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界常說,師徒如父子。藝在人身,藝隨人走,師徒相授,代代相傳,拜師收徒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在戲曲界,則更為講究師門傳承,沒有師承等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川劇,又稱“川戲”,延綿三百余年,是戲曲文化與巴蜀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是巴蜀傳統文化藝術的突出代表。一言以蔽之,川劇的傳承尤為重要。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新時代文化強省建設,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川劇、彩燈等“川字號”文化產品走出去,多渠道、多聲部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四川故事,展示川劇在新時代如何傳承與發展、守正與創新。《現代藝術》本期“師門”欄目特別呈現國家一級演員、“二度梅”獲得者、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及其門下弟子馬江鰲、張浩、張淼、沈姚、雷云、彭奕涵、謝智雅、楊坤昊、陳金遠、劉城成、梁浩龍、李雨潔、趙思雅、楊真(以年齡長幼為序)的川劇作品及創作感想,展現他們如何在新時代里以師徒為紐帶,以劇目為載體,傳承和發展川劇藝術。這不僅源于陳智林師門多年沉淀的深厚戲劇實力,更是我們賡續巴蜀文化新篇章,對川劇振興的關心、信心與時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