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霞
語文是一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素質涵養與知識深度的學科,能夠有效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隨著時代不斷進步,科技不斷更新,語文學科也在不斷進行著改革,語文學習的框架與結構也愈加合理,所學習知識也更加適用于當下社會環境與生活所需。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語文素養,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語文學習中,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展開教學時,教師只通過簡單講解淺層知識是遠遠不能滿足當下課標要求的,并且也難以實現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語文學習中,只有通過以單元結構為教學框架標準,適時加深對語文語用功能的學習,以單元為框架能夠為語用深度學習提供更加便利的學習條件,幫助學習效率的提升。并且語文學習中,各個單元內容相近,所學知識相互之間均有關聯,在學習中通過有效的規劃、觀察、優化、整合與總結培養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促使語用功能的學習更加深入,培養起良好的學習思維與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核心語文能力。
一、小學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框架與教學模式,其具有整體性、關聯性、整合性等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單元學習的特點,幫助展開語文語用功能的學習。通過以單元為依托,整合相關單元知識,根據學習實際情況對所學內容進行構建重組,規劃學習內容、融入相關課外知識的學習,促使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使語用功能學習的實現。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展開更加合理、科學的框架式教學,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在教學中逐步加深語用功能的學習,通過利用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語言運用方式、探尋語言表達規律、提升學生對語言的認知,學會運用標點符號、語法、表達方式,學會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提升語用能力,促使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一)教師對課本的挖掘不夠深入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重要階段,是學習習慣與思維模式養成的重要階段。但由于小學教學中,課堂時間有限,教學內容以課本知識為主,只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時常會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完成,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無法做到全程跟蹤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學知識仍浮于表層,對課本的理解不夠深入,對知識也沒有深刻的印象。同時部分學生也缺乏課外閱讀興趣,教師也缺乏對課外知識延伸的教學與引導閱讀,導致學生各項知識儲備不夠,難以跟上學習進度,教學效率低下,從而對語文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二)學生缺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當前語文教學中,由于仍有部分教師時常采用著陳舊固定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采用灌輸式教學,缺乏課堂學習氛圍,課堂無法活躍起來,教學依賴從網上下載的課件,未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重改與創新,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學習興趣,進而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同時,小學階段教學任務繁重,導致時常教師時常通過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但這往往會導致學生厭煩語文學習,從而對語文學習造成消極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缺乏對課本內容的深度分析與解讀,無法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定義也只處于“會說話”“會識字”的階段,對語文學習也缺乏主動性,導致在語文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也選擇沉默,拒絕提出問題,拒絕思考問題,致使語文學習效率低下,對日后的語文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三)教學中缺乏場景創設,學生沒有聯系語言情境加深語文理解
在語文學習中,語用功能的學習十分重要。但當下語文教學中,教學課堂缺乏活躍性,課堂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時常以書本基礎知識為主,而忽略了在教學中需要將所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場景中,導致所學脫離實際,也大大削減了語用功能的學習效率。語文教學中,缺乏情境導入,無法讓學生體會到書本中所表達的情感與主題思想,教學時缺乏對課本的深度挖掘與解析,課堂缺乏趣味性,無法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時常只靠學生多遍的自己朗讀、自我感悟去學習,而學生小學階段缺乏豐富的經歷與經驗,對于書本中的表述時常難以感同身受,長久如此進而在對外界事物也難以引起共鳴,導致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無法有機結合在一起,致使在展開語用功能教學時,學生無法將自己帶入情境中,對各個情境無法做出合適的語言運用,對各類情境缺乏自己的思考與見解,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與判斷能力,對其成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語用功能的重要性
(一)學生是語用功能的使用者
語文是一門很強調綜合性與實踐性的學科,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生活離不開語言的交流,文化離不開文字的傳播與記載,因此,語文學習十分重要。在校園生活中,學生與同學之間交流、觀察探尋新鮮事物、分享事物、說話邏輯、閱讀寫作、理解會話含義等方面都離不開語用功能的學習。學生作為語用功能的使用者與學習者,更需要加強對其的相關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在交際交流、閱讀寫作等方面更好地發揮,學會理解并感受各類情景下應做什么、說什么,學會以作為“學生”“同學”“朋友”“子女”“晚輩”“公民”等角色時,在各類不同場合應以什么樣的角色去處理接待事物,各類場合中應當以什么樣的言語去與人交流。語文教學中展開語用功能教學能夠幫助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會自主分析并解讀各類情境,學會作為語用功能的使用者,各類場合應當扮演的角色,做出符合自身身份的事、說符合自身身份的話,找到自己待人接物的風格。
(二)“語用預設”功能與語文教學
語文學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交際能力與理解能力。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更是十分燦爛,經歷了千年的演變,對文字語言的使用更加規范標準。而小學階段,學生的經歷與經驗尚且未豐富起來,所接觸的事物較少,仍處于萌芽階段,其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索來進行成長,豐富自己的見聞見識,遇事學會做出正確的思考與判斷。而信息的交流最便捷的途徑之一即是相互之間交談,而由于中國語言文化的豐富性、多變性,各年齡段之間交談存在差異,由于經歷、經驗不同,對語言也有不同的見解,這一情況下就會體現出“語用預設”的重要性。對于同一句話在不同語境下會有不同的釋義,在不同情境下,同一句話或是同一個詞都會有著不同的含義,因而在與他人交談時需要確保雙方都有相同水平的經歷、經驗,在交談交際過程中,確保雙方之間具備共識,從而幫助分析獲得所表述的正確信息。這離不開教師語文教學的語用功能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知識面與語用能力,幫助其更好地理解事物、解讀事物,與他人交流時感受到他人所想所思,能夠獲取正確信息,避免因語義表述方式不同而造成誤解,從而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三)語境功能與語文教學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中,各類閱讀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語言環境,結合情境對語句做出正確理解。語境對語言有著很強的導向性,在語用學習中,分析理解語句應當結合上下文,結合所處情境,感同身受,分析語句的潛在含義、挖掘語句的深層含義與表達方式,對語句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由字里行間分析出文章的主題與含義,結合語境做出具體分析。在語文教學中展開語用功能的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如在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時,賞析語句通常情況下分析語句需要聯系上下文,剖析文章題目,尋找語句是否使用修辭手法,結合語境是否含有深層含義,是否與前后文呼應,與文章主題思想有何關聯等,通過多個角度的思考,對此語句一一做出思考與釋義,從而培養起學生聯系語境的理解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在不斷地訓練與引導學習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起良好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指路人,在課下多讀與學生交流合作,讓語用功能走進實際生活中,讓所學知識“活”起來,正確引導學生說話邏輯、思維方式,學會判斷各類不同情境下,應當以何種方式展開交流協作,促使其提高交際能力,通過語用功能的不斷學習,提高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小學語文單元語用深度學習的實踐途徑
(一)深刻挖掘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呈單元劃分,各個單元具有整體性、統一性,其單元內容、主題相似,在已然規劃好課本內容的情況下,教師教學時需要加深對各個單元中課文的探索,深度挖掘單元教材內容,不能只讓學生自行理解,應當“精讀”“略讀”相結合。并且,小學語文課文多以有情節內容的文章為主,在對單元主題進行講解時,尋找到統一的主題,明確各個單元首要的教學目標,通過情境創設或情節重現,讓學生通過自主表演等方式將自己帶入文章情節中,將文中故事與實際相互結合起來,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分析在這種情境下人物為何會做出這種選擇,產生這種言論,梳理出文章的主題、中心思想,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緊密結合,使得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能夠感同身受,體會到文中人物的情感,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對文章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印象,理解這一情境下人物的語言交流,從而實現語用功能的教學,確保教學順利展開,明確文章主題思想,情感表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二)整合單元語用內容,體現整體解讀
語文教學中,采用單元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單元教學以單元為基本教學單位,根據文章內容與主題劃分好各個單元,將擁有共同主題思想或相似文體特征的文章放置在同一個單元中,具有整體性、靈活性與綜合性,通過以單元為一個整體的角度展開教學,有助于學生探尋該單元中文章所表達主題的共性,并且通過在教學時展開相關內容的延伸,如讓學生尋找該單元主題相關人物事跡或相關材料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通過自身實踐與探尋對單元主題有了初步了解,為學生補充相關知識,豐富課外活動,并通過教師深入講解,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勾起對學習的興趣,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并且,在展開語文教學時,通過利用單元整體性的特點,有選擇性地展開重點講解,將精讀與略讀相結合,明確單元重點,做好各個考點的講解,注重單元的調整與選擇,樹立校本課程理念,由單元整體入手,逐步展開講解,優化教學重點語用教學內容,逐步講解、分解重難點內容,突破教學途徑,從而幫助提高教學效率。
(三)優化單元語用方法,擴大教學范圍
在語文學習中,進行單元語用教學時,教師需要學會規整各單元內容。由于各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不同,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展開課堂講解。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提問自主思考,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講解,為學生答疑解惑,給其提供正確的解題思路,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促使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與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正確面對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學生,多多展開課外知識講解,豐富其知識面,優化語用教學方法,提高其對語言的敏感程度與認知程度,探尋適合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并可讓學生之間對課文相互展開討論,從不同角度出發去理解課文、解讀課文,加深學生對課文、單元的理解程度,相互交流經驗,從而獲得共同認知,促使提高學生交際能力,在共同進步中提高學習效率。
注:本文系江蘇省鹽城市2021年度“鄉村教育專項課題”“指向‘語用’的小學語文單元式整體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XCZX2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