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幼兒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自主探索與學習的過程,通過獨立探索可以獲得經驗和知識。但從目前的各種教育活動來看,依然存在著忽視幼兒主體性的現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學習過程是伴隨著直接的身體感知與操作實現的。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對幼兒活動干涉過多,應該始終堅持幼兒的主體性原則,在幼兒自主探索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即可達到不錯的教育效果。游戲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媒介,幼兒教育需要從游戲出發,在把握他們學習成長點的同時,在教師、幼兒一同參與的活動中,生成新的游戲。換句話說,游戲化的學習不再單純是一個游戲,同時也不是簡單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它體現了從游戲到新的游戲這樣一個鏈條。所謂戶外生成性課程,說的就是以幼兒為主體,通過幼兒在戶外的自主探索生成游戲活動,從這樣的游戲活動中獲得經驗和知識。
一、戶外自主游戲生成課程概述
戶外自主性游戲活動主要按照以往的模式開展,為幼兒創建可以自主游戲的氛圍,在場地投放大量可供幼兒使用的材料,這樣幼兒就可以通過自主方式探索游戲。通過這種自主課程的開展,極大地提升了戶外游戲活動開展的意義,其指向性更強。在以往的戶外自主游戲中,整個過程都是以“自主”為核心開展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玩游戲的時間,卻明顯忽視了教師在游戲中的監督與指導,因此自主游戲陷入一種“放任、自由”的狀態之中,獲得的教育效果非常差。幼兒園組織和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生成課程,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喚醒在自主教育活動方面的主觀性,對游戲活動加大監管與觀察的力度,這樣既可充分保留游戲活動的自主性,同時還能實現更深層次的提升。
二、戶外自主游戲生成課程的原則
(一)尊重幼兒自主性
組織實施戶外自主游戲的目的在于讓幼兒在廣闊環境中通過自由探索達到活動目標。首先,不能強硬地把教師的思想灌輸給幼兒,要對幼兒的思想與行為進行引導。比如確定游戲環境與游戲方式后,就應該讓幼兒按照自主設計的游戲來活動,不能因為要開展特定的活動而打斷他們的思路,也不能在游戲開始前,訂立游戲的內容、規則與方式,阻礙幼兒想象力的發揮;其次,要注重幼兒的自主意識,不能提前告知其既定的教學目標。在生成課程時,教師多以秩序引導者、游戲過程觀察者的身份出現,或許他也可以是一個提建議的人,不能讓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開展游戲。要在游戲過程中多觀察幼兒有何表現,并且實施行為分析;最后,要對幼兒的想象力充分尊重,不能由于違反常識而將游戲打斷。生成課程就是要為幼兒提供一個“犯錯”的機會,游戲過程中可以犯錯誤,不能為了引導幼兒掌握技能和知識,剝奪他們主動探索的機會,要讓他們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提升能力。
(二)教師現場“隱身”
在生成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雖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并不顯著,在游戲活動現場教師應該適當“隱身”,盡量減少出現在幼兒面前,這樣才能讓幼兒充分放開自我,大膽迎接挑戰。很多幼兒在教師面前非常“乖”,導致其失去了探索的技能,很明顯,這樣已經失去了自主游戲的價值。游戲過程中,教師主要是一個觀察者,他們主要在暗處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狀態,積極判斷幼兒的行為,歸納幼兒在游戲中玩了什么、形成了興趣、掌握了哪些技能,這樣生成課程才會體現其意義。要求教師在游戲活動現場“隱身”,并不是說教師完全不出現在游戲活動中,當幼兒完成自主游戲活動后,需要教師對游戲活動實施歸納與總結,按照自己觀察到的情況,總結出游戲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哪些積極特征,明確哪些地方需要提升,以一種畫龍點睛的方式使游戲活動變成一種“行為教育課程”。
(三)課程核心有機融入
戶外自主游戲生成課程的關鍵就在于“生成”,意思是在開展課程活動的過程中,不會表現出以往課程的特色,但當游戲活動結束以后,幼兒會發現在游戲活動中自己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多樣化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生成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恰當地融入。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要將課程核心引入進來,這就會涉及選擇場地、投放物料、人員組織等多項內容,因此必須在前期做好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在提升游戲自主性的同時,對幼兒的思想與行為實現無形的指導。例如,在游戲過程中可以采用混齡活動的方式,打破不同年齡和班級的界限,讓他們到一起參加游戲,以此開展幼兒互動交流。通過這樣的自主設計,會在游戲過程中建立混齡關系,幫助幼兒建立朋友關系,這對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非常重要。在混齡活動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摩擦,解決摩擦事件的過程也是對幼兒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在游戲過程中會投放一些玩具,通過一個班級參與游戲的方式組織進行,這就要求幼兒思考如何分享、交換玩具,這一過程中幼兒的物權觀念、道德品質都會得到一定培養。同時通過觀察幼兒對不同玩具的選擇,也能判斷出幼兒的興趣點在哪里,在其基礎上生成手工技能小組等課程。
因此,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在投放物料、人員組織等設計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意圖融入戶外游戲中,引導課程生成。通過有效融入此類課程核心,可以顯著增強自主游戲的可控性,同時幼兒的自主性也會得到相應尊重。
三、戶外自主游戲生成課程的實施要點
(一)幼兒園
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由教師和幼兒一同參與,由于幼兒園有關部門對幼兒園實施改造,拓寬活動空間后,為幼兒自主游戲提供場地。具體而言,幼兒園管理人員應該認識到戶外游戲活動的重要性,并且對教師進行積極的培訓。在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經常變換游戲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其通過游戲活動享受樂趣,同時還能通過游戲學到的生活知識,在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時,對其進行針對性引導。戶外自主游戲包含大量知識,有德育方面的,智育方面的,也有體育方面的,通過適當的指導可以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對游戲進行設計時,應該對游戲模式進行創新,盡量以一種逐漸遞進難度的方式設計游戲,這樣當幼兒掌握了某一項游戲后,可以適當將一些新的材料加入進來,或者對玩法進行創新,這樣方可從潛移默化之中提升難度,激發出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師
從教師的視角來看,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要明確自身所處的位置,因為游戲不同教師的角色也有很大變化,為了確保游戲活動高效地進行,教師應該根據幼兒設計的游戲類型針對自身的角色實施專業化設計。同時,教師還要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比方說要具備比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一定觀察能力,要全面把控好活動實施的過程,如果幼兒在參與游戲過程中遇到了疑問,應該給予其及時有效的指導。在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多以輔助者的形式出現,因此必須把控好時機,把握好游戲活動中幼兒進入、退出,調控好幼兒自主與教師指導的關系,在確保幼兒自主性的同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另外,教師在對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指導時要注意分寸感,一般而言,組織戶外游戲的目的在于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對其組織能力進行培養,如果這其間教師給予過多引導,那么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感也會隨之降低,甚至失去對這一類型游戲的興趣,這樣一來就會失去游戲活動組織與設計的意義。
(三)幼兒
從幼兒角度來看,應明確設計戶外游戲的主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幼兒非常愿意參與并自己選擇游戲,當他們面對自己興趣滿滿的活動,他們參與進來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應該幫助幼兒積累一些生活化的游戲素材,比方說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制作玩具或者講故事等多樣化形式豐富他們的經驗,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明確游戲活動開展的主題,當幼兒提出的某一方面的主題時,教師應該盡量減少干預,如果幼兒選擇活動主題的時候面臨沖突和矛盾,教師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解決。另外,在游戲角色分配、游戲材料選擇上,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性,幼兒可以通過自主協調選擇角色。材料需有目標導向性特征,在不同材料的投放上形成一定順序,幼兒可以按照游戲活動的主題選擇材料,一種物品可以有很多種玩法,也可以將既定的規則打破,充分顯示出游戲的創造性。
四、戶外自主游戲生成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設置游戲主題
游戲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幼兒拓展活動空間,不用局限在“運動場”上,還應拓展為“游戲場”,將戶外自主游戲的實施與幼兒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利用多樣化的游戲活動、生活活動等,充分調動出幼兒對參與游戲的主觀能動性。在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之前,教師應該明確游戲開展的主題。例如,一些幼兒需要乘坐公交車回家,依據興趣點設置主題為“公交車旅行”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將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調動出來,同時代入感也更強,可以很好地達到預計的活動效果。
(二)科學規劃場地
當游戲活動的主題確定以后,還要對游戲的場地進行科學規劃。一般而言,只有游戲場地得到了完善,才能提升其投入感,從而促進游戲效果的提高。在規劃場地時,不僅要注意幼兒參與游戲的參與感,還會對游戲中幼兒的專注度產生一定影響。場地中要投入多樣化的游戲資源,當規劃出適當的場地后,教師即可統一規劃出操場、消防通道以及草地等。比方說操場的地勢都是比較平坦的,因此可以將其設計成民俗村,并且引入不同表演形式,比如舞龍、扭秧歌等,這類運動的挑戰性比較強,運動量也比較大;滑梯適合規劃成童趣樂園;種植了植物的地方可以規劃成種植園;幼兒園周邊區域可以用來創設不同活動內容;草地可以規劃成休閑部落,供幼兒活動之余休閑放松。把幼兒園劃分成不同區域以后,游戲活動的設計將會更有針對性,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制定游戲計劃
由于游戲活動的區域不同,游戲計劃應該體現出一定差異性,按照不同的游戲活動空間,可以充分體現出活動實施中計劃的指向性特征。比方說,“公車旅行”計劃,在設計游戲活動之前,教師準備了不同公交車及其路線圖,在游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為每輛公交車配備了專業司機,司機要詢問幼兒想要去哪些地方,并且用簡單的語言介紹周圍風景。各公交車的路線不同,因此幼兒可以從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后去坐喜歡的那列公交車。此類活動可以對幼兒的選擇能力進行考查,同時對于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也是一種考驗。當幼兒看到美麗風景的時候,可以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出看到的景色。進入“民俗村”后,可以由師生一同準備長繩、播放器以及直拍等材料,教師和幼兒可以在這一區域中設計出很多不同游戲活動,比如舞龍、戲獅等。就拿戲獅來說,如果幼兒順利通過了障礙,那么即可給予其相應獎勵。在腰鼓表演中,幼兒可以跟著節拍一同晃動,表演結束后依照欣賞的人數不同,由教師給予幼兒獎勵。在滑梯附近,也可以進行很多游戲的設計,比方說滅火游戲,要為幼兒準備水槍、竹梯、沙包、墊子等材料,按照游戲規則,幼兒需要通過爬梯、平衡椅,經過墊子、火圈以后,再把紙球投到火苗圖片上,每個人都有三次機會進行投擲,速度最快者獲勝。通過參加這種游戲,幼兒可以獲得很強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同時還能幫助其了解多樣滅火知識,通過游戲活動豐富生活經驗。
(四)教師專業指導
在生成課程中,為了提升游戲活動的效果,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專業性的指導。在此類游戲活動中,教師應該著手進行游戲環境的創設,并且實施相應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在幼兒參與到戶外游戲活動后,教師應該給予及時的指導,深入理解幼兒的內心想法,并且根據其行為做出精準的回應,這樣即可顯著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同時,還應該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空間,充分發揮出戶外游戲的優勢,比如自由、自主與寬松,引導其在自主游戲中充分發揮出其能力,通過不同游戲形式創造適宜的情感體驗,加深其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例如,應利用消防通道、滑梯等,與幼兒進行一些戶外游戲的設計,比如丟沙包、套圈等。在參與游戲活動之前,教師應該讓幼兒了解比賽的規則,這一過程中如果幼兒做出了破壞規則的行為,教師應及時給予制止,這樣才能確保游戲的順利開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戶外自主游戲生成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其核心在于充分重視和保護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自主性”,從這一核心開始出發進行擴散,自主生成課程的設計應表現出對幼兒自主性的尊重,教師做好現場的“隱身”作用,并且將核心教育目標與游戲活動充分融合起來。為了提升游戲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整個游戲過程進行周詳考慮,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增強幼兒的參與感,從最大程度上將幼兒的天性、智力開發出來,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