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霄

一周之內,云南兩家城商行3名干部主動投案。
12月19日晚間,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顯示,曲靖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曲靖市商業銀行)原董事長侯寧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侯寧波已是云南銀行系統第三位主動投案的干部。上周,富滇銀行昆明五華支行原行長許永平、原市場部經理胡娟雙雙投案,引發業內關注。
12月19日,據曲靖市紀委監委消息:曲靖市商業銀行原董事長侯寧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公開信息顯示,侯寧波出生于1966年11月,現年56歲,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從事金融行業30余年。
在掌舵曲靖市商業銀行前,侯寧波歷任農行羅平縣支行任黨委書記、行長,農行宣威市支行任黨委書記、行長,曲靖市城市信用社總社任黨委成員、總經理、董事,曲靖市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市政協經濟建設委員會委員等職。

此后,侯寧波在曲靖市商業銀行總行任黨委委員、行長,并在2014年被選舉為董事長;于2018年9月離任,離任原因為董事會屆滿換屆。
換屆后,侯寧波成為曲靖市商業銀行第四屆監事長,但任職時間并不長,次年即匆匆辭職。據曲靖市商業銀行2019年年報披露,侯寧波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監事長及職工監事職務。2019年8月,曲靖市商業銀行監事會審議通過侯寧波辭職相關議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侯寧波擔任曲靖市商業銀行董事長期間,曲靖市商業銀行頻收罰單。其中有一張罰單劍指侯寧波本人。該張罰單由原曲靖銀監分局于2017年7月28日開出,主要違法違規事實顯示,彼時,侯寧波作為曲靖市商業銀行法定代表人,未按規定履行案件防控職責;向監管部門報送虛假的存單質押貸款自查情況報告;違規同意未經任職資格許可的人員實際履行高級管理人員職權。中國銀監會曲靖監管分局當時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是對侯寧波處以警告并罰款人民幣3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曲靖市商業銀行成立于2006年3月,是由曲靖市人民政府作為主發起人發起成立的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截至2021年末,該行共有員工1130人,資產總額632.41億元,同比增長3.94%;負債總額547.15億元,同比增長4.1%。去年全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2.38億元,同比下降9.17%;實現凈利潤2.36億元,同比增長10.01%。
值得一提的是,侯寧波已是上周以來云南銀行系統第三位主動投案的干部。
12月16日,據云南省紀委監委駐富滇銀行紀檢監察組、楚雄州監委消息:富滇銀行昆明五華支行原行長許永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省紀委監委駐富滇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經云南省監委指定楚雄州監委管轄,楚雄州監委指定祿豐市監委管轄,正在接受監察調查。就在同一日,該支行原市場部經理胡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
公開資料顯示,富滇銀行成立于2007年12月30日,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12月的昆明市商業銀行。現如今的富滇銀行是經中國銀監會批準,在對昆明市商業銀行進行增資擴股和處置不良資產的基礎上成立的。也是云南省第一家省級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一天之內,富滇銀行作為云南唯一省級法人銀行,支行兩名高管接連主動投案,引發業內高度關注。
據《金融理財》了解,許永平現年64歲,2006年起在富滇銀行(包括前身昆明市商業銀行)擔任昆明五華支行行長,直至2018年初退休;“70后”胡娟則自2007年底起先后擔任該支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市場營銷部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二人除了在富滇銀行昆明五華支行長期共事外,還同在云南銳創泰圣投資工作。2016年5月,胡娟離開富滇銀行,隨即擔任云南銳創泰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而當時還在銀行任職期的許永平,則兼任該公司總經理。2018年初許永平退休后,5月兩人又同時加入新三板掛牌企業智信股份,分別擔任該公司總經理、財務總監職務。
但好景不長,2020年8月智能股份發布公告稱,總經理許永平、財務總監胡娟拒不交接重要工作事項和相關資料,給公司的持續經營帶來了極大風險和不確定性。2021年3月,該公司已委托律師事務所提起訴訟追索未交接的重要資料。
近期,云南銀行系統多名高管主動“投案”,或與金融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不斷向縱深推進有關。
近年來,中國的金融反腐一直處于高壓狀態。招商銀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田惠宇,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學慶,興業銀行原監事會主席蔣云明等“金融虎”悉數落網。這不僅彰顯出了意欲清除金融領域“毒瘤”的決心,也釋放出了壓倒金融領域腐敗的強大震懾效應。

據《金融理財》不完全統計,金融系統2022年上半年就已有超60人“落馬”,而去年一整年才70余人。
值得肯定的是,通過近幾年在金融系統開展反腐敗斗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反腐敗仍需長久為功。
作為金錢與權力最集中的行業,金融業極容易出現權力尋租等一系列問題。從查處的金融系統腐敗案件看,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等腐敗犯罪活動是主要特征。

另外,從一些大案披露的細節看,金融行業的人財物管理權高度集中,還得不到有效監督。比如上海工行原行長顧國明斂財1.36億元人民幣,華融公司原董事長賴小民直接或間接非法收受、索取相關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高達17.88億余元人民幣;恒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在任職期間每天報銷花費40萬元等。
接下來,也許還會有更多金融貪腐案件浮出水面,相信金融領域的反腐力度還會持續加碼,建立制度上的“高壓線”,預防履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腐敗問題,讓金融機構和金融從業者主動按照規定辦事,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