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潔



川劇藝術,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模仿表演,其中飽含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及傳統價值觀念的深切體悟。從我學習川劇藝術至今已經八年了,在這八年的學習時光里,我親身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風采。
云鬢珠花中,舞不盡生旦凈末丑,長袖盈風間,唱不完世間百世情。川劇作為中國戲曲寶庫中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有著非常多優秀的劇目,經過歷史長河,經過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們的打磨后,呈現出來的舞臺豐富多彩,精妙絕倫。
在我看來,演好一個角色,要先學會思考。對于表演我時刻會想,我做的這一個手勢,一個指法,到底符不符合這個人物當下的心情,或者是當時的環境,又或許我能不能根據劇情、根據人物來設計一個他獨有的表演。
兩年前我學習了川劇折子戲《劈棺》,我的老師陳智林先生告訴我“戲無情不感人”,重要的是我們自身得進入人物情緒。舞臺上的人物是鮮活的,是有血有肉的,我們只有切實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才能將其通過表演表現出來,才能讓觀眾感受到這個人物。而演好人物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比如一段唱腔,聲音的強弱、力度,發聲的位置,以及音色的區別。但表演出情感不僅僅是練習就能練好的,這與自身的感悟、共情能力息息相關。好的演員唱到情深處,也能讓觀眾們代入人物,潸然淚下。《劈棺》這個戲經過幾個月的打磨,我也體會到了自身藝術修養的重要性,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我們不能只是簡簡單單能唱能比劃就行,還需要充實自己文化方面的修養,比如多看書籍,提高共情能力,了解人物背景,這樣才能使演出來的人物更加生動。
“要學戲,先學人。”師父說,“要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我們學戲的前提首先要學會做人。所謂學做人就是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要有正義感、有社會公德、有好的戲德,要虛心好學、不驕不躁。一個有道德的藝術工作者才能演出一部好的作品,才能使人娛耳悅目。
師父也曾教導我們,“角色不論大小,應對舞臺都要有著敬畏之心,對藝術要精益求精。”我第一次聽見這番話的時候是我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當時的我有幸參加了《草鞋縣令》編排,能與師父和老師們同臺演出。在排練場上,師父對我們說的這番話。時至今日,我依然用這番話告誡自己,哪怕是再小的一個角色我也會去體會人物情感,認認真真對待。
如今,我的生活與川劇藝術息息相關,我很幸運地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的一份子,也感恩川劇所帶給我的精神財富。未來,我依然會腳踏實地地走在傳承發揚川劇藝術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