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沐蝶
點睛師:祝立根
點睛前:
風的肉身
這巨大的靜
像一種修為。又像無限
玉米地就在這里
我就在這里
風同時經過我。用臉貼緊我,一點點
剝落我身上的倦意
我愿意取出體內的愉悅
重新笑
重新獨唱
重新老實做人
重新讓汗水滴落,重新曬黑我的皮膚
重新說:永恒
說玉米地是我的城池
風有肉身,我熱愛它,此時,保持著
柔軟狀態
我在玉米地里喊它,它就輕輕挨過來
對我說:退一步,就是有修為的女子
點睛后:
最后的城池
這巨大的靜
像一種修為。又像無限
玉米地就在這里
我就在這里
風同時經過我。用臉貼緊我,一點點
剝落我身上的憂傷
我愿意取出體內的歡悅
重新笑,重新獨唱
重新老實做人
重新說:永恒
說玉米地是我最后的城池
風有肉身,是一條狗,一個變幻的愛人
我輕擁著它
保持著一種柔軟的狀態
點睛師評論:
整首詩歌最成功的地方是“存在感”的呈現,第一句中“修為”(此詞詩人想要呼應尾句)、“無限”放在這兒也基本能夠擔住“巨大的靜”,所以不改。
二段開始描寫貼身感受,并向人生推進,為呼應改后段末,“疲憊”改為“憂傷”,也是呼應第三句的“歡悅”(愉悅一詞范圍較窄,詞性單一,故改),第四句和第五句同屬一類,合并增加詩歌的緊湊性。
最后一段詩人的真實原圖呈現出來,想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和對自己的希望。但第一段就定下了的,并一直延續到最后兩句的基調和氣息,和詩人的真實的意圖明顯發生了沖突。為保證這首詩歌的完整性和審美意味,故去掉最后兩句。在此詩中,最后兩句已然降低了這首詩歌的整體美感和藝術性,變得流俗起來。而如果要表達詩人在詩末兩句的感受,之前的詩句又變得無用或無關。再此涉及到兩個內容:一、詩歌如果要表達每種情緒和想法,所有的詩句應該圍繞其旋轉和遞進;二、詩歌從某種層面上說,可以是相當獨立的、完整的,詩歌中的“我”不必是真實的自我(就像這首詩歌中的大半部分)。這是詩歌寫作的無數分叉中的不同分叉,端看詩人審美偏向于何方,但強將二者結合,會產生禁錮感和斷裂感,影響整體氣韻也無法體現詩人的飽滿內心。
因詩意走向全部改變,故詩名改為“最后的城池”更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