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雷
講課人:閻敏
閻敏,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數控車工、高級技師。
這是我第二次走進人民大會堂,不過,這一次的心情更加激動。作為來自基層的黨的二十大代表,能夠代表咱們航天人參加盛會,我無比自豪。
10月16日,我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作的報告,當聽到“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時,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涌上心頭:工作在機床旁,奮斗在航天一線,我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工出更多合格、精密的產品,如此,方能不負黨和人民的信任。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11年以來,我與工作室成員堅持立足崗位創新,開展了火箭非金屬噴管高效加工、特殊金屬異形件精密加工等一系列機械加工技術的創新工作。由于我們加工的航天產品具有產品附加值高的特點,每臺產品價值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加上零件外形復雜、非金屬材料易掉渣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操作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加工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還需要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穩重踏實的工作態度。
噴管是火箭發動機的“咽喉”,其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三分之一,且材料為非金屬材料價值昂貴,加工難度可想而知。為了攻克這一難關,那段時間,我和團隊成員吃住在公司,一項項試驗記錄,一條條數據分析,大家開玩笑說,睡醒了會牙疼,因為夢里都在“啃”硬骨頭!
在技術攻關的日子里,我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沒有現成的車刀角度,就經過電腦計算切割出車刀角度,然后在砂輪機上一點點地刃磨出專用刀具;傳統加工方式行不通,就打破常規設置加工路線,巧用宏程序趕跑“攔路虎”……長期以來,我與團隊成員不斷改革創新,在已成熟的加工方法中“雞蛋里挑骨頭”,最終超越了機床精度,將加工尺寸穩定在含中差0.003毫米的范圍內。34年來,我加工了3000余臺國之重器的關鍵件,件件如此。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航天強國。過去的十年是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十年。十年來,我所在的航天三江研制生產的多型裝備及特種車底盤威武亮相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國慶70周年閱兵。大國重器有力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護航強國征程。作為親歷者,每每看到自己親手參與研制的裝備氣勢如虹地通過天安門,我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
過去的十年也是我與團隊共同成長收獲的十年。這期間我們解決了高價值航天產品細長軸、深盲孔、非金屬復雜型面等加工、測量技術,突破了制約型號產品研制與生產過程中的重大技術瓶頸70余項,申報創新成果1000余項,為我國新型火箭動力產品預研儲備了大量應用技術成果。
成就來自于信念與傳承。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秉承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不懈努力、不斷求索,才有了從“經驗制造”到“科技制造”的跨越,才使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刷新記錄。
如今,作為一名從航天工人中走出的基層黨代表,我將繼續扎根一線,鉆研技術創新,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與大家一起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