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弘

手機拍攝短視頻上傳網絡,正在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習慣。但是,如何把握拍攝傳播內容的法律規范,特別是涉及拍攝對象的人格權利時,需要格外注意把握好“尺度”和“邊界”。
拍攝夫妻吵架視頻上傳網絡被告侵權起糾紛
2016年6月2日,林某、陳某夫妻倆在路上發生口角,林某扇打陳某的臉部。路人蔡某使用手機進行拍攝,并將所拍攝的視頻上傳至互聯網進行傳播。林某、陳某得知后,要求蔡某交出用于拍攝該視頻的手機,并將該視頻(以下簡稱案涉視頻)刪除,但遭到拒絕。之后,案涉視頻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導致陳某因無法忍受社會輿論與“人肉搜索”,多次產生輕生念頭。
2016年6月3日晚,林某、陳某向公安機關報案。在當地派出所,蔡某承認上述事情是其所為,并寫下《澄清書》,表示同意刪除案涉視頻。2016年6月24日,案涉視頻被某電視臺播放。自此,案涉視頻被各大視頻網站及網絡新聞頭條播放,網站最高點擊量達到6千萬余次。
林某、陳某向法院起訴,請求:1.蔡某立即對網絡上案涉視頻進行徹底消除,并在當地電視臺或知名報社登報進行公開道歉,以及在QQ、微信、新浪微博等網絡軟件中進行書面道歉;2.蔡某賠償林某、陳某精神損失、名譽損失共計2萬元。
蔡某辯稱:其是看見林某正在毆打陳某,出于正義用手機進行了拍攝。后來,應同事要求,其將案涉視頻通過微信發送給吳某,隨即將案涉視頻在手機上刪除。案涉視頻是被吳某上傳至微信群的,并非蔡某上傳至互聯網。為此,蔡某也已向林某、陳某道歉,并向林某的父母送上糖果表示歉意。得知某電視臺播放案涉視頻后,蔡某隨即通過電話及郵件聯系電視臺刪除,但沒有得到回復。
蔡某認為,案涉視頻系在公共場所拍攝,并未盈利,故不侵犯二人的隱私權、肖像權。案涉視頻并沒有拍攝到林某的臉部,對陳某的臉部也不能清晰顯示,沒有貶低二人的行為;拍攝行為系響應創建文明城市、伸張正義而為,并不違法;蔡某作為普通公民,無法協調相關網站刪除涉案視頻。因此,蔡某請求法院駁回林某、陳某的訴訟請求。
拍攝公布不法行為并無不當未模糊處理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一審法院認為,民事主體行使各自的民事權利,應在法律賦予的限度之內。法律同樣禁止任何權利人以行使自己權利為由,侵害其他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本案雙方當事人的訟爭焦點,實質為民事主體各自行使民事權利之間的沖突,必須依據案件事實,確定各方當事人行使其民事權利的合法性與適度性,從而平衡上述權利沖突。林某與陳某雖系夫妻關系,但林某在公共場所公然使用暴力扇打陳某的臉部,該行為具有違法性,且已侵害了陳某的人格尊嚴。蔡某對林某的上述不法暴力行為進行拍攝并予以公布,并無不當。但是,對陳某而言,在公共場所被他人暴力扇打臉部,人格尊嚴本已受到侵害,而蔡某在沒有對視頻中陳某的容貌及形象進行模糊處理的情況下,對該視頻進行公布,并導致在某電視臺播放,其行為事實上導致陳某因人格尊嚴受侵害而形成的不利影響得以擴大,給陳某造成了更大的精神傷害。故蔡某應對此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關于陳某認為蔡某的行為侵犯其名譽權的主張,法院認為,名譽是社會上人們對自然人或者法人的品德、聲譽、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侵害名譽權,是指行為人利用各種形式侮辱、誹謗他人的名譽,導致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而人格尊嚴,是指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及應受到社會和他人最起碼的尊重。雖然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損害公民的人格尊嚴,但是侵害公民人格尊嚴的行為,未必會造成對受害人社會評價的降低。陳某并沒有證據證明,蔡某的行為已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且蔡某的行為也不屬于侮辱、誹謗等行為,故該主張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關于陳某主張蔡某侵害其隱私權、肖像權的主張,法院認為,因林某、陳某的行為發生于公共場所,且本案并無證據證明蔡某因該拍攝行為而獲取了利益,故該主張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關于林某主張蔡某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主張,法院認為,因林某在公共場所公然使用暴力侮辱他人的行為本來就屬違法,為法律所禁止,蔡某對林某的該違法行為進行公布并無不妥,況且該視頻也只是顯示了林某的背面,一般人無法判斷出其系林某本人,蔡某的行為并沒有侵害林某的合法權益,故該主張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公民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蔡某將案涉視頻通過互聯網進行公布,并被某電視臺公共頻道播放,致使該視頻至今仍存在于某電視臺網站上,其有義務通知某電視臺對其網站上存在的該視頻予以刪除。對于陳某提出的要求蔡某刪除其他網站上的其他案涉視頻,因其無法提供證據證明該視頻存在于其他網站之上,故對陳某超出上述范圍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陳某要求蔡某進行賠禮道歉,符合法律規定。至于賠禮道歉的方式,應當與侵權行為影響范圍相對應。法院認為,蔡某應采用書面形式致歉,內容須經法院審核。因蔡某實施侵害陳某人格尊嚴的行為,給陳某的精神造成了損害,故陳某要求支付精神損失費,理由正當。結合本案的侵權范圍、影響、過錯程度,法院酌定蔡某賠償陳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但應指出,陳某提出的賠償2萬元的要求過高,法院對其超過上述金額部分不予支持。
蔡某雖稱其行為是對不文明行為的曝光,屬于正義行為,但任何權利均不是絕對的,法律在賦予權利主體行使自由權的時候,都規定了行使權利的必要限度,蔡某行使其合法權利時應遵循適度性,不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故法院對其抗辯不予采信。
一審判決如下:1.蔡某應通知某電視臺刪除其網站中存在的案涉視頻;2.蔡某應向法院提交對陳某的道歉書,內容由法院核定。逾期,法院將指定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刊上刊登本民事判決書的主要內容,費用由蔡某承擔;3.蔡某應賠償陳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4.駁回林某的訴訟請求;5.駁回陳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一審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摘自《河北工人報》)(責任編輯 張宇昕)