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宿州市計劃“十四五”期間,累計轉化市內外科技成果超過2000項,入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800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基本形成,轉化生態更加優化,努力建成安徽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2022年以來,宿州市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先后出臺《宿州市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宿州市科技特派員考核細則》等,擬定《關于進一步完善鞏固堅持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牽頭的“鏈式”復合型科技特派團和跨學科、跨領域的技術服務團,充實科技特派員“備選庫”,初步形成“科技特派員+龍頭企業+脫貧村+農戶”“科技特派員+家庭農場+農戶”等形式的科技特派員工作模式,有效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優化選用機制,提振人才振興
近年來,宿州市致力于深入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成為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增加農民收入的帶頭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據宿州市科技局消息,2021年度當地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員75名,市級科技特派員80名,縣級科技特派員376名,共選派531名。到了2022年,在宿州市基層開展服務的各級科技特派員數量再創新高,超過700名,實現了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行政村全覆蓋。宿州市計劃“十四五”期間,累計轉化市內外科技成果超過2000項,入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800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基本形成,轉化生態更加優化,努力建成安徽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不能盲目擴充發展,宿州市堅持雙向選擇、按需選認、精準對接,擴大選認范圍,打破行業、單位、地域、身份等限制,無論國內國外、省內省外,不限來源、不限界別、不限區域,一切能夠推動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科技人員,都可以選認為科技特派員。宿州市的各區縣以鄉鎮為單位建立科技特派員“需求庫”,定期收集和匯總各類科技需求信息,征集解決方案,實現“鄉村出題,特派員答題”“特派員坐診,基層選醫”的精準對接。動員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基層農技推廣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充實科技特派員“備選庫”。
今年以來,通過開展充實宿州市科技特派員備選庫工作,發動動員高校、科研院所、基層農技推廣部門和企業等充實科技特派員“備選庫”,目前已入庫千余名。同步開展宿州市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需求征集工作,主要征集行政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單位技術服務需求,共征集農業特色產業、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術需求688條,實現科技特派員與技術服務需求有效銜接。
同時,宿州市探索科技特派員“揭榜”選認機制,將成功“揭榜”并與企業簽訂技術合同的科技人員按程序選認為科技特派員。優化選認方式,重點從創辦領辦經濟實體、與經濟實體開展實質性技術合作、主持參與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個人和團隊中選認科技特派員。聚焦機械強農,從農機企業、農機合作社、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等選認一批科技特派員(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教育體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林業局、市經信局、市農科院、宿州職業技術學院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現科技特派員從“單兵作戰”向“團隊作戰”轉變,是打造科技特派員服務示范點的重要抓手,對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促進縣域創新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宿州市各區縣立足當地主導或特色優勢產業,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牽頭的“鏈式”復合型科技特派團和跨學科、跨領域的技術服務團(隊),開展“大兵團、小分隊”協同作戰,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支持農業園區、企業、為農服務中心、農事服務中心、“莊稼醫院”等建設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載體,開展技術示范推廣和成果轉化。2022、2023、2025年,新建市級科技特派團、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工作站總數分別達到10、15、20個以上。
創新工作機制,助力產業升級
圍繞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宿州市科技特派員把先進適用科技成果、新型商業模式等引入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實踐中,在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培育了一批興農富民的典型。目前,宿州市已經初步形成了“科技特派員+龍頭企業+脫貧村+農戶”和“科技特派員+家庭農場+農戶”等形式的科技特派員工作模式,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在宿州蕭縣,當地因地制宜,結合“橙色”胡蘿卜、“綠色”蘆筍、“白色”山羊、“紫色”葡萄、“紅色”辣椒的縣五彩農業發展戰略,鼓勵科技特派員從技術、產業規劃等全方位支持產業振興。在安徽省農科院和安徽科技學院選派的科技特派員帶領下,安徽省永富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蕭縣蘆筍產業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和蕭縣蘆筍產業科技特派團,通過開展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和培訓,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全縣建立起設施栽培蘆筍合作社16家、家庭農場28家、種植大戶100戶,蘆筍種植面積4000畝以上,帶動就業千余人,人均年增收超過5000元,產生超過3000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宿州市為拓展科技特派員服務功能,推廣“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員+企業+農戶”和“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員+基地+新型經營主體”等服務模式。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建設集科技特派員服務、投資、培訓、孵化、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將科技成果、技術、經驗、資金、人才、信息等資源要素系統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示范推廣,形成符合當地經濟需要的科技特派員服務新模式。聚焦科技強農,鼓勵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服務,優化種養結構、育強特色產業、打響優勢品牌,推動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支持科技特派員從生產環節的技術服務,向生產、加工、檢測、流通、銷售等全鏈條、全要素服務轉變,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拓展服務領域,探索開展“科技特派員+”活動,推動從技術服務向產品營銷、金融支持、生態環境等服務延伸。
此外,宿州市創新工作推進機制,打破人事關系等剛性制約,實行科技人員“雙聘制”,推動企業高端人才到高校擔任“產業教授”、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或科創專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同時,健全科技特派員考核體系,將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各區縣建立科技特派員組織領導機制,明確承擔科技特派員管理工作的機構和人員,并加強對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指導。在宿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在宿州市科技局下設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鄉鎮直接設立或依托現有機構加掛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村設立或加掛科技特派員工作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