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晶晶
【摘要】目的:分析心臟搭橋術患者護理過程中運用連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對其術后各項身體指標的影響,并分析其護理方式的護理價值和效果。方法:選擇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間在我院行心臟搭橋術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時間先后進行編號,以數字分組方式對其進行分組,將前50例納入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剩余50例納入實驗組,運用連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分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數據顯示,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心肺功能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P<0.05)。結論:行心臟搭橋術后對患者實施連續護理模式可穩定患者心肺功能,提升生存質量,降低不良情緒發生率,患者滿意度得到有效保障,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運用。
【關鍵詞】連續護理模式;心臟搭橋術;效果
Effec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bypass surgery
XIA Jingjing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Vascular Surgery, Nanjing First Hospital Hexi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1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phys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bypass operation,and analyze the nursing value and effect of the nursing mode.Methods:A total of 100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bypass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21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number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operation and grouped into numerical groups,the first 5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remaining 50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continuous nursing mode was used for nursing intervention.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ntinuous nursing mode for patients after heart bypass operation can stabilize the heart and lung func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ad emotion,and ensur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Continuous nursing model; Heart bypass surgery; Effect
心臟搭橋手術,俗稱冠脈搭橋術,是國際上公認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指當一條或多條冠狀動脈阻塞嚴重或血供非常不足時,進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或心臟旁路手術。該類手術患者大部分為老年人,由于年齡原因導致患者機體各項功能下降,極大增加了實施心臟搭橋手術難度,同時加之老年患者在手術實施過程中可能發生一系列并發癥,為提升治療效果以達到良好預后,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在此過程中意義重大[1]。心臟搭橋手術后護理應該分兩個層次,即圍手術期護理和搭橋手術出院之后的護理[2]。本輪就連續護理模式在心臟搭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心臟搭橋術患者以及護理人員提供治療和疾病康復期護理參考,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間于我院接受心臟搭橋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時間先后進行編號,以數字分組方式對其進行分組。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2.12±1.11)歲,疾病類型:冠心病35例,心肌梗死8例,心絞痛7例,術后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62.32±1.01)歲,疾病類型:冠心病36例,心肌梗死10例,心絞痛4例,運用連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研究進行前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發現其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手術完成后對手術工作進行交接;藥物護理、環境護理以及日常健康教育等。
1.2.2 實驗組實施連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1)圍手術期護理 ①建立連續護理干預小組:選擇手術室護理經驗豐富和病房護理工作熟練的護理人員組建成連續護理小組,組內人員需從事護理工作3年以上,且心理素質強,對護理工作熱愛,具有較強耐心,可適應高強度護理工作,交流能力強;對心臟搭橋手術護理工作熟悉[3]。②健康宣傳:連續護理小組組內護理人員于術前帶領患者及家屬適應病區環境以及介紹科室主任、責任護士,對心臟搭橋手術進行基礎知識講解,告知治療目的以及圍手術期間注意事項;對圍手術期護理重要性進行講解[4]。做好手術前準備工作,全面了解手術患者現階疾病程度;通過體檢方式排除風險較高患者,避免手術意外發生。③心理護理:行心臟搭橋術大部分為老年患者,因對疾病以及手術方式的不了解,對手術治療有天然恐懼心理,且由于擔心手術效果,易發生焦慮、恐懼情緒。為此,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現階段不良心理反應進行心理疏導,護理過程中需要及時了解其不良心理狀態,協助其對不良心理狀態進行調節,克服恐懼,增加手術治愈疾病信心。可告知術后發生并發癥是手術常態,保持良好心理狀態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更有利于疾病恢復。在護理過程中,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其充分信心,消除患者精神、心理問題,正常地度過圍手術期。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取得信任是心理護理成功的關鍵;術后控制好自身的情緒,不要大起大落,避免影響到心臟。④日常生活護理:術前減少主食攝入量;術后48h,需配合胃腸道營養,以清淡飲食為主,忌油膩、忌辛辣;心臟搭橋術需要將心臟暴露出來,會使身體留下創傷面,在術后需要注意創傷面清潔,否則很容易會出現感染細菌的情況,造成傷口發炎,不利于病情恢復,可以每天使用碘伏等物品對局部進行涂抹。術后患者體能消耗較大,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對患者身體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分析評估結果;在對身體進行評估后,制定詳細飲食計劃,且囑咐在恢復過程中嚴格按照飲食計劃進食,需制定科學睡眠計劃,保持充足睡眠時間和獲得良好睡眠質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盡量避免劇烈運動。⑤連續康復鍛煉:心臟搭橋術后的患者康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病房內進行,叫病房康復。主要在患者清醒后,指導其進行一些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訓練,促進痰液排出,減少感染,改善肺活量,促進肺復張。病情逐步穩定后,可進行低強度活動,例如,在床邊站立,原地踏步,在病房內進行短距離行走等。第二階段,為門診康復。一般是術后2~5周,此階段患者需要到院進行全身身體情況評估,在安全的生命體征監測下,進行一些中強度運動訓練,包括有氧運動,抗阻力運動及拉伸運動等,建議每次活動時間在30~60min,每周進行3次,一共持續3個月。第三階段,為社區康復。主要是在現有運動強度和良好生活習慣的維持下,進行一個長期而有效的康復。(2)出院指導建立患者手冊,出院后定期進行回訪,掌握患者出院后身體狀況,解答出院后患者疑問,告知注意事項;出院后運動和飲食指導;告知定期復查,預約下次復查時間。
1.3 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評分、心肺功能、護理滿意度。運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 SF-36進行生活質量的評定,考察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社交能力和心理狀態,每項總分3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心肺功能評價包括第1s用力呼氣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6min步行試驗(6MWT)。護理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方式進行整理得知。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心肺功能對比
實驗組術后心肺功能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兩組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對比護理結果發現,實驗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心臟搭橋手術,又稱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指采用一段自體的血管,將自體血管近心端和遠心端,分別與狹窄段遠端冠狀動脈分支和升主動脈做端側吻合術,以增加心肌血液供應量。老年人是行心臟搭橋手術主要人群,在其圍手術期間由于年齡原因容易發生不良情緒,加之心臟搭橋為大型手術,因此,需要科學護理干預來提升手術效果和預后[5]。
心臟搭橋術后恢復時間較長,一部分患者將回歸家庭進行疾病康復。但常規護理干預通常關注的為在醫院護理,且涉及范圍和深度均較淺,無法滿足心臟搭橋患者術后護理需求。研究認為,心臟搭橋術的護理干預不僅需要在院內實施,出院后的護理同樣重要。因此對患者實施連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更能滿足患者護理需求。連續護理不僅關注在院期間人身安全,同時兼顧心理狀態、所處環境、物理因素,從而滿足患者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需要,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能夠在圍手術和康復期間給予其非常全面周到的護理干預,包含了身體檢查、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等多項護理措施,同時還實施傷口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以及出院指導。本輪研究中,實驗組實施連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實驗組人員心理狀態良好,對疾病治愈充滿信心,術后進行科學鍛煉,進行合理飲食和睡眠規劃,患者所接受的連續護理給予其全面、周到的護理措施,能夠對其身體狀態、術后恢復等方面都起到極好效果,因此,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術后護理滿意度較高,心肺功能恢復佳,護理反饋良好。
根據以上對比研究得知,行心臟搭橋術患者治療和護理期間運用連續護理干預模式對其進行護理干預,護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倩倩,田賽嚴,黃舒麗.綜合護理干預聯合常規護理在心臟搭橋術后患者中的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22,51(1):196-198.
[2] 耿連香.連續護理模式在心臟搭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術后康復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4):66-69.
[3] 王錦榕.心臟外科連續護理小組用于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中對疾病管理能力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4):70-72.
[4] 杜瑩,盛娟娟,汪川,等.健康教育聯合程序化隨訪對心臟搭橋術后患者遵醫行為及心理應激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22,38(1):52-55.
[5] 馮世軍.非體外循環下心臟搭橋術對患者心肌指標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6):9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