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斌
南漳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從組織建設入手,以產業發展探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夯實鄉村振興組織保障。
夯實組織基礎,筑牢“硬堡壘”。堅持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各級黨組織的重要政治任務,強化組織領導,建強基層組織。凝聚共識明方向。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遵循,組織黨員干部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強化責任抓推進。堅持黨政同責、協同推進,建立縣鎮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體系,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和縣委巡察重要內容,作為評先評優和干部選拔任用重要依據。強化功能筑堡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聚焦五個基本,扎實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排查覆蓋率、整改達標率均達100%。
建強骨干隊伍,育好“生力軍”。把鎮村兩級干部和農村實用人才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骨干支撐。優化鄉鎮領導力量。以鄉鎮領導班子換屆為契機,堅持“老中青梯次配備,學歷經驗優勢互補”原則,拓寬干部選拔渠道,換屆后全縣鄉鎮領導班子熟悉現代農業的人員由81.47%提高到98.21%。育強村級“領頭雁”。建立村黨組織書記崗位資格認證體系,調整21名不勝任村黨組織書記。強化村黨組織書記教育培訓,組織集中培訓41次,外出學習考察25次,培育先進典型50名。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建設工程”,開展多層次、差異性、常態化培訓。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在增收致富、新技術推廣、新產品運用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扶持實用人才創辦農民合作社200多家、家庭農場100多家。
壯大集體經濟,激發“內生力”。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檢驗鄉村振興組織成效的重要標準,一以貫之抓推進。實行“紅鏈賦能”。聚焦食用菌、桑蠶等10條特色農業產業鏈,創新推出“黨建+產業鏈”模式,由縣“四大家”領導擔任產業鏈黨委第一書記,為產業發展強引領、聚人心、融資源,推動產業延鏈強鏈。開展“牽手行動”。探索“村村聯建、抱團發展”模式,40個集體經濟強村、30家兩新組織與7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結成對子,通過組織聯合、人才聯動、產業聯辦,實現集體經濟持續增長。實施“金融聯動”。建立縣委主導、銀行聯動、村組推進、農戶參與的工作機制,金融部門先后為全縣304個村(社區)授信10多億元。
創新治理方式,繪就“新畫卷”。探索具有南漳特色的鄉村治理新模式,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紅色屋場”建強自治陣地。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劃小基層治理單元,隨灣就片以10戶至30戶農戶為一個“屋場”單元,推選群眾基礎好的黨員擔任“屋場長”,組織村民談問題、議事情,共建共享美好家園。全縣共建“紅色屋場”1728個,截至目前召開議事會6300多場(次),解決事項8400多件。“法治診所”提升法治溫度。創新實施以村(社區)為單位掛牌開辦“法治診所”,邀請村聘律師、蹲點法官、包片民警、鄉賢等“坐診”,為群眾提供面對面的免費法律服務。全縣共開辦“法治診所”143家,為群眾提供糾紛調解、法律咨詢、普法宣傳8900余人(次)。“時間存折”增添德治活力。針對當前村(社區)服務力量不足的短板,建立“群眾點單、平臺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志愿服務機制,累計印發“時間存折”40.8萬本,存儲志愿服務時長220萬小時,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熱情。? ? ? ? ? ? ? ? ? ? ? ? ? ? ? ? ? ?(作者系南漳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