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春寒料峭時,我再一次來到隆務河邊。恰是黃昏,暮色從四周涌來,徐徐如人家隔窗可見的窗簾,慢慢拉合。時值立春時節,比起年前,天黑得越來越晚了,街頭巷尾都已經能嗅到春的氣息了。河畔人家的燈光漸次亮起,影影綽綽,黃昏里,老街的寧靜使人心生溫暖,恍惚間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老街的生活、老街的柴米油鹽,在時光的長河中緩緩流淌,流過了日出日落,流過了星辰寂寥,流過了蹉跎歲月。老街所在的隆務古城,使我無數次心靜氣定。每每站立河畔環顧四周,山外有山,群山連綿,面對河岸無形的空無,我想,總有一些美好,需要以最傳統的方式傳承。總有一些珍貴的情愫,需要以最原始的堅守保留。
腳下是泥土,心中是山水,眼前是長河,遠處便是青山綠水,這是我所能想象的隆務河兩岸最好的未來。世界縱有千般樣貌,隆務河的姿態,在我眼里始終是最綽約多姿的、最浩瀚的。
隆務河是隆務的象征,它見證了隆務地區所有的滄桑巨變。蜿蜒曲折、日夜奔騰的河水,其實就是隆務地區最安靜也最熱鬧的所在,這片土地滋養和哺育的萬事萬物在歲月的長河中碰撞、交流,彼此融合、彼此包容,不斷孕育傳播自治州這片土地上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我不止一次撫摸、觀望,與這里的山水樹木、名勝古跡、一草一木對話,傾訴心緒。一想到它們,我便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那就是——隆務河在滋養這一方山水民眾的同時,也默默支撐和助力全州各項事業向上向好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隆務河更像一面鏡子,所有山水情懷、城區樓宇,所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在河水一往直前的深情里流淌路過。
以隆務河為名,隆務山水為證,僅過去的一年,自治州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96.4%,同比上升0.5%;生態環境領域完成投資1.2億元;黃南州生態環境監測站正式揭牌運行;澤庫縣獲評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川道建綠廊,淺山治水土,腦山保涵養,高原護草地”,黃南在推進三江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出了一條具有黃南特色的綠色發展
之路。
有人說,植物可以在鋪滿瀝青的馬路上破壁而生、可以在巖石上絕處逢生、可以在廣袤的沙漠里酣暢生長。如此,我便更堅信,是堅定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初心成就了眼前的山青水綠。
人到中年,心境中不知不覺增添了許多感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涵水,水養人,人間煙火,人水共生。站在隆務河畔,我執意要把心中的最美的歌寫在隆務這片土地上。這也是我的初心和愿景。
世間凡事,浸潤其中,探本尋源,其樂無窮。然而,我終是明了,凡事有度,從心則不逾矩。
早春的隆務河中偶有冰排翻滾、簇擁、碰撞,水流有度,春的訊息帶給了它堅韌不拔、排山倒海的力量。如果把自治州比作一片平鋪在黃河南岸的葉片,那么縱貫于其中的隆務河則是這片葉子的葉柄和主脈,將隆務河水輸送到自治州的各個角落,灌養和哺育著這一方山水和各族群眾。在河水的滋養下,多少樹木成林,多少魚蝦漫游,多少憧憬遍布原野?
悠悠隆務河水,川流不息,見證著自治州的變遷,孕育出厚重的民族文化。這幾年,隆務河道經過精心的治理,兩岸建了親水平臺和步道,環境優美,成為老百姓休閑的好去處,真是養心養眼。然而,作為時常與之親密的個體,有些遺憾反而不吐不快。那就是,河與人一樣,須得充滿煙火氣,成為一條在炊煙里生活的河流,如此一來,它便是一條有著旺盛生命力的河,不僅穩固了作為一條河的功能,還使這片區域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生態文化旅游廊道,惠澤一方。閉眼想想,滿心都是道不盡的喜悅。這是一條河的驕傲,也是作為河畔子民的我內心為之驕傲的本源。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我帶著感恩的心去朝拜一條河,聆聽河水流淌出的音律,我告訴自己,成為一條河多么不易,須得濾去渾濁的苦悶與煩惱,堅守自己的目標,雖萬折而必東。
二月的水流緩慢,河面寧靜,水面打著旋兒,又自行解開,看似無聲卻暗含一種力量。萬物生長源于陽光普照與河流的恩澤,作為一條承載著使命的河流,隆務河從源頭出發,納百川,匯支流,直到入海,最終完成它作為一條河的使命。從此,一條河就不只是一條河了。
詩人海子說“給每條河每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我也想為隆務河起一個溫暖的名字,索性稱其為“幸福河”吧。
王玉蘭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青海作家協會會員,黃南州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散文集《時光里的碎語》《一個人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