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一篇優秀的習作,宛如一位氣質出塵、鐘靈毓秀的少年,處處體現靈動的生機。那么,怎樣才能讓一篇作文呈現出這樣的靈動之氣呢?提升作文的詞語華彩,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作文內容豐富、視角獨特、邏輯清晰、結構嚴謹、情感真摯的基礎上,要想讓作文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氣質,就一定要在文采上下功夫。
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練就富有文采的作文語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通過日常習作的不斷錘煉,才能讓樸實無華的文字沾染藝術的色彩,在紙面上鮮活起來。
通過日常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常使用比擬修辭的文段,不僅使表達形象生動,更靈活多趣,而且更容易把作者的情緒態度通過修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因此,恰用比擬修辭,確實可以為作文增添靈動之氣。
那么,什么是比擬呢?比擬是一種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的常見修辭方法。一般來說,比擬有兩種類別,一種是將物比作人,稱為“擬人”;另一種是將人比作物或將甲物化為乙物,稱為“擬物”。比擬這種修辭可以廣泛地運用于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文學作品。恰當地運用比擬這種修辭,可以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而且,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還可以增添文章特有的情味,更加有利于抒發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
那么,如何才能更加充分、恰當地使用比擬修辭,為文章增添靈動之氣呢?筆者通過日常閱讀、學習、整理,歸納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用法,希望給同學們提供一些借鑒。
一、恰用比擬,讓作文題目更吸睛
題目,顧名思義“文題就是文章之目”。人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作文的題目,就是文章核心思想的體現。一篇優質作文往往從題目開始,就已經鎖定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
想想兒時的我們曾經被怎樣的故事深深吸引呢?一定是名字聽起來就讓人充滿好奇的那些故事。因此,當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知道讀者想要讀什么樣的文章時,就可以依據他們的需求寫出更受歡迎的作品。
試想,如果你想寫一篇環保主題的作文,題目叫作“我是環保小標兵”,能有多少人為這個題目而感到想要閱讀這篇文章呢?嘗試用比擬修辭讓題目“活”起來怎么樣?“小樹又快活了”這個作文題目就運用了擬人修辭,當我們讀到這樣的作文題目時,眼前是茁壯成長的小樹在春風雨露的滋潤下,欣然舒展枝干的樣子。“快活”一詞原本用于表現人的精神狀態歡愉而活躍,現在,把這樣的詞用于表達小樹的狀態,自然而然讓我們聯想到這是環保主題的作文。由此生發聯想,相同的主題,我們還能想到哪些作文題目呢?比如“我聽見,藍鯨在歌唱”“讓蝴蝶花永遠舞動在香甜的晴空”“大山笑著告訴我”,等等。這樣的作文題目都可以和“小樹又快活了”有異曲同工之妙。
擬物修辭在作文題目中表現也非常不俗,寫觀察類的寫景狀物作文,一個優秀的作文題目,一定可以讓作品染上令人興奮的快感。這個題目怎么樣?“讀水千遍真有趣”。這真是太棒了是不是?把“水”擬作可讀的“書、報”,讓我們瞬間產生了閱讀的興趣:如何可以讀“水”?到底要怎么讀?一時間,大腦中千萬個靈感、各種各樣的想象便在沒有閱讀之前,就已經開始飛奔雀躍起來了。
二、活用比擬,使形象更鮮活生動
精妙靈動的文題之下,如果沒有神采飛揚的行文內容,作品的精彩總就會大打折扣。小學作文的文體以記敘文為主,這就給比擬修辭以更多的施展空間,來助力文章更加活潑生動。尤其在事物形象塑造上,更容易凸顯出作者對其褒貶的態度。
(一)描摹狀物中的比擬
朱自清的很多散文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教科書式的典范,和他精巧的文字和細膩的表達是分不開的。《春》這篇散文向來被作為散文描摹經典,為熱愛散文寫作的人們效仿學習。你會發現,在這篇散文中,所有目之所及的事物全都像富有生命力一樣,在向我們昭示春天的生命力是多么神奇和強大。那么,細心的同學可曾發現,作者朱自清幾乎通篇都在描摹事物上極盡所能使用比擬的修辭,才讓這樣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意盎然圖”躍然紙上,給了我們如此之多的驚喜和感悟。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句話,有沒有讓你想到剛剛晨跑完,一身蓬勃與朝氣的小伙伴,沖你露出的笑臉?如果我們的作文中描寫對自然事物的喜愛的話,會用什么句子呢?“清晨的風兒拉起落葉的小手,在空中歡樂地跳舞。樹上的葉子還唱起歡樂的歌,他們唱著‘沙沙、沙沙、沙沙沙……”這樣的描寫,會讓作品里的文字都開心地跳起來。
(二)神態描寫中的比擬
如果想要作文充滿靈動的生命力,那么,就一定要在作品里讓所有的自然事物都能替我們表情達意。
“花苞沉甸甸地垂了下來”要說成“花兒羞答答地低下了頭”,自然界的事物就多了幾分可愛和生動,因為擬人的修辭,帶入了作者的感受,一定的語言環境下會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他生氣地皺起了眉頭”如果運用擬物的修辭,就可以說成“他的表情瞬間凝固了”,這樣不僅讓讀者閱讀時腦海中產生主人公生氣的畫面,就是身體皮膚表面甚至都會有冰冷的感觸。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的童謠里,花兒的綻放就是微笑,那么,我們可以嘗試舉一反三,比如,媽媽蒸好的饅頭能不能對我們咧嘴笑呢?撕破的褲子可不可能是在對我們無情嘲笑呢?呼嘯的北風是不是也會對我們瘋狂大笑呢?是的,我們不難發現,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規律,你也完全有能力輕松駕馭比擬修辭,來更加生動、準確、深入地展示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
(三)動作描寫中的比擬
動作的比擬修辭,在作品中的使用是非常豐富靈活的,我們只要常加訓練,就會有不俗的表現。讓文字鮮活起來,比擬修辭真是絕佳助力工具。
魯迅在《故鄉》里寫自己的小侄子從屋子里飛出來,一下子就把小孩子那種歡呼雀躍的狀態表現出來了,僅僅是一個“飛”字,不僅表現出小侄子沖出屋子的速度之快,更重要的是,他把孩童的天真、活潑、欣喜用這一個“飛”字,描寫得淋漓盡致。所謂“煉字”往往就在于,用精準的表達來表情達意和傳遞感情態度。
作文中,同學們怎么使用比擬修辭來描寫動作呢?比如,“小草剛剛長出地面”如果用比擬修辭,可以寫成“小草偷偷從土里鉆出來,好奇地看著這個世界”我們只要準確地抓住自己想要表達的態度、想要輸出的情感,就一定能從自然界找到靈感。試想一下,我們想要借助小草的眼睛來看看這個充滿新鮮的世界,像不像一只經歷了長長冬眠的小老鼠,剛剛從地洞里鉆出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么,于是便在洞口努力張望?
“他愣在原地一動不動”這樣的表達會不會有一點呆板?如果說成“他像長在地上一樣,無法挪動自己的腳步”則會讓讀者心頭一震,感受到更豐富的信息。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讓動作的比擬來為文章增添色彩呢?
首先,我們確定了動作本身想帶給讀者怎樣的態度,是喜愛、憐憫、憎惡,還是好笑?接下來,我們就像給這個事物畫漫畫一樣,讓其具備這個動作就可以。想暴露狂風肆虐的殘忍,那就讓狂風“扯掉枯瘦枝干上僅有的雪被”;想讓陽光更加充滿大愛,就讓陽光“溫柔地撫平寒冰給小溪留下的印痕”;想讓雨點活潑俏皮,就讓雨點“在玻璃上演奏,在樹葉上嬉戲,在小河里奔跑……”;想讓淘氣的小男孩突然安靜,那就讓小男孩“趕緊豎起耳朵”;想讓惡毒的人狼狽逃離,那就讓他“夾著尾巴灰溜溜消失在巷口”;想讓女孩美麗動人,就讓她的烏黑長發“瀑布般傾瀉在秀麗的肩頭”。
所以,學生的作文可以打開心靈的天窗,讓文中充滿奇幻的想象,在這個想象的世界里,有無數次對美好生活的再創造。學生的作文不一定拘泥于某種表達的形式,在這片自由創作的世界里,洞察世界的那雙發現美的眼睛才更為重要。用這雙通透的眼睛看到了怎樣的世界,應該用比擬這種修辭來輔助把這個世界加以形象化、具體化。
一篇真正優秀的作文,不僅要有明確的觀點、完整的結構、清晰的邏輯,最重要的是真善美的內心世界和呈現這個世界的精彩表達。作文的體裁只是同學們思想的載體,語言才是我們思想的精華。所以,我們可以用童話般稚趣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用自然萬物彼此相互比擬,突破表達的界限,塑造新的理解高度,只有這樣才能讓文字更加真實、鮮活,充滿靈動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