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


這種植物叫浮萍。
它的體積非常小,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很多浮游生物的口糧。它的根又細又長。浮萍的需求是從水中獲取氧氣和營養元素,不需要固定在水體環境中。因此,浮萍的根就適應了自己的需求,長成了這個樣子。

這種植物是荷花。
它的根生長在水底,葉片伸出水面,能夠獲取充足的陽光。跟葉片比起來,荷花的根更需要固定作用以及通氣作用。所以,在藕節上能看到很多不定根。另外,在藕的橫切面上能看到很多連通的孔道。它們是通氣組織,是為滿足植物水下部分的通氣需求而存在的。

這種植物就是中國北方農田中常見的經濟作物—— 玉米,又叫玉蜀黍。玉米的莖比較粗壯,相比較而言,玉米根中深入地下的部分則比較淺。在這樣的情況下,玉米容易發生倒伏。有了需求,就會有對策,玉米莖的節上會長出一些不定根。這些不定根插入地里,就像給玉米架了一圈“拐棍”。

這種植物叫駱駝刺,是一種生活在半戈壁、半荒漠地帶的植物。在這種環境里,空氣多風、干燥,地面下的水分很少,植物需要將根扎得很深才能吸收到水分。研究表明,駱駝刺地面以上的部分非常矮小,但是根非常深。另一項針對沙漠中生長的植物梭梭的研究表明,梭梭的根可以深入地下30 多米。

這是一種紅樹植物,叫海欖雌。這種植物生活在海邊,它的根每天有一半的時間完全浸泡在海水之中。所以,根部需要吸收氧氣。科學家發現這種植物周邊有一些奇怪的結構,仔細研究后發現,這些是海欖雌的呼吸根,可以幫助海欖雌的根部吸收到空氣中的氧氣。

這類植物是熱帶雨林中典型的板根植物。由于熱帶雨林中的植被非常茂密,植物需要長得足夠高才能夠獲得陽光的照射。在熱帶雨林中,降水非常豐沛,所以水分不是植物的限定因素,它們不需要像沙漠植物那樣花很大的力氣讓根長得特別深,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相反,因為水分足夠用,它們的根都扎得很淺。板根植物需要想辦法不讓自己輕易摔倒,所以它會在靠近地面的部位長出很多像板子一樣的根,以幫助植物在地面固定,它們就是板狀根。

對植物而言,有需求,就有對策。出了問題,就會想辦法解決,直到達成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植物根的這種做法,完全符合需求與供給的理論。市場上有了需求,就會有供給,供給與需求最終會達成平衡。植物的根也是這樣。漂浮在水面的浮萍,只需要吸收水體中的氧氣與營養物質就夠了,所以它的根不長,很柔軟,能夠隨著水流擺動;把根扎在水底的荷花,需要固定以及水下通氣的功能,所以地下部分會長出通氣組織與不定根;生長在農田中的玉米,主根較短,容易倒伏,所以長出了不定根,為玉米提供了一圈“拐棍”,防止倒伏;生活在缺水環境中的駱駝刺,需要從土壤深處吸收水分,所以它的根能夠延展得非常深,甚至超過地面以上部分植株高度的30 倍以上。
有了需求,就會有市場。對植物而言,有了需求,根就會發生變化。然而,根的這種變化并非是無限的。所以,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但雙方最終一定會達成動態的平衡。這種狀態不僅僅是經濟學的規則,也是大自然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