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永高
點睛師:吳小蟲
在他們鋪天蓋地從天砸落時
谷穗終于讀懂了
稻草人存在的意義
他們的慷慨在于
用自身填滿五大洲的空白
將歡歌無償贈予寂寥
而我是在一場大雪后
看到一種無奈
從眼里直抵內心的最深處
點睛師評論:
標題為《麻雀》,第一節第二、三行,有著明顯的喧賓奪主色彩,很容易把詩的思路往“稻草人”身上繼續走。“谷穗”的擬人化,“稻草人”的意義化,讓第一節就像歪著的塔尖,搖搖晃晃。
第二節寫得也并不完美。“慷慨”“歡歌”這種對性格、生命狀態的褒揚詞語對著零度的“寂寥”,“自身”對著“空白”,貌似充滿張力,無形中已經消解了詩意的發生。
“麻雀”寫到這里,還只是一個輪廓型的,遠景型的。作者一直遵循的古漢語頓悟式的語言運用,卻有著現代漢語邏輯式樣的表達邏輯,珠玉在布帛之中,佛像在石頭之中。雖有“野渡無人舟自橫”同構之意,終有些蒼白乏力。
最后一節有些潦草。三行一節這種形式,沒有帶給這首詩更多的助益,倒是封閉了更多的書寫空間,第二行的“無奈”更應轉化為具體場景化,怎樣的無奈,沒有體現出來。
整體的建議,形式上可以自然分行拉下來,讓更多的內容充實進來,注意細節、詞語帶來的隱喻和營造的空間。造境生成,即與現實語境平行或交叉,那束可稱為詩的光亮就直射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