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天下為公:跨越千年的價值追求

2023-05-30 07:31:48代生
百年潮 2023年1期
關鍵詞:思想

代生

編者按: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給予精辟闡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這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也是新征程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原則要求和必須深入研討的重大課題。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位于安陽市西北郊的殷墟遺址,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追根溯源,汲古而新,努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現高層次融合,是我們守護中國共產黨創新理論之“根”的使命所在。

黨的二十大報告舉出的中華文明十個關鍵理念即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均意涵深厚、流播悠遠、影響巨大,可視為體現中華文明核心智慧的標識性概念,需要細加辨析。本雜志社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研究”課題組合作,特邀十位專家,圍繞十大理念逐一進行深入解讀,以期說明其古典涵義如何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彰顯恒久智慧和理論光輝。

《禮記·禮運》中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寄托著中華民族宏大愿景的古語,從歷史深處緩緩走來,綿綿流播。這種至高至簡的思想,不僅在古代很有影響力,到了近代,它也成為國人思考國家、民族前途的重要思想資源。這其中的脈絡,標記了我們中國人近代的艱辛探索。可以說,近代以降,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面臨

3000年未有之變局,“天下為公”的古典內涵被喚醒激活,走進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藍圖中,并在與馬克思主義的世紀交融中孕育出新的時代價值。圍繞該理念的來龍去脈做一細細梳理,便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其古今之義,領悟其深刻意蘊。

“天下為公”語出《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孔子認為,“天下為公”是大道之行的基礎,在這樣一個“大同”社會里,人們選賢舉能,講求誠信和睦,既有合理的社會分工,又有互相扶助,是一個互敬互愛、沒有奸盜竊亂的和諧社會。禹之后,其子夏啟得位,進入“家天下”的時代,就是“小康”社會,《禮記》明確記載“小康”社會是禹、湯、文王等統治時代,由此可以推知孔子認同的“天下為公”發生在堯舜時期。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他對“大同”“小康”社會都充滿敬意,只不過對“大同”社會更加憧憬。

孔子之后的諸子百家也多認同堯舜統治時期是一個有道德、有禮讓、有次序的理想時代。有意思的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容成氏》記錄了堯以前、傳說時代的容成氏等古帝王21位,在這些帝王統治時,“皆不授其子而授賢”,品德高尚,上下一心而無兵戎,社會分工合理,讓聾啞人掌火,盲人鼓瑟,跛者守門……老弱病殘都有所用,這和《禮記·王制》所載“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如出一轍。從《容成氏》記載來看,堯舜及以前21個古帝王統治時期都是“大同”社會。成書于戰國時代的《周禮》是一部建構周代社會制度的理想著作,許多內容與“大同”“小康”社會的記載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可以說,這是戰國思想家們對孔子“天下為公”思想的發展。

“大同”社會并非只是虛無縹緲的“烏托邦”構想,而可能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2002年,北京保利博物館入藏了一件特殊的青銅器—遂公盨,該盨有98字的銘文,記載了天命大禹治水后的社會情形,共有六次出現“德”字,這里的“德”內涵豐富,既有自身修養的德,又有孝養父母、兄弟友善和婚姻和諧的倫理之德,還有為官之德。仔細體會,不難發現銘文所載“民好明德,顧在天下”的社會情況與“大同”世界有相近之處,說明最晚在遂公盨制作的西周中晚期,古人就認為大禹時代是一個近于“大同”社會的時代,孔子的“大同”理想無疑出自對上古社會的歷史記憶。

“天下為公”最初的內涵是“公共之天下”,“君位”的選擇是以禪讓的方式進行的,這是一個顯性標志。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涵進一步擴大,如《呂氏春秋》有《貴公》和《去私》篇,《貴公》篇強調“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這里的“公”就指公平、公正,是“公”的延展義。從這些記載看,“天下為公”都和統治者密切相關。無論是儒家強調的禪讓,還是《呂氏春秋》所言的圣王之治,都先強調了君人者的品格,這也是遂公盨所強調的“德”。因此,“天下為公”涉及的是“誰之天下”“誰治天下”和“如何治天下”的問題。

秦漢以后的古代社會是皇權統治,君位是以朝代為順序世襲進行的,“家天下”已成定局。在此背景下,“天下為公”的意蘊主要有三個面向。

第一個面向是秉承先秦時期“天立君為民”的思想,要求統治者承擔政治責任,以天下為公而有“公心”,由此凝練出“以民為本”“以德治國”“任人唯賢”等治國思想,“天下為公”熔鑄于儒家學說范疇而成為古代中國的統治思想。西漢時代繼承并發展了這一思想,如漢代名臣谷永暗引古書勸諫漢成帝說:“天生蒸民,不能相治,為立王者以統理之,……開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王者躬行道德,承順天地,博愛仁怒,恩及行葦……”(《漢書·谷永傳》),這一諫言是對古代“天下為公”思想的高度凝練。

在揚“公”的同時還要去“私”,魏晉名士傅玄就特別強調去私。他在回答尚書郎劉邵如何為政時提出:“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夫去私者,所以立公道也。唯公然后可正天下。”(《傅子·問政》)傅玄的去私論是對先秦貴公去私思想的發展,強調將之落實在治國理政中是其突出特點。

《貞觀政要》記錄了唐太宗在位的23年中,與大臣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討論時政的內容。其中既有君臣之間的爭論,也有大臣的奏議等,尤其是《公平》篇討論,涉及了唐太宗、魏征等人“天下為公”的思想。該篇要求太宗李世民在處理政事時公正公平,如果處事不公則會使奸邪之人有機可乘,并通過魏征等人的諫言強調了四點:一是做到利用道德教化治理天下,實現人心之“公”;二是要求皇帝要修身自為,嚴于律己,嚴格控制自己的“一己之私”;三是強調要舉賢任能;四是建立公平的君臣關系。以上四點,是太宗時期君臣為政智慧的總結,也是“天下為公”思想發展的重要成果。

不僅在于君王,歷代知識分子也多以“天下為公”作為己任,心憂天下。如宋代政治家、思想家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念,始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宋王朝的政治分憂,體現了范仲淹遠大的政治抱負。范仲淹的這種情懷,是封建士大夫“天下為公”的典型代表。

第二個面向是在社會動蕩、政治更迭和王朝更替時代對“天下為公”的標榜,以期建構理想型政治模式。歷朝歷代,當皇帝昏庸、政事松弛而失去民心時,有正義感的大臣多以“天下為公”作為理據進行勸導。如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提出“天下為公、君為客”的思想,沖擊了皇帝的絕對權威。當面臨改朝換代時,“天下為公”又成為新的王朝承繼“天命”的重要借口,如建立新朝的王莽,針對西漢末年腐朽的政治,以儒家思想的理想社會作為目標,以周禮為藍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一次體系嚴密的改革,具有鮮明的“天下為公”意涵。當然,王莽推行的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以暴虐著稱而喪國的隋煬帝即位當年也曾發布詔書強調:“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國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孰與不足!”這是他豪邁的為政宣言,可惜沒有得到踐行。明清之際,多爾袞攻占明首都北京時就昭告天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以此來為滿人取代明王朝制造聲勢。

古代社會的農民起義多是以建立“天下為公”社會作為目標的。陳勝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試圖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唐末的黃巢提出了“天補均平”“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的口號,追求的是沒有貧富差距的理想社會;北宋的王小波發動起義也提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等均之!”南宋鐘相起義時則提出“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明末李自成更以一句“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這些樸實無華的目標,都是飽受饑寒壓迫的農民對“大同”社會的美好向往。

第三個面向是隨著王朝疆域的擴大、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展,天下觀念隨之變化,新的“天下”也納入“天下為公”的統治范疇,需要統治者樹立新的“天下觀”和民族觀。自秦漢始,漢民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系是中華民族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也是歷代統治者面臨的重大課題。南北朝時期諸政權紛爭時,都以正統自居,統治者號稱為“天子”擁有天下,但這些觀念都相對狹隘,多以本民族為正統,或以夷狄觀審視其他政權。在這方面,能夠彰顯“天下為公”精神的仍舊是唐太宗。他對待少數民族“綏之以德,撫九族以仁”,主張“天下一家”“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太宗這種博大的胸懷恰是“天下為公”的具體表現。雍正皇帝為了維護統治,尤其是爭取漢人的支持,也充分利用了“天下為公”的思想,他在《大義覺迷錄》中就強調:“蓋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此天下一家,萬物一體,自古迄今,萬世不易之常經。”在處理政事時,他還把“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的訓條手書于勤政殿,時刻警醒自己。

以上三個面向是隨著時代變遷、形勢變化,古人對“天下為公”思想的豐富和拓展,對后世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啟迪作用。

1840年,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叩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比清王朝腐朽的統治和西方高度發達的現實,一批批愛國知識分子開始了解中國以外的“天下”,不斷借鑒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探尋中國的“新出路”。中國近代對“天下為公”的追尋,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康有為提出“大同思想”和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三民主義”思想是重要典范。

洪秀全是清末科舉落第的知識分子,在落魄之時,對國內階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銳以及清政府腐朽無能社會狀況更加失望。于是他接受了西方基督教的學說,并受基督教義啟發,自創“拜上帝會”。他還效仿基督教《勸世良言》,寫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書,宣揚建立沒有壓迫的社會,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支持。他的《原道醒世訓》就摘引了《禮記》有關“大同”的記載,強調“天下總一家,凡間皆兄弟”。在此基礎上,洪秀全以廣大信徒為基本力量,反對清政府統治而建立太平天國。反映他的政治理想的是《天朝田畝制度》,其核心內容是平分土地,取消土地私有,以求實現農民階級所向往的豐衣足食的理想生活。此外,還主張通過建立新的社會組織管理民眾,體恤鰥寡孤獨;廢除封建禮教,實現男女平等。《天朝田畝制度》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雖然沒有實行,但在它的革命精神鼓舞之下,農民階級奪取了大量土地,沉重打擊了封建勢力;它所勾畫的平等、平均的藍圖,是對中國古代“天下為公”思想的繼承和發揚。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許多構想,是中國古代“天下為公”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義、中西思想的一次交匯碰撞。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后,被迫流亡日本,并開始游歷歐美,逐步接受西方的進化論和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他依據《春秋》公羊“三世”說和《禮記·禮運》篇“大同”“小康”的說法,創作了《大同書》,將人類歷史概述為三個階段:由“據亂”進為“升平”(小康),由“升平”進為“太平”(大同),進化有漸。在康有為的設想中,“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是:社會生產高度發達,工農商實現高度科技化、機械化,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是一種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沒有剝削的社會,全世界統一于一個“公政府”管理之下,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已消滅,不存在父權、夫權壓迫。《大同書》集中體現了康有為的“天下為公”思想。

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是“天下為公”理念的忠實支持者。他認為人類不斷進化,最終的去處即是“天下為公”:“人類進化之目的為何?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穌所謂‘爾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的痛苦世界為極樂之天堂者是也。”(《孫中山全集》)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孫中山建構了中國革命的政治綱領—“三民主義”,主張通過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打倒與帝國主義勾結的軍閥來實現“民族主義”;通過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實現“民生主義”;通過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實現“民權主義”。在孫中山看來,“三民主義”的最終目標就是天下為公,“人民對于國家不只是共產,一切事權都是要共的。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孫中山用一生的革命行動積極踐行著“天下為公”的思想。2016年11月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孫中山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孫中山先生有著深厚的為民情懷,一生堅持以‘天下為公’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

毛澤東指出:“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面對現實,對理想天下的不斷探索,都受到了“天下為公”思想的深刻啟迪,他們也以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為目的。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的探索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當中國的知識分子懷著“大同”理想遇到馬克思主義所建構的共產主義時,才真正找到一條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出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探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通之處,堅持“為人民服務”,秉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把“天下為公”的理念和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緊密結合并付諸實踐。“天下為公”既成為每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品格修養,也是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不懈追求的偉大奮斗目標,二者真正實現了有機結合。

陳獨秀、李大釗都曾受到了“天下為公”思想以及近代以來對這一思想進一步詮釋的影響,如陳獨秀受到康有為《大同書》、梁啟超有關文章的深刻影響,自言“讀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學術,粲然可觀,茅塞頓開,覺昨非而今是。”(《陳獨秀著作選編》)李大釗更是主張建立一個“大同”社會,他在《聯治主義與世界組織》中就完整地闡明了未來理想社會應該是一個“大同團結”與“個性解放”相結合的新組織,并逐步開始運用唯物史觀理論探討在中國將理想付諸行動轉化為現實的具體路徑。通過一系列的探索,他認為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農民成為革命的主力軍,以此來實現社會主義與人道主義、大同團結與個性解放相統一的“大同”理想。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主張建立一個“大同”社會,1917年毛澤東在《致黎錦熙信》中就強調:“孔子知此義,故立太平世為鵠,而不廢據亂世、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鵠也。立德、立功、立言以盡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表達了對未來“太平”“大同”社會的向往。此后,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領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開辟中國革命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并不斷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偉大變革。1949年6月,新中國成立前夕,也是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之際,毛澤東寫下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暢言中國的大同社會: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在驅逐日本帝國主義之后,進行了三年的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基本的勝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可能性: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到達階級的消滅和世界的大同。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

毛澤東還將“天下為公”的思想和共產黨員的修養結合起來,提出共產黨員要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在《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名篇中不斷強調共產黨員要大公無私,克己奉公;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要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中國共產黨人以“天下為公”的精神不斷得到彰顯和實踐。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強調:“共產黨員應該具有人類最偉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確堅定的黨的、無產階級的立場(即黨性、階級性)。……把道德觀建立在歷史唯物論的科學基礎上,公開地宣稱我們的道德是為著保障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戰斗利益,這只有共產黨人能夠做到。”毫無疑問,這些就是共產黨人“天下為公”的品格。

實現“天下為公”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追求,但也認識到要實現這一理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979年,鄧小平根據中國國情,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了“小康”這一概念,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階段目標明確為小康社會。鄧小平還提出“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是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發展方面為小康社會設立發展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國發展站在了更高歷史起點上。實現小康后,偉大的中華民族正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為實現“天下為公”的社會不斷努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天下為公”,十分重視這一文化基因的闡釋闡發。如在要求共產黨員公而忘私,加強自身修養方面,2013年6月,習總書記提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須有天下為公的寬闊胸襟,摒棄任何私心雜念,把為全中國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唯一追求,為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習總書記的講話是對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全黨、對所有領導干部的要求。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習總書記始終關注全人類命運,他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2014年5月4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要把“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作為中華民族的價值體現和文化基因。二十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強調要把“天下為公”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與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緊密結合,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行發展的文化資源。可以說,習總書記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抱負詮釋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這是對“天下為公”內涵的高度升華與創新發展。

“天下為公”承載著14億中國人民的夢想和期望,百年來的歷史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抓住歷史機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實現這一偉大夢想。

(責任編輯 黃艷)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五月婷婷伊人网| 国产亚洲精| 91精品网站|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网|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在线看AV天堂| 欧美成人一级| 亚洲天堂啪啪| 91无码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高清不卡毛片|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网| h网址在线观看|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自拍另类|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人妻21p大胆|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免费毛片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九色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色|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在线97|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日本在线亚洲| 久久黄色一级片| 性69交片免费看|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久久www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午夜毛片福利|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97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午夜丁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