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力
顏色艷麗的翅膀是蝴蝶最引人矚目的部分。這些五彩斑斕的顏色主要源于其翅面上的鱗片,可分為色素色和結構色兩種。那么,什么是色素色、什么是結構色?如何分辨蝴蝶翅膀上是哪種顏色?讓我們一起探究蝴蝶翅膀色彩的奧秘吧!
要想弄清楚蝴蝶翅膀上的花紋和色彩是怎樣產生的,需要先介紹一下色素色和結構色。
色素色,又稱化學色,是物質對光吸收或反射后直觀呈現出的顏色。如圖所示,太陽光能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當太陽光照射到玫瑰花瓣時,其他顏色的光都被花瓣吸收,只有紅色的光反射到我們眼睛里,因此我們看到這朵花是紅色的。色素色的特點是,不管我們從哪個角度看這朵花,它的顏色都不會變。
同理,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蝴蝶翅膀上排列著魚鱗似的細小鱗片。當我們碰觸蝴蝶翅膀時,手上會粘上一些“粉末”,這些“粉末”就是蝴蝶的鱗片。鱗片表皮中含有色素分子,會吸收其他顏色的光,反射我們看到顏色的光,使蝴蝶翅膀呈現出固定的色彩。
神奇的是,一些蝴蝶幼蟲啃食植物時,會把植物中的花紅素、葉綠素儲存在體內,將來用于“裝點”自己的翅膀。
蝴蝶翅膀上的黑色素,是由新陳代謝產物生成的,呈現黑色和褐色。白色、黃色、金色的色素,是由尿酸形成的蝶呤素(蝶呤是一種化合物)。
結構色,又稱物理色,是大量有序結構對不同波長的光散射、衍射或干涉(兩列或兩列以上的波,在空間中相遇時,發生疊加或抵消從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后產生的顏色。例如,秘魯的國蝶——光明女神閃蝶,其翅膀的鱗片上雖然沒有藍色色素,但雄蝶翅面卻能“放射”藍色的光輝。從不同角度觀察,色澤從紫藍到天藍不斷變幻,這彩虹般的絢麗色彩就是結構色。
如上圖所示,用顯微鏡觀察閃蝶翅膀的鱗片,可以看到脊狀紋路,紋路之間還有空隙,造型很像圣誕樹。當光線照射閃蝶時,這樣的結構能發生反射、折射和干涉,恰好使其他波長的光相互抵消,藍光強度達到最大。
如果用酒精填充這些微小的空隙,改變折射率,藍色就會消失。但是,下雨時閃蝶不會改變顏色,這是因為,閃蝶的鱗片是天然防水“材料”,水無法填充這些空隙。
通過研究蝴蝶翅膀顏色的秘密,科學家可以向大自然學習,創造出更絢麗的色彩,美化我們的生活。生活中常見的結構色有肥皂泡、光盤等。中國科學家曾以激光結構色打印出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名畫《千里江山圖》。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色素色或者結構色?歡迎掃碼給我們留言。
外觀獨特的貓頭鷹蝶科的名字源于它們翅膀上的圖案,這些圖案都是由色素色構成的。它們是一類分布在中美和南美地區的大型蝴蝶,大多生活于森林中,喜歡在下午和黃昏時飛翔,喜好吸食發酵的果實。
它們翅膀的正面色彩亮麗,背面則有一對大大的圓形眼斑和類似貓頭鷹羽毛的紋路,展開時酷似瞪大雙眼的貓頭鷹臉。這種與脊椎動物眼睛有著驚人相似的眼斑,可以嚇走膽小的掠食者,或者讓對方首先攻擊它們的翅膀,使其有機會逃生。
貓頭鷹蝶
毒蝶科是分布在南美洲的一類帶有毒性的蝴蝶,因其幼蟲以有毒的西番蓮科植物為食物,所以這個科中所有的成蟲都是有毒的。因具有毒性,它們常常有恃無恐地在林中逍遙飛行。毒蝶的氣味很強,10步內便可聞到。夜間,它們會循著自己的氣味回到原地棲息。其翅膀上醒目的紅色和黑色,都是色素色。
毒蝶科蝴蝶
?領袖絹蝶(又名君主絹蝶)翅膀上排列著魚鱗似的細小鱗片
蝴蝶的翅膀由兩層膜構成,內部有氣管、血管及神經。羽化(昆蟲蛹化為成蟲)后,這些管道會硬化,形成翅脈。翅脈像骨架一樣對翅面起著支撐、加固作用
某些生活在高山上的蝴蝶,可以靠鱗片吸收外界熱量。清晨氣溫較低時,它們會展開翅膀,讓陽光直接照射到閉合的鱗片上,以便吸收足夠多的熱量來升高體溫。當體溫上升到足夠高時,鱗片會自動地張開,減小陽光輻射角度,從而減少對熱量的吸收。聰明的蝴蝶用鱗片“編織”成“保暖服”,使它們可以輕松應對氣溫瞬息萬變的高山氣候。
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示意圖
生活在高山上的絹蝶科蝴蝶
棲息于巴西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透翅眼蝶,是一類翅展7~8厘米的小蝴蝶。由于缺乏鱗片,透翅眼蝶的翅膀像玻璃一樣透明,僅后翅有部分鮮明的紅、橙色及眼狀斑,仿佛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在陰暗的叢林內飛舞時,透翅眼蝶像隨風飄動的花瓣,格外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