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峰
摘要:近年來,全國各地滅火救援行動中出現事故的現象時有發生,面對突發、復雜的災害如何確保救援人員生命安全成了當今消防行業研究的熱門問題。如何提升滅火救援作戰效能,如何達到快速控火的目的,不僅關乎滅火救援行動的成功與否,更關系著基層作戰消防員的生命安全。結合工作學習實踐,開展提升滅火救援初戰展開作戰效能問題的研究,提出“一隊一專”建設方案探索和“3+X”作戰編成試想,以期給相關工作帶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滅火救援;初戰;作戰效能
中圖分類號:D035.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3)01-0121-03
近些年,全國各地發生了一些重特大火災事故,這對于消防救援隊伍的滅火救援行動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這就要求消防救援人員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滅火救援理論和業務能力,力爭在滅火救援行動中盡可能地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其中,初戰階段的作戰效能對于滅火救援行動的作用尤為重要,文章結合滅火救援初戰展開的影響因素以及多年工作學習實踐,進行提升滅火救援初戰展開作戰效能的研究。
1 滅火救援初戰展開的影響因素
1.1? 火場安全要素
現階段災害致災因素復雜,如果不能有效開展滅火救援活動,進行合理的指揮,既不利于后續滅火救援行動,還會對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1]。因此,對于常見的燃燒材料性能、各類建筑的耐火極限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提前了解掌握,才能夠在危險發生后迅速反應處置。例如,老舊小區內的建筑耐火極限比較低,在初戰中,如果組織戰斗,就要提前研判是否會出現建筑物坍塌情況。
1.2? 初級指揮員的指揮能力
1.2.1? 滅火救援初戰指揮隊伍素質
目前,初級指揮員隊伍中存在一些沒有進行過系統培訓和學習的基層消防員,還有一些在基層表現優異卻本身理論水平比較低的消防員,他們可能具有豐富的現場救援經驗,對于火情能夠進行預判,但是由于缺乏系統培訓,組織能力也不夠,在進行初戰指揮過程中容易出現“想當然”、缺乏科學性的問題[2]。
1.2.2? 滅火救援初戰指揮效果的影響因素
對于滅火救援指揮過程來說,其重點在于初戰的處置,如果初戰表現得混亂不堪,對于滅火救援整體工作來說具有消極的阻礙作用。影響初戰指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環境因素。初戰所面臨的環境是最為艱苦的,一旦指揮員對于現場情況不夠熟悉,就容易出現判斷不準確問題。尤其是在高層建筑、地下工程等特殊建筑中,滅火救援行動往往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實施內攻滅火,導致滅火救援行動舉步維艱。具體來說,初戰環境所面對的危險情況如圖1所示[3]。
二是主觀心理。消防站指揮員在進入工作崗位指揮前,都會進行一般黑暗環境心理培訓與測試,但現實火場情況復雜,與培訓內容有差異,指揮員的心理素質與臨場發揮決定了整場指揮行動順利與否[4]。
三是通信因素。總結我國現階段滅火救援的初戰行動可以發現,有時會出現現場通信設備缺失情況,通話對講主要以呼喊為主。加之現有的通信設備不規范、救援信道狹窄等問題,影響了初戰作戰命令的下達,阻礙了有效信息的傳遞,造成現場混亂,阻礙了滅火救援行動[5]。
1.2.3? 火災現場真實情況判斷
滅火救援過程中,初戰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指揮員能夠快速了解現場的情況、發生火災的地點、火場周圍的情況。例如是否會造成火燒連營,是否有充足的消防水源,發生火情的地點是否會造成次生災害。因此,需要指揮員日常對于轄區內的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對于重點單位進行走訪調查,做到“六熟悉”。同時結合轄區內的重點單位進行有側重的實戰訓練,以避免發生火災后,由于不夠了解情況而出現慌亂,影響滅火救援的進度。
1.3? 人員與裝備的配合
對于滅火救援行動來說,僅依靠指揮員的指揮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不同消防員作戰單元的共同參與,因此對于消防員的體能與滅火救援技能都是較大的考驗。在火場中,各個小組以日常訓練為基礎,利用各種操法和訓練技能進行配合作戰。但在一些實際情況中,新配發裝備與新下隊人員之間配合混亂,完全依靠老同志的單兵作戰能力[6-7]。
2 提升滅火救援初戰展開作戰效能的有效路徑
2.1? 打牢執勤戰備基礎
一是強化執勤戰備“一檢查”。采取“日常+視頻+實地+隨機+重大節日專項督導”的方式,明確各級對各消防救援站執勤戰備檢查次數,將檢查情況納入全年考核。在車庫建立執勤動態顯示牌,有利于督導檢查、查看、核對執勤戰備人員動態信息,確保人員定崗定位,打牢戰訓基礎。
二是強化熟悉演練“一條線”。將熟悉演練與實戰場景有機結合,抓住“熟悉+演練”一條工作主線,將所有的基礎工作有效串聯起來。立足于實戰拉動現場考核,以提問重點單位地址、層數、重點部位、安全出口、室內外消火栓數量等數據為主要考核依據,確保隊站對轄區重點單位足夠熟悉。
三是強化預案制作“一張卡”。建立轄區“作戰信息一張卡”,精簡滅火預案內容要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下載單位全景圖或利用無人機制作單位全景圖像,在圖片上利用不同顏色標注重點部位、消防水源等與滅火救援相關的關鍵信息,從最不利點制作作戰力量部署圖,以便在出警過程中快速掌握單位情況,打有準備之仗。
2.2? 強化實戰化訓練
一是推行營區化實戰訓練。據2021年洛陽市消防救援支隊統計數據,營區訓練占到所有訓練比重的73%。緊緊依托營區實有訓練設施,緊貼實戰任務需求,立足轄區災害特點,模擬實景災害現場,才能達到訓練與實戰緊密貼合,讓指戰員臨危不懼。在營區內開展偵察檢測、無齒鋸破拆、掩護進攻、架梯救人、防盜門破拆、液壓破拆組合器材運用等應用性項目訓練。同時,不斷強化1號車初戰展開作戰效能訓練,固化崗位職責,細化任務分工,明確作戰意圖。真正做到“像作戰一樣訓練”,實現“像訓練一樣作戰”。
二是推行實景化實戰訓練。訓練課先講基本處置程序和思路,隨后隨機抽取實戰收集的案例圖片,讓參訓隊員根據所學處置程序和圖片中顯示的真實處警場景,自己模擬現場環境、自己提出救援方案并現場驗證操作,操作完畢后在題板上完成處置優劣對比,形成場景實戰訓練閉環。
三是推行無預案實戰拉動演練。采取突擊式、實戰式設定科目,不限定滅火救援的方式方法和攜帶的裝備,充分考驗指揮員現場靈活指揮作戰能力和技戰術運用,以達到成功滅火、營救出被困人員和有效進行自我緊急避險為目的,確保演練與實戰高度結合。
2.3? 強化攻堅力量建設
一是開展“一隊一專”試點。消防救援站在完成常規救援任務基礎上,結合轄區任務特點開展“一隊一專”試點。建筑倒塌、地鐵、水域、山岳、石油化工事故、危險化學品槽車事故、精細化工事故、高層多層建筑的救援工作分別由各個轄區特色支隊承擔。各支隊組成專班,編寫訓練教材、創新實戰操法和拍攝操法視頻,總隊適時邀請專家組織評審,待審驗收合格后,組織各支隊滅火救援業務骨干到相關專業隊開展輪值輪訓,系統地開展教學訓練,梯次培養骨干。
二是完善攻堅力量架構。市級滅火攻堅力量包括攻堅隊、攻堅班和攻堅組三種類型。其中,攻堅隊由各支隊市區選定1~2個消防救援站建設,主要承擔區域內具有一定規模、情況復雜的火災事故內部偵察、堵截滅火、人員救助等任務。攻堅班由各消防救援站建設,人數為6~8人,主要承擔區域內火情偵察、內攻近戰、人員搜救及破拆排煙等攻堅任務;攻堅組由各消防救援站按照車組編配置,每車1個。
三是建立培養長效交流機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業務骨干赴消防發達國家地區和優秀總隊學習先進消防理念及救援技術,進而提高滅火救援行動的規范化和專業化水平。
2.4? 規范初戰展開程序
一是規范基礎作戰編成。根據執勤隊站編制實際,綜合采取“3+X”編成作戰模式,即“2泵1槍+X”或“3泵(部分搶險車帶水泵)+X”。1號車為主戰車輛,就近停靠火場,開展火情偵察,主攻滅火堵截,實施快攻近戰,搜救被困人員;2號車為輔助車輛,打通外部救生通道,協助1號車開展救援;3號車為供水車輛,根據火場需要和水源實際,停靠消火栓或天然水源,向1號車供水;X車根據車輛功能和現場實際確定作戰任務。
二是細化裝備配置標準。立足轄區最大需求、最不利條件作戰需要,明確車輛選型、裝備配置等硬性規定。按照“3+X”編成模式,規范1號車以壓縮空氣泡沫車(或水罐泡沫車)為主,隨車配置各類滅火、登高和簡易破拆器材;2號車為搶險救援車,具備牽引、起吊、照明功能,隨車配置救人、破拆、排煙、照明、堵漏等器材;3號車以水罐(泡沫)或大流量水罐車消防車為主,隨車配置兼具滅火與供水、水帶拖車等高效實用的供水器具;X車配置為舉高、照明、排煙等車輛,承擔特殊作戰任務。結合作戰需求,科學合理對水帶備份、泡沫藥劑統型、銘牌標識、集中存儲作出明確規定。
三是優化戰斗人員編組。以基層執勤隊站為基本作戰單位,明確特勤、普通消防救援人員配備標準,“按需配足、按實配強”一線人員。按照“定車、定裝、定人、定位”要求,依據作戰任務將人員劃分為救人滅火、救援、供水、機動4個功能編組,確定“8+5+3+X”的滅火作戰基礎陣型,即1號車編配為至少8人的救人滅火組、2號車編配為至少5人的救援組、3號車編配為至少3人的供水組,X車視情編配為滅火、技術等特殊任務組,輔助滅火作戰。
四是編制初戰作戰力量編成。依據各地災害事故特點,組織骨干專班力量,編制各類滅火救援災害類型初戰作戰力量編成。主要以“高層、地下、大型綜合體、地鐵、三合一或多合一場所、化工、單元式居民房”等重點火災類型為主,通過專班編成、示范教學、試行修訂等多種形式,不斷完善編成內容,適時召集骨干培訓,全面提升初戰展開作戰效能。
2.5? 強化培訓輪訓舉措
一是建立教學師資隊伍和戰訓人才庫。從各支隊選拔“專業精、懂業務、會組訓”專業人才作為專業隊業務骨干和教員團隊,制定課題,專門研究專項滅火救援技戰術。“平時”定期組織學習研討,向隊員傳授最新理論成果、救援理念及技戰術方法,組織相關攻堅組開展普訓,“戰時”作為增援力量和專家團隊趕赴現場。分級建立戰訓人才庫,讓師傅帶徒弟,以支隊為單位每年針對本市災害特點研究對策方法,形成調研報告或論文,倒逼學習,進行評分評比,并納入全年工作考核。有重大任務立即趕赴現場協助,在實戰中發現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形成規定,嚴抓執行,真正做到從實戰中來,到實戰中去。
二是依托訓保模擬設施,實施初戰展開培訓及專業合成訓練。進一步強化1號車初戰展開作戰效能,固化崗位職責,細化任務分工,明確作戰意圖。如上海每年定期開展1號車初戰展開輪訓走訓,消防救援站初戰作戰效能得到了明顯提升。進一步強化高層、地下、地震、化工、水域等專業隊伍實戰能力,完善力量編成、組織指揮、戰術運用、供水組織、疏散救人等方面的戰法準則,量身打造個性化、專業化訓練方案,針對性設定高層供水、化學工藝處置、搶險防化、狹小空間行進、大規模人員疏散、長距離供水等科目訓練,開展特色練兵。
三是堅持分類、分層基礎科目清單化施訓理念。分類就是專業訓練,結合指戰員崗位實際開展專業訓練,立足目前總隊高層、地震、化工、搜救犬、水域等專業隊伍建設情況,開展崗位專業能力訓練,著力提升專業隊伍實戰處置能力。分層就是讓受訓指戰員按照等級體系、依照不同的標準開展訓練。分類分層的組訓理念確立之后,就可以區分人員類別層次在營區“鋪開式”訓練,改變“等訓耗時”的現象。
3 結語
文章通過研究提升滅火救援初戰作戰效能的路徑,力求為我國基層消防指揮隊伍初戰展開作戰效能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減少因初戰展開作戰效能不利造成的不良后果,助推我國基層消防隊伍滅火救援工作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周輝.基層指揮員滅火救援初戰指揮能力提高淺議[J].江西化工,2016(2):183-184.
[2]安文嶺.淺談如何提高滅火救援初戰指揮能力[J].科技風,2011(3):23-24.
[3]呂特寧.提高基層指揮員救援現場初戰指揮能力的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7(10):229+231.
[4]張留泉.基層指揮員滅火救援初戰指揮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6,337(1):41-45.
[5]Agnes Iringová, Róbert Idunk.Solution of Fire Protection
in Historic Buildings[J].Civi l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6,12(2):55-65.
[6]Richard Olawoyin.Nanotechnology:The future of fire safety[J].
Safety Science,2018(14):110-115.
[7]王晉.論滅火救援初戰[J].武警學院學報,2010,26(12):28-31.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initial combat deployment operations
Yu Zhifeng
(Luoyang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Henan? Luoyang? 471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accidents in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opera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has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and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rescuers' lives in the face of sudden and complex disasters has become a popular issue for research in the fire fighting industry today.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operations, how to achieve rapid fire control, not only about the succes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operations or not,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life and safety of grassroots combat firefighters. Combined with the work study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itial combat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issue of research, proposed "a team of a special" construction program to explore and "3 + X" combat formation trial, in order to bring some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work.
Keywords:firefighting and rescue; initial battle; combat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