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姚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它包括劇本形式、角色行當、音樂唱腔、化妝服裝等因素,這諸多因素都要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完成。而戲曲的表演則有一整套的表現形式和技術技巧,這種表現形式和技術技巧我們稱之為“程式”。
戲曲演員從上臺到下臺都一直行動于程式之中,唱、念、做、打、音樂伴奏以及出場、進場皆有程式,這是戲曲表演的主要特點。這一特點制約著戲曲形象創造的方面,也貫串于舞臺演出的結構體制。生活中的自然形態,如果不能轉化為程式,就不能統一于戲曲的舞臺演出風格。從這一點來說,程式是戲曲創造舞臺形象的特殊藝術語匯,沒有程式,就沒有戲曲的表演藝術。
戲曲中程式的運用就是戲曲演員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段,而程式的學習和掌握是可以通過“四功五法”的訓練來完成的,這也是一名戲曲演員最基本的修養。“四功”即是指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是戲曲舞臺上一刻也離不開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是戲曲表演的五種技法。所謂表演技法,就是指戲曲表演中某些具體的技術性法則。表演程式在舞臺藝術的創作中,通過技術性法則與特定的內容完美地結合起來,以歌舞演故事,它便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戲曲表演程式是人創造出來的,是死的、固定的,但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維、有感情的,戲曲演員在學習掌握基本程式功法之后,還要去表現、去完成它的內涵。我們的前輩藝術家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光在舞臺上,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帶有戲曲表演程式的韻味和痕跡,其藝術精神值得我們不斷學習與傳承。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多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借助生活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把b個舅子要像個舅子”,這是我們川劇演員常說的一個諺語,也就是說無論演繹什么樣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特點,演什么角色就要像什么角色。以后,我會在舞臺的調度、時空的處理、畫面的組合、“幫打唱”的結合上與編、導、音、美等創作人員的協同創作下,創造岀符合時代要求和現代觀眾審美需求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