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遜 謝文君

孫遜,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

謝文君,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
近期,美俄有關核威脅的言論引發世界高度關注,核風險不斷上升。由于美俄在核裁軍問題上的諸多分歧,2022年11月28日俄方表示推遲原定于11月29日至12月6日在開羅舉行的美俄核裁軍談判。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7日在視頻會議中稱世界發生核戰爭的威脅正日益加劇,同時指出俄羅斯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是將其視作一種防御方式和反擊手段。與此同時,美國不斷渲染俄羅斯“核威脅”緊張氣氛。12月9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稱,俄羅斯正在擴大其核武庫,并正實現其核武現代化。
核風險不斷升級,但核不擴散機制的推進卻遭受挫折。2022年8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在紐約聯合國舉行。會議審議了條約執行情況,各國代表就核裁軍、核不擴散及和平利用核能議題等進行談判。會議最終未能達成成果文件,這是自2015年第九次審議大會后連續第二次未能產生實質性成果文件,這對于核軍控來說是一次重大挫折,也使核軍控的未來發展之路崎嶇坎坷。
美俄矛盾裹挾審議大會進程,雙方有關烏克蘭危機的分歧阻礙成果文件達成。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夾帶“私貨”,在審議大會上就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進行譴責,致使烏克蘭危機的輿論戰和認知戰延伸到審議大會,阻礙共識達成。大會召開前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俄羅斯圍繞扎波羅熱核電站周邊的炮擊行動齟齬不斷。最終,俄羅斯代表表示無法接受成果文件中有關扎波羅熱核電站的內容,會議未能就成果文件達成一致。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倡議未成共識,或將加劇無核國家不安全感。自擁有核武器開始,中國始終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這體現了中國對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堅決維護以及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的堅定決心。在審議大會初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首次呼吁核武國家應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會議過程中,成果文件草案曾一度包含呼吁核武器國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內容,但最后一版草案中沒有相關表述。2021年底曾有消息稱,拜登政府開始討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遭到日本、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一眾盟友的反對。烏克蘭危機爆發后,西方和俄羅斯的關系急轉直下,美西方對核武器的訴求不同以往。在上述審議大會上,英法日等國家對“擁核國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一倡議表示反對。結合烏克蘭危機這一背景,不難看出美國也不愿意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為做出這一承諾將削弱其核威懾的可信度。然而,擁核國家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將加劇無核國家的不安全感。特別是將加劇一些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中小國家的擁核意愿,從而為核軍控帶來不穩定因素。
烏克蘭危機在核軍控領域的外溢效應仍將持續,或將加劇核擴散風險。烏克蘭危機強化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冷戰思維,為加強對俄威懾,美國加緊對盟友進行“核武裝”以及為盟友提供“核保護傘”,嚴重破壞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2021年9月,美英澳宣布建立新的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美英表示將支持澳海軍建立核潛艇部隊。2022年9月1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首次就美英澳核潛艇合作問題向國際原子能機構9月理事會提交書面報告,稱澳大利亞距離擁有核潛艇更近了一步。一直以來,身處東北亞地緣政治博弈中心的日韓兩國的擁核積極性都很高。2022年5月,日本政客頻頻發表擁核言論,妄言要同美國“核共享”,引入美核武器。5月23日,拜登訪日時承諾美國將“全面參與日本防衛”,兩國將就“核保護傘”在內的“延伸威懾”保持密切溝通,這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擁核野心。9月8日,韓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稱韓美兩國將重啟“延伸威懾戰略磋商”(EDSCG)會議,美國將根據“延伸威懾戰略”來“保護遭到核攻擊或核威脅的盟友”。美國的系列舉動沖擊了核不擴散體系,構成了嚴重的核擴散風險,同時還刺激了軍備競賽,這是在逆和平的時代潮流而動。
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烏克蘭危機陷入僵局,世界局勢風云變幻,集體和平與安全處于緊要關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世界面臨巨大壓力,核風險處于冷戰以來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