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施新花
次打造了公共晾曬區后,真是方便多了,之前只要一出太陽,大家都把床單、被子等大件拿出來隨意找地方晾曬,小區里到處花花綠綠,影響出行,也不美觀。統一打造的整片公共晾曬區,解決居民需求,提升小區環境,真是不錯。”家住白洋灣街道寶鄰苑的戴元財訴說小區當前最大的變化。
“微網群”內,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大大小小的事情。充分利用微網群,姑蘇區白洋灣街道按照“1+N”模式配備“微網管家”,構建起“街道—社區—網格—微網格—戶”的工作體系,不斷暢通渠道、收集民意,發揮網格前端感知優勢,著力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基層網格治理體系服務人員全覆蓋。
今年以來,白洋灣街道著力構建“一核三舉措”微網格治理體系,以黨建引領微網格為核心,以“三舉措”治理體系為抓手,在意見收集、網格服務、精細治理三方面下功夫,積極探索微網服務,答出白洋灣特色的基層治理答卷。
一核心,黨建引領治理
每個“微網格”配備一名海棠先鋒微網管家做聯絡員,配備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人員作為群內志愿者,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共同推進“微網格”管理服務。359個微網群,就這樣聯成了“精網微格”工程。
“前些天,我看到群里管家轉發的2023年婦女‘兩癌免費篩查活動,準備屆時去檢查一下。往年等到知道時,已?過了時間,現在群里轉發通知,及時、便利。”虎池苑居民張云仙說。
微網群日常由微網管家負責,每家每戶都有人在群內,微網管家第一時間轉發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方便大家及時了解政策和信息。同步成立“鐵腳板”服務小分隊,以“網格化+鐵腳板”大走訪,化身成為民情“大管家”和“傳話人”。
意見收集,暢通民意反饋
“如果發現小區保潔、公共設施損壞等問題,居民發到群內,微網管家和社區工作人員就會立刻督促物業解決。微網群就像給每家每戶安排了專屬管家,實實在在。”寶祥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榮介紹。通過微網格,劃分細化大量網格化管理工作,對網格化治理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
“微網格”能及時收集居民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前段時間,虎池苑社區微網管家韓新雄在群內收到居民吳龍妹的反映,小區12幢門前坡道護欄出現破損,存在安全隱患。在群內看到信息后,虎池苑金虎物業姚瑜立即前往現場查看,并安排工作人員進行修復。“沒想到我上班前拍了一張圖片發到微網群內,一天不到已?修好,效率高得讓人驚喜。”吳龍妹說道。
網格服務,細化到戶到人
“我們的長廊?本很舊,周邊設施也較差,居民要在這里商議點事情都不方便。現在不一樣了,網格員主動發現了問題,并在第一時間解決。只消幾天時間,網格·民情連心廊就修繕好了,我們很滿意。”和泰社區的居民楊庭聯感慨。
通過“網格藍”模式,街道倡導大家一起發現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問題,將治理觸角延伸到每個小區、每棟樓、每個單位、每家每戶,確保群眾能夠“看得見網格,找得到干部,解決得了事”。
通過主動服務,網格已形成常態發現問題,精準服務的治理模式。一方面,充分發揮轄區共建單位成員、黨員小組長、居民骨干等“小區智囊團”作用;另一方面,廣泛征集居民服務訴求,深入居民群眾中開展需求大調查、大走訪活動,收集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針對性解決。
截至目前,網格員通過“網格藍”模式主動參與網格服務100余次,做到問題有回應,需求有落實,搭建起排憂解難“連心橋”。
精細治理,架設環境護欄
在和美社區,為維持文明創建成果,“微網群”發揮了很大作用。每家每戶都有人在群內,微網管家第一時間轉發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方便大家及時了解政策和信息。
以前小區內總有綠化帶隨意晾曬、樓道內堆放雜物、小區內不牽繩遛狗等現象。現在,有居民在微網群內及時反映,有網格員身穿藍馬甲隨時勸阻,共同維護起小區良好秩序。同時,網格員或忙碌在小區沿街,或奔波于樓宇之間,開展便民服務、加強信息采集、加大宣傳力度、排查安全隱患等工作,也用汗水揮灑出一幅美麗、秩序、和諧的?卷。“網格員隊伍凝聚著我們基層共治的力量。”和美社區書記黨支部書記祝長春表示。
結合城市創建,目前,白洋灣街道和泰、金筑、寶鄰、寶祥等社區都充分利用微網群,一方面發動居民積極反映小區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呼吁居民主動參與小區環境治理,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提醒和勸導,一同努力用實際行動共筑健康美好明天。
為扎實推進“精網微格”工程,全面激活基層社會治理“微細胞”,今年以來街道聯動分中心建立健全了“微網格”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同處置、結果反饋等工作機制,科學管理網格員隊伍,通過“一核三舉措”持續發揮“微網群”的作用,夯實網格化社會治理基礎,提升微網格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