一車衣物從武漢送到了鄉福利院。
丈夫張孝華有時對她不滿:“你當村干部就是為了倒貼!”她說:“我是黨員,帶頭做好事,就是為了不忘黨恩,回報社會。”
“大黨”“小黨”傳家風
曾麥香有兩個兒子,她把兩孩子乳名取作“大黨”和“小黨”。“因為入黨是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
“大黨”張輝輝,高中畢業后入伍,退役后成為武漢一家物流公司的負責人。他說,在家庭的影響下,從小就有黨員情結,從少先隊到青年團,再到20歲入黨,真正體會到了一個“黨員之家”的家風。
“母親對我一直很嚴格,記得在我入伍的那天,她格外高興,對我只有兩個要求:第一就是入黨,第二就是要老老實實當兵,清清白白做人。入伍的第二年,我就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20年年初,家鄉遭遇疫情,“大黨”以母親的名義向楊畈村捐贈口罩10000只。
“紅心向黨”的好家風耳濡目染,也傳遞給了“小黨”張強。2020年,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目前已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2013年,曾麥香由于身體原因提前退休。本應到武漢和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的她,選擇了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她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黨員,繼續活躍在鄉間小道,用生命的余熱守望著這片土地。
“我現在雖然沒當村主任了,但黨員的身份還在,黨員就要有黨員的樣子,越到人生的最后越要發光發熱。”曾麥香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事業,用行動詮釋著不忘初心的黨員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